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北兴隆:育出绿水青山 变现金山银山

时间:2024-05-19

吴亚平

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兴隆县,毗邻京津,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近年来,兴隆县委、县政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确立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并将“生态兴隆”作为建设“四个兴隆”之首。全县上下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不懈地增林涵水、建设生态,创造了丰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兴隆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5%,居华北地区县级首位,县城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个左右,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58天,连续6年入选“全国深呼吸小城100佳”,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先后获得 “全国甲级绿化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中国最美丽县”、“中国最具原生态景区”、“京津冀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项殊荣。

林果优先  直接变现

新年前夕,已经卖完自家山楂的南天门乡石庙子村村民于长国分外高兴。这位与山楂打了30多年交道的知识性农民林果收益一直不错,尤其在山楂新品种培育上更是一把好手。

“前些年,山楂都是几毛钱一斤,最低时一毛一斤都没人要,辛辛苦苦忙一秋,卖不了几个钱,很多村民宁可在外打工赚钱也不愿在家培育果树。现在大不同啦!自从老树上嫁接了新品种,这些山楂全是宝啦!”于长国兴奋地说道。原来眼前这些适合鲜食的山楂“秋金星”、红色素含量高的“紫肉”、黄酮含量高的“雾灵野果”早在开春时都以5块多钱的价格被县城的各大果品店预定,今年于长国纯收入就有15万余元。

近年来,兴隆县坚持靠生态效益促脱贫,牢牢抓住林果这一兼具巩固生态与持续富民“双重”作用的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山楂、板栗特色。不仅引进嫁接新品种,还针对山楂、板栗、苹果等主导树种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实现山楂优质稳产,一级果率达到90%以上。板栗重点推广“轮替更新控冠修建技术”,实现每亩增产50公斤。并紧密衔接“产加销”,深度融合“产学研”,推动兴隆由林果大县向林果强县转变。

目前,这个仅有22万亩耕地的纯山区县发展森林33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1.25%。其中有经济林100万亩、5520万株,建成标准化果园300个,农民人均拥有果树超220株,林下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林禽、林药、一树多金的经营模式。果品深加工企业遍布全城,年生产能力30万吨,获得绿色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有20家、产品有14类,销售市场覆盖全国。其中果品总产量达48.3万吨,总产值25.9亿元,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达7000元,占总收入的60%以上。脱贫攻坚期间,林果产业直接带动40%的贫困家庭脱贫。

以绿为媒  二次变现

在去往兴隆县雾灵山、兴隆山等景区的沿途,闲适恬静的农家田园氛围氤氲了随处可见的农家院院子,在小米绿豆粥、水煮柴鸡蛋、水豆腐等一道道美味佳肴的桌旁,游客们兴高采烈地环绕而坐。“以前就是种点果树、打点零工,一年也就是一两万元的收入,不稳定。现在比以前好太多啦!自从开起了农家院,平均年收入在20多万元。”大水泉乡迷子地村农家院老板徐桂香说。说起农庄生意火爆的秘诀,她说还是得益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兴隆山景区的打造,让众多喜欢体验自然田园风光和民俗民风的游客来到兴隆山旅游度假,让村民享受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兴隆县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和“两区定位”,立足兴隆生态比较优势,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不求灯红酒绿,但要山青水绿”的产业发展理念,明确了依山做旅游、借水生财力的工作导向,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為旅游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先后引入中冶、中信、荣盛等战略投资企业24家,落地兴隆山、青松岭塞外江南水镇等重大旅游项目31个。先后投入资金过百亿元,打造出总长110公里的精品旅游路线和诗上庄诗歌小镇、南天门满族风情小镇等6个特色小镇以及文化创意、民俗风情、天文科普等10种旅游业态。“山水皆景区、镇村皆景点、全域皆体验”已初步形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