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城市绿地为基础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探析

时间:2024-05-19

孟晓花 刘文捷

摘 要:近年來,我国城市灾害越来越多,突发事件对人们的而危害越来越大,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地区,由于人类密集程度高,建设应急避难所的非常紧迫重要。在所有的应急避难场所中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功能是最有效的,面积大,自然环境优良,便捷的特点使得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成为最理想的灾难防害场所。

关键词: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4-0000-00

1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

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是指借用城市绿地建立避难场所,在城市居民在经历突发性灾难破坏后提供避难的应急场所。平时,城市绿地可以成为风景绿化的风景,也可作为供城市居民日常活动地区,另外对于地震重灾区而言,绿地应急避难所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这些树木具有很好的防震功能、防火、防洪、防尘、净化空气,改变目前环境严重污染的现状。因此根据城市应急避难体系的建设,城市绿地应急避难作为一个自身带有生命力设施,同时具有观光、游憩和应急避难的功能,非常适合城市。所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公共安全设施关注越来越高,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设施深受人们的喜爱。

2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 ,由于城市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 ,加强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将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纳入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为此,面对城市灾害的威胁,必须加建立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步伐,为城市的安全作好基本的保障。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为城市灾民提供栖息之处,在灾难发生时,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能够成为临时避难所,存放救灾物资和车辆、临时救济站安放点等作用。直接或间接防止灾害趋势的蔓延,减小突发事件对城市居民产生的危害。

(1)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建设主要是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建设成不同规模大小的变现地带,为了防止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将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建设成各种公园大小,里面配有现代化的设施供城市居民日常活动,常用的用水供应设备电量供应设备都是必须集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外部的资源不能运用时可以保障避难居民的正常生活。绿地面积的必须达到80%以上,可以是以树木、花草、草坪的形式存在,平时主要作为观赏和游玩存在,灾难时期帮助净化空气,水源。同时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建设在建筑物附近,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方便人员快速疏散,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处理。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逃离受害区的时间越短越安全,时间越长引起的伤害越大。

(2)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果该城市地处北方,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中应当建设跟多的防风和沙城暴的设施。北方空气干,工厂多,空气污染严重,空气中的经常有金属物质和风尘存在,尤其是今年来雾霾天气出现的概率很高。空气质量不好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想要改善当下北方城市的现状就要的在绿植的选择上应当慎重,多种植净化空气的植物。针对南方的城市而言,南方城市雨水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每年的雨季是洪水易发的时候,所以南方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地理位置及内部设施设计显得非常重要,地理位置要考虑到居民的疏通情况以及当地河流发生的洪水的情况而定。

3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附加功能

(1)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带有防火防风功能,由于城市基本是高楼大厦建筑,绿化带的面积不大,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存在给城市带来了大面积的绿化面积,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里面种植了树木,花,草的等植物,植物自身带有水分,当发生火灾时,能有效成为抵御火灾的隔断区间,同时高大的树木能够起到防风的作用。城市绿地的存在能够减小突发火灾、台风等城市灾害。

(2)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具有防洪功能,改革开放后,我国注重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中含有大量的绿植,植物的根会深深扎在土地中,洪水经过时能够起到泄洪的作用,这种天然的保护措施保护城市人们和建筑都面受洪水的伤害。

(3)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具有天然的净化机的功能,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中大连植物的存在,当城市突然受到灾害时,灾民的用水问题将会最严峻的问题,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中的绿地恰好是成为水源净化器的关键设施,它的存在能够为灾民提供临时的水源来源,保证灾民短期内用水的需求。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净化空气的作用几乎是时时刻刻存在的,时刻都在净化城市工厂排除的污染气体,空气中弥漫的金属颗粒和风尘通过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据科学研究可知,绿植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存在,不仅是作为突发事件的后的避难所,还是维护城市空气质量的关键。

4对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规划的建议

4.1结合平灾结合的有效原则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开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而将城市绿地与应急避难场所相互结合,综合建设,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以绿地为基础的应急避难场地,在平时可以用作供人们娱乐休闲的运动场所,在地震、火灾等突发灾难事件时可以将城市绿地做应急避难的主要场所,发挥其应急避难的作用,达到一地两用、节约城市用地、节约有限资源的目的。

为了实施综合利用的用地原则,应该配备必要的比如照明、供水、卫生防疫等基本生活设施和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必要的救护设施。

