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锋:当好脱贫攻坚“绣花人”

时间:2024-04-24

文| 郝秀娟

(作者单位:包头市东河区融媒体中心)

王锋(左)走访村民

自担任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东富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王锋就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中,狠下一番“绣花”功夫,带领村民做好规划、找准产业、加强治理、倡导新风,一针一线、用心用情绣好脱贫致富的幸福画卷。

产业扶贫壮大集体经济

“非常时期,作为村书记,我必须站出来,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工作,使重点涉农项目少受或不受影响,保证村民脱贫致富‘不断档’。”王锋说。

增收是脱贫的核心,抓增收的关键在于抓村集体经济、抓产业。为此,王锋千方百计抓产业扶贫,制定脱贫规划,理清脱贫思路。

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王锋带领村“两委”依据资源优势和农业基础,科学谋划、精准施策,出台了《东富村三年发展规划》《东富村年度发展计划》,制定了“一户一策一卡”脱贫措施,让贫困户明晰家中产业、帮扶措施、帮扶渠道等要素,也让帮扶责任人、片区干部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明确主攻方向和帮扶重点,按照计划有序推进,共同发力。

脱贫攻坚离不开发展产业,产业发展更需要“量体裁衣”。结合本村产业实际,王锋会同村“两委”成员准确分析农产品市场、劳务市场等结构性需求导向,大力推动温室蔬菜种植、家禽养殖等主导产业持续发展,使大棚蔬菜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王锋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依靠邻近沟门村、沙尔沁一村、沙尔沁二村、沙尔沁三村、海岱村等蔬果农业发展大村的便利条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村集体投资110余万元,在旧村委会闲置大院建成面积约680平方米的气调保鲜库项目,用于水果蔬菜反季节存储和销售。项目可储存农产品近千吨,还能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看着新鲜的圆白菜、西红柿、苹果、洋葱存放在保鲜库内,王锋乐得合不拢嘴。村“两委”利用发展集体经济获得的收入,投入新农村建设,剩余资金都用于发展新的产业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通过党建引领、组织带动,东富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组织有了实力,干部就有了底气,村民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按照东河区委、沙尔沁镇党委关于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的要求,东富村把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投入党建工作,切实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村党支部把集体经济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公益事业等方面,有效解决了“无钱办事”的难题,让群众共享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助老、助学、助困、助残……村民矛盾化解了、干群关系拉近了,逐步形成“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的良好氛围。

“王书记隔三差五来看我,他是我家最亲近的‘亲戚’。”村民孙玉国50多岁时患上了脑梗,看病花销越来越大,王锋积极帮忙出主意、想办法,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帮他办理了“农村五保户”,有了这些保障,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兜底,老孙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村规民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绣花’是一门讲求细心和耐心的功夫。要想把花绣好,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要想真正脱贫,必须把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这是王锋在脱贫路上悟出的新道道儿。

以前村民家中有红白喜事,亲戚朋友相互帮衬就把事情办了。可近年来,部分村民不将心思和精力放在通过发展生产发家致富上,而是挖空心思找名目,办“无事酒”。从孩子满月、过生日到新居落成、开业等,办酒名目五花八门,规模越来越大,礼金也水涨船高。受疫情影响,村民取消了聚众宴请,但这种风气需要从根儿上治,用制度的藩篱将其扎牢。

王锋下定决心从源头治理,以完善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入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全体村民的支持和参与,遏制农村大操大办之风,为促进乡风民风好转开出了一剂“良方”。他带领村“两委”成员进门入户,倾听村民心声,把完善村规民约的道理讲通,广泛听取村内老党员、新乡贤等各方意见,制定并通过禁办除婚丧嫁娶以外无事酒的村规民约,涌现出孙发旺、孙金宝等一批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

为打好防疫和脱贫“双赢”战,沙尔沁镇东富村全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用“身边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美德少年”等先进人物事迹引领村民,一批批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等领域的模范人物脱颖而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的现象,也为精准扶贫补齐精神上的“短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