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陈照威
【摘 要】首先介绍了水闸工程的重要性以及产生渗漏的主要原因。其次高压喷射注浆防渗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在运用到病险水闸在除险加固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然后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水闸实际运行工况与设计工况不一致,闸基渗径长度不满足要求,闸基产生渗漏。研究采用高压喷射注浆的防渗处理方法,在水闸基底新建一道垂直防渗体,达到防渗处理效果。
【关键词】水闸 渗漏 防渗处理 高压喷射注浆
水闸工程是一种利用闸门挡水和泄水的低水头建筑物,多建于河道、渠系及水库、湖泊岸边。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还可担负防止潮水倒灌以及汛期排泄洪(涝)水的功能,对水资源调控、防洪调度、保障流域的防洪安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有些水闸由于地质条件、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种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由于土层沉降或者接触冲刷,造成部分水闸基底处于脱空状态,出现了闸基渗漏,成为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水闸安全运行,需要进行防渗处理。
1 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1.1 高压旋喷注浆防渗处理方法
高压喷射注浆,是一种采用高压水或高压浆液形成高速喷射流束,冲击、切割、破碎地层土体,并以水泥基质浆液充填、掺混其中,形成桩柱或板墙状的凝结体,用以调高地基防渗或承载力的施工技术[1]。一般在作为防渗处理措施时多采用三重管法。
三重管法旋喷注浆是使用分别输送水、气、浆三种介质的三重注浆管,高压水喷射流和气流同轴喷射冲切土体,形成较大的空隙,再另由泥浆泵注入高压浆液充填,喷嘴作旋转和提升运动,最后在土体中凝固为较大的圆柱状固结体。
高压喷射注浆作为一种防渗处理方法,适用范围广,它既可以用于工程新建之前,也可以用于工程修建之中,特别是用于工程落成之后,显示出不损坏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影响运营使用的长处。如图1所示。
图1 旋喷注浆示意图
1.2 高压喷射注浆主要有以下一些优点
(1)采用高压旋喷防渗墙进行防渗加固处理,不需拆除涵闸铺盖和翼墙,造价便宜。施工方便,在地面钻孔施工,只需在土层中钻一个孔径为50~300mm的小孔,便可在土中喷射形成直径为0.4~4.0m的固结体。(2)固结体形状可以控制,通过调整喷水管旋转角度,可以分为旋喷、定喷和摆喷三种形式。(3)有较好的耐久性,在一般的软弱地基加固中,能预期得到稳定的加固效果并有较好的耐久性能。(4)注浆时无需排干河水,只需水闸上下游水位基本持平即可。
1.3 高压喷射注浆也存在一些缺点
(1)在闸底高喷注浆施工时,高压回流浆液受闸基底限制,压力不能及时释放,顺着闸基接触段薄弱处扩散,对水闸地基土存在一定破坏作用。(2)高喷墙与闸室底板只能刚性接触,施工后,砼会发生收缩,即使在墙顶预埋管进行二次注浆,也不能保证防渗墙与闸底板紧密相连,而且防渗墙有可能随闸底地基土层一起沉降从而造成闸底脱空,防渗效果不能满足要求[2]。
2防渗处理工程实例及效果
下面要介绍的水闸工程位于杭州市下沙经济开发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简单,在勘探深度内,上部为砂质粉土,稍密状,下部为粉砂,中密状。基底位于砂质粉土上,承载力能满足设计要求,抗冲能力较弱,容易产生接触冲刷破坏。
水闸工程原设计用于灌溉,由于城市化的发展,水闸建成后实际用于常年配水,以改善杭州市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河水质,改变了原设计运行工况。水闸在实际运行工况下,闸基渗径不能满足允许水力坡降要求。闸基底部产生渗漏,并有逐渐增大趋势,需要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闸底板长度不能满足渗径长度要求,考慮采用垂直防渗为主,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相结合处理方法,即采用高压旋喷和底板接触注浆相结合防渗处理。
在闸基上下游两侧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处理,形成2道垂直防渗墙。
沿闸室内河和进水池两侧各布置1排注浆孔,孔距1.2m,孔深要求进入水闸砼底板以下8.0m,两端延伸至水闸建设前地形岸坡,共53只。注浆施工期间要求水闸开启,保持闸室两侧水位一致。高喷结束后,采用水泥浆液时对高喷孔进行回灌。
高压喷射注浆总水泥用量299t,每延米用量531kg。施工结束后,对高喷桩进行取芯抗压试验和钻孔注水试验。要求固结体单轴抗压强度R28不小于3.0MPa,渗透系数不大于2×10-6cm/s。试验结果均达到要求。对水闸周边的观察,原来渗水点均已消失,确认注浆施工已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较好。
3结语
高压喷射注浆适用范围广,特别是用于工程落成之后,施工时可以不损坏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影响运营使用的长处。其它优点还有:固结体形状可以控制;有较好的耐久性;注浆时无需排干河水。高压喷射注浆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般净空高度不小于6m;在闸底高喷注浆施工时,高压回流浆液顺着闸基接触段薄弱处扩散,对水闸地基土存在一定破坏作用;高喷施工结束后,可能存在高喷墙体固结收缩沉降,造成闸底脱空。
参考文献:
[1]DL/T5200-2004.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注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张挺,詹杰民,谢应恩 等.软土地基水闸的基础防渗问题及处理[J].岩土力学,200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