4.2遵循合理规划的原则

在城市的绿地规划中,绿地建设应该均匀分布,保障居民能够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于较短时间内到达附近的避难绿地。现实中,由于我国很多城市的用地十分缺乏,一般只设有一至二个绿地公园,很难在全市的范围内做到均匀分布,此外,这些绿地很难按照当地的人口密度来分布,绿地的服务半径比较小,使人们在灾难发生时没有充分的时间到达绿地场所。 以拉萨市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规划的例子来做分析。由于拉萨市现有龙王潭公园、药山王公园、河坝林公园等主要公园,按照绿地规划的格局,建议拉萨市政府选择将龙王潭公园作为城市绿地应急避难的中心地区,配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对于潜在的灾难进行防灾避灾的有关针对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并且在结合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等原则下,对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做近期与远期的规划,调整避难场所的规模、容纳人口数量等内容。在《拉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文件中指出,拉萨将于此期间建设7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中心城区规划其规模为近期至2015年规划面积70.0hm,设计容纳的人口数量为40万人,达到人均避难场所4.5m。这些系统规划建立在科学合理地利用城市绿地资源的基础之上,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做到全方面的考量。目前拉萨市已经建成的绿地达中小面积的32.8%,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达37.6%,拉萨市民的人均可利用绿地面积为9.6m,符合了因地制宜的绿地利用原则,保障每个居民有充分的绿地应急避难的空间。

4.3促进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科学结构

由于当前的城市绿地分布不够合理,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不满足均匀分布的原则,绿地的服务半径不够合适,无法满足每个居民的使用需求。合理的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建设能够满足人们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以步行条件于5至十分钟之内到达的避难场所进行避难。而当前许多城市的绿地应急避难场所无法有效地满足这一要求。因此,促进城市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科学结构是有效改善当前城市绿地应急场所建设的措施。在绿地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的区域特点,选取典型的场地,连接相互关联的场地,共同形成全面的应急避难区域。

4.4进行城市的灾害隐患分析

在城市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中,考虑城市潜在的灾害隐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对城市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做好心中有数,才能在防范时提高针对性和效率性,提高灾害防范的质量水平。以合肥市的城市灾害防范为例,由于合肥市位于安徽省腹部地区,地处华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山断褶区板块接壤地带,地质及其复杂,而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离合肥市比较近,这条断裂带的运动比较活跃,随时可能发生大幅度的块段升降以及岩浆喷溢等现象。因此,对于合肥市的城市绿地应急场地规划要注重对地震、火灾等灾害的措施防范,建立包括市、区级的避震通道及避震疏散场地,建立全方位的避难中心。

4.5统筹规划城市绿地防灾避难场所

统筹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設时提高城市避难场所建设效益的基础保障。再次以合肥市的绿地建设为例。合肥作为国家首批的园林城市,其绿化具有人均占有面积广、城市绿地覆盖率显著提高的特点。在城市中,绿地总量已达每平方3953hm,人均公园绿地7.9 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到了总面积的35.34%,整个城市拥有象环城公园等典型的环状绿地带,城市的西郊蜀山森林公园和西北部的清溪公园通过了6条道路城市带,将各类城市的绿地公园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呈现高效结合的两环、六线、数点的绿地空间结构。在合肥市的城市绿地应急场地规划建设时,应该重视其中存在的绿地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减少城郊绿地与城区绿地的缺陷,加强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难的功能,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建立切实可行的防灾建设规划,并结合现状做好随时的规划调整 。

4.6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的方向

城市的绿地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应该有效地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将城市绿地同公园、学校等其他避难场所结合在一起,统一考虑,把握其安全性,进行地区的利弊权衡。从而明确不同的城市绿地避难场所数量、规模、服务范围等相关内容。同时,在城市绿地应急场所规划时,应该注重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规划原则,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城市基本格局已经成型,在老城区内进行绿地规划应考虑到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尽量在现有绿地上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园、各类广场,来建立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而对于新城区,应该在绿地的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其应急避难、防害减灾等功能。此外,可以利用试点带动整体的建设。可以利用 1~2个绿地作为试点项目 ,进行建设的尝试,总结经验,为整体的绿地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做出示范。

5结语

城市生活居民人口密度高,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空间较小,绿化面积不如农村地区大,人工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几乎是高楼大厦。一旦发生突发性的灾难时,能够立刻逃离重灾区现场,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可能性很小。城市绿地应急避难所的存在,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定的,能够在城市居民受到的灾害时有可以避难的地方,减少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尹红岩.公园绿地可达性客观影响因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

[2]王梦茜.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公园绿地运营管理模式及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

[3]陈书谦.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公园绿地可达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作者简介:孟晓花(1980—),女,山东淄博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