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黄维佳
摘 要:从术语的概念入手,解读了“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这两个术语的关联与异同,以期更多的人了解两者的真实含义,并规范使用。
关键词:毒副作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N0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6.05.011
Analysis of “Toxic Reaction and Side Effect”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HUANG Weiji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erm, we explai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ords in order to let more people understand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two words, and to make standardized use.
Keywords:toxic reaction and side effect, adverse drug reaction
收稿日期:2016-05-30
作者简介:黄维佳(1982—),女,药学硕士,人民军医出版社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规范、名词规范、医药类工具书、医药科普推广等。通信方式:1417216119@qq.com。
随着媒体广告的多态化及销售系统的网络化,可以自行选购的非处方药(OTC)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1],因此,正确理解药品方面的专业术语变得愈加重要。“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就是药品说明和药品广告中最为常见的两个术语。然而,简单地将两者混同为一个概念的人不在少数。将两者的关联与异同解读清楚,不仅是专业术语应用规范的需要,更是出于对大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的考虑。
一 概 念
1.毒副作用
毒副作用是一个组合词,是毒性反应与副作用的合称。
副作用(side effect)是指在正常用药剂量下,伴随药物治疗作用而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作用。通常一种药物都具有几种药理作用,当其中一种药理作用作为治疗作用时,其他药理作用就成了副作用。例如,M受体拮抗药阿托品,在作为内脏绞痛的治疗药物时,视物模糊、皮肤潮红等就成了它的副作用;而在作为眼科散瞳药物时,口干、心率加快等又成了它的副作用[2]。副作用一般较轻微,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率高,但死亡率低。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是指药物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及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等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但可预知。通常出现于用药超量或长期用药后,也可能是用药失误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各种药物毒性反应的表现及程度各异,但与剂量相关。毒性反应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用药后立即发生的为急性毒性反应,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长期应用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的身体损害为慢性毒性反应,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常说的“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反应的范畴[2]。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长期应用可损伤第Ⅷ对脑神经,造成听力减退,甚至永久性耳聋。四环素类药物,对骨骼及牙齿生长有影响,可致“四环素牙”。20世纪60年代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就是沙利度胺(商品名:反应停)作为孕吐的首选治疗药物,造成欧洲大量海豹肢畸形儿的出生,随后被禁止作为孕妇镇吐药物使用。
2.不良反应
世界卫生组织于1972年第498号技术报告中将“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定义为:“药物在正常的人用剂量下,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发生的有害的或非预期的反应。”[3]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为: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由用药不当所引起的反应,如用错药物及剂量、滥用药物、自杀性过量服药等不在此列[4]。
中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明确指出: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5]。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凡是用药后产生的、与用药目的不符的、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特异质反应等[2]。其中,有些与剂量相关,是药物本身或继发药理作用所致,如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等;另一些则与剂量无关,甚至无法用已知的药理作用来解释,如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前者属A型不良反应,后者属B型不良反应[6]。
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如图1所示。
二 常见误区
1. 概念误导
常有保健品及药品广告称“本品为纯天然制剂,安全,无毒副作用”,这是极不负责的误导宣传,不懂医药的普通百姓往往受骗没商量[7]。是药三分毒,古语有之。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伴随着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副作用,几乎没有药物不存在副作用,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有无毒副作用来判断药物的
图1 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好坏,更不应因为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而讳疾忌医。在正常用药条件下,药物的治疗作用远优于不良反应,不会对人体造成药源性损害。
2.概念混淆
有学者习惯将“毒副作用”(或“副作用”)作为“不良反应”的同义词使用,其实两词的含义不尽相同。药物的副作用会随着治疗目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毒性反应更是与用药剂量、时程密切相关,均为剂量依赖性的A型不良反应,因此不应简单地作为“不良反应”的同义词,从而忽略了非剂量依赖性的B型不良反应的存在。B型不良反应往往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更应注意防范。
参考文献
[1] 黄维佳,周晓洲. “抗生素”“抗菌药”“消炎药”辨析[J]. 中国科技术语,2014(3):36-38.
[2] 钱之玉. 药理学[M].4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 赵克健. 现代药学名词手册[M]. 北京:中药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发展概况[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1):47-48.
[5]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EB/OL].(2011-05-04)[2016-05-28].http://www.sda. gov.cn/WS01/CL0053/62621.html.
[6] 药物的毒副反应[J]. 耿稚江,摘译.国外医学情报,2000(7):33-35.
[7] 袁庆栾. 纯中草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吗[J]. 家庭医学,2005(9):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