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图宾根木匠
爸爸要去内布拉斯加,由于长期酗酒已经有点老年痴呆症状的他,固执地坚持要从蒙大拿走到内布拉斯加去,因为他坚信自己中了一百万美元的大奖。警察把他送回来好几次,他又执拗地跑出去,最后没有办法,小儿子索性开着车带他去一趟内布拉斯加,让老头子死心,也让自己散散心。
老戏骨布鲁斯·邓恩出神入化地演绎了这个半疯的老头子,他空洞而又凝重的眼神即使在这部黑白片里也散发出异样的光彩。导演亚历山大·佩恩显然在《内布拉斯加》里延续着自己一贯的“在路上”的主题,从《杯酒人生》《关于施密特》《后裔》再到这部《内布拉斯加》,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亚历山大·佩恩让各式各样的男人们上路,让他们或感伤或疯狂或缱绻或纠结地带着观众在旅途中最终收获内心的宁静。
几乎可以把《内布拉斯加》看作是《后裔》的“本土老龄版”:乔治·克鲁尼在《后裔》中带着青春期的女儿在夏威夷群岛上逡巡,一路找寻到了不少关于祖先的记忆。到了《内布拉斯加》里,你可以把布鲁斯·邓恩看作三十年后的乔治·克鲁尼(只不过俩女儿变成了俩儿子),地点则从太平洋群岛回到了美国内陆,而到了影片后半段,你会发现这场荒诞的领奖之旅最终也变成了一场寻根之途,儿子跟着父亲重访祖屋,也了解了父辈的历史。
《内布拉斯加》弥漫着一股衰败气息,影片取景地就不是美国经济发达和人烟稠密的地区,在从蒙大拿到内布拉斯加的空旷原野和荒地上,父子俩和追随而来的母亲、哥哥一家团聚后开上了公路,黑白影像让故事变得“陈旧”而有质感,演员们大智若愚式的表演又让影片浸满了佩恩式的冷幽默。随着旅途的延展,两兄弟渐渐了解到父亲的家族原是本分的农民,做了电视新闻主播的哥哥和卖音响设备的弟弟已经完全不了解爷爷辈的生活,老家的经济已经破败,年轻人无所事事,镇上到处是耄耋老人——很有点像当下的中国内地小镇,年轻人们涌向发达地区打工,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布拉斯加》又有点像是镜像版的《天边外》: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讲的是务农的兄弟“逃离”故土的恩怨,亚历山大·佩恩则让已经离开的两兄弟重返故乡。
当然,最重要的情愫还是关于父亲的,《内布拉斯加》缓缓地揭开了关于父亲的层层迷雾:在去往内布拉斯加之前,老头就像张楚在《姐姐》里唱的那样,“总在喝酒是个混球”,而了解到父亲的“前史”和对儿子的爱之后,观众和小儿子一起开始认真地反思对父亲的态度并悄悄地忏悔着。父子情其实很奇怪,有合作也有战斗,是亲人也是对手。正如心理学家荣格回忆的那样,有一天,母亲对他说“父亲为你及时地死去了”,然后,儿子的身心开始发生奇妙的变化——精神分析学将之解释为原始弑父情结的离析,而在电影里,更多的表现为父亲在儿子面前斯芬克斯式肖像的渐渐清晰。
由此而言,《内布拉斯加》倒是延续了《大鱼》的主题,对儿子而言,父亲永远是个谜,父亲年轻时的故事是儿子无论怎样想象也摸不着头脑的。儿子的生活并不如意,但跟父亲一路而行,却意想不到地从父亲那里汲取了无穷的力量——当然,那笔奖金是个笑话。
爸爸去哪儿?爸爸哪儿也不去,对爸爸来说,儿子就是终点——或者说,是一个新的起点。
吉姆·麦考利斯特是卡佛高中的优秀教师。他所教授的班级中,有一个名叫翠茜的女孩,高傲自信。她信心满满竞选学生会主席,鲜逢敌手。吉姆出于某些原因不满翠茜的作为,于是也卷入了卡佛高中这场激烈的选举大战
66岁的施密特先生退休在家,颇感无聊。于是他打算资助一位坦桑尼亚的孤儿恩度古,并给他写了第一封信。妻子离世后,他决定独自驾车去旅行。旅途中他从未停止给恩度古写信,在信中描述着自己的生活和困惑。他回家后意外收到了恩度古的回信,看着那些简单的文字和充满童真的图画,施密特忽然泪如泉涌
迈尔斯和杰克是老朋友。杰克即将踏入婚姻殿堂。两个人决定前往加州的葡萄酒生产基地狂欢一次。二人在那里遇上了酒庄的女招待和她的亚裔朋友,这场艳遇让两人都兴奋不已。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大扫兴致,让他们的狂欢计划充满了障碍。
地产商马特的妻子因为一次意外变成了植物人。他的生意正在进行,而两个女儿也不让他省心。此时马特还发现了妻子出轨的事实。一直被蒙在鼓里的马特既失望又愤怒,开始带着女儿顺藤摸瓜,寻找第三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