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陈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项重大社会课题,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资溪县作为国家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之一,通过大胆探索、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形成了具有资溪特色、可以复制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验和做法,为资溪县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奋力书写“两山”转化的时代答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国其他试点地区和条件适宜地区全面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提供了一个鲜活样板。——记者手记
资溪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武夷山脉西麓,是一个人口小县、生态大县,现有人口13万,辖2乡、5镇和5个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总面积12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7.7%,是“中国天然氧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还有“江西旅游强县”和“中国面包之乡”的美誉。全县拥有大觉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大觉溪、真相乡村、御龙湾等一批精品景区,有一支近5万人的面包大军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开设有门店1.6万余家,并走出国门,年创产值达200多亿元。
服务生态价值实现,摸清生态家底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必须建立在对本区域生态资源和生态产品价值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为此,资溪县综合考虑生态产品的类型、生态保护与产品开发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着力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摸清生态产品价值。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溪县生态产品数据库;资溪县生态资产和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标准和规范;生态产品价值定期核算与发布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县、试点乡镇及试点村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已经逐步展开。核算工作主要分三类进行:一是以农林牧渔产品、生态能源(水电)以及水资源为主的生态物质产品核算;二是以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洪水调蓄、水质净化、固碳释氧以及气候调节为主的调节服务产品核算;三是以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统计数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服务产品核算。根据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核算技术规范,结合资溪县统计、土地利用、气候、经济社会数据,经初步核算,资溪县2018年生态产品价值约为274亿元。
二是编制资产负债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及其变动情况。目前已编制完成2013-2016年的资产负债表,各部门正在收集2017-2018年相关数据。重点摸清四类自然资源资产“家底”:首先,是水资源。即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发电量和水资源质量等级分布情况及其变化情况。第二,是林木资源。即天然林、人工林及其他林木的蓄积量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第三,是土地资源。即耕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情况,耕地和草地的质量等级、分布状况及变化情况;第四,是礦产资源。即矿产资源的储存量和分布情况。同时,加强数据运用,将有关指标数据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
实施四个“最美工程”,提升生态品质
为了不断提升域内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升生态品质,增强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生态产品价值,资溪县把山水治理、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以下四个“最美工程”:
一是 “最美森林”工程。率先推行“山长制”并提升为“林长制”,全县封山育林124.1万亩,建成各类保护区26.8万亩、生态公益林54.8万亩、森林“四化”造林0.4万亩;大力开展森林赎买试点、已赎买面积9.2万亩,发展毛竹培育、林下经济、森林旅游,实施华南虎野化驯养繁殖项目,探索“靠山吃山”新路径。
二是“最美溪河”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政府投入3亿元撬动社会投入10亿余元打造了大觉溪、泸溪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九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推进“河权到户”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美丽岸线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实现“活水变活钱”。
三是“最美山城”工程。突出山水特色,推进产城景融合规划建设,把森林和景区搬进城市;通过实施“城市双修”和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统筹推进15万㎡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改造,实行中心城区农民公寓式安置,加快建设美丽田园县城;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建立了“四级”环境管护有偿服务体系。
四是“最美乡村”工程。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的要求,打造了大觉溪“省级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和真相乡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了20余个旅游精品村、40余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000余个示范庭院,塑造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乡村风貌。
通过四个“最美工程”的实施,不仅使得资溪全县的自然生态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观,还为进一步提升资溪县域范围内的生态产品价值,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资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实施森林赎买试点,激活生态价值
2018年10月,资溪县被列为江西全省森林赎买试点县,根据省林业局和抚州市政府要求开始实施非国有重点生态区域森林赎买,并将其作为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为此,成立了作为森林赎买经营运作主体的资溪县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主要职责是:以森林资源为根本,运用市场化理念,搭建资源运作平台,对赎买的森林资源进行造林抚育、集约经营、综合开发,形成优质高效的资源资产包,通过项目收益、抵押贷款、资本运作等方式转化为资金,实现“青山”变“金山”、资源变“资金”。
森林赎买的主要做法是:(1)按照区位优先、起源优先、树种优先、龄组优先、林权优先的原则,立足林农开发意愿,主要采用赎买、租赁、置换等3种模式,进行林木资源的集中流转,解决林权分散化带来的开发低效、经营难等问题。(2)成立林业收储中心,建立森林收储机制,以森林赎买为担保,搭建借款人、担保人、银行、评估、保险、林权收储等多方业主融合平台,实现林业投资风险可控、林业生产融资顺畅。(3)加快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在推动林权收益权质押贷款的同时,将赎买的林权作为第二保证方式,探索生态产品未来收益权质押贷款。
实践证明,森林赎买的实施对于资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激活了森林资源价值,有利于增加林农收入。具体说就是有效实现了让森林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同时带动了贫困户参与赎买森林的生产、经营、护林等工作,提高了贫困户收入,有利于促进“生态美”与“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实现高水平的“靠山吃山”。
二是克服了小片、分散、“天生天养”的弊端,有利于加强全县森林的经营管理。森林赎买的实施示范带动了其他经营主体投入森林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积极性,增强了全县林农实施保护优先、生态恢复的意识,有效解决了盗伐滥伐、违法破坏野生动植物行为,以及林权经营者不愿除治有害生物、不愿补植补造等森林资源保护难题,森林生态安全更趋完善。
三是推动了林业产業发展,有利于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随着森林赎买的实施,全县森林资源总量得到稳步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生态、经济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资源优势和林业综合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森林药材、森林食品等林下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不仅有力促进了林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还有效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和生态竹产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为全县进一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在于从实际出发,找准适于发挥当地生态资源优势的生态产业。为此,资溪县彻底淘汰化工、石材、天然林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构建将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的“1+2+2”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一是发展全域旅游。以《资溪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引,构建“1+4+N”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成大觉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4A、准4A景区及N个乡村旅游点,成为“江西风景独好”的重要区域。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常态化举办各种节庆、赛事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入境游客逐年增长,年接待游客46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县GDP比重的65%,连续三年荣获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并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二是发展面包食品和竹科技产业。挖掘毛竹和面包两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打造一园三区的低碳工业格局,建设“产、城、景”融合的面包小镇、竹梦小镇。实现竹科技精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等绿色工业的集群化发展,先后建成江西省首个毛竹全产业链科技产业园、中国面包食品产业城以及圣农集团资溪加工园,完成了主业链、副业链、上下游链条式布局。
三是发展有机农业和现代康养业。积极构建“1核4区9庄园”全域有机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以有机白茶、有机果蔬、中草药、特色养殖等为重点和以“大觉溪”“真相乡村”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旅游等“两特一游”产业。创建有机农产品品牌22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其中“资溪白茶”品牌价值突破3亿元。完成石峡乡3000余亩的中草药产、学、研示范基地、陈坊林场大亲谷休闲农业观光园、鹤城镇绿庄葡萄采摘休闲农业观光园和茶博城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在高阜镇打造全省首个“热敏灸示范乡镇”;引进小觉香·康养旅游综合体项目,探索“旅游+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
四是创建区域公用品牌。为把“纯净资溪”打造成“金子招牌”,以绿色生态为资溪优质产品赋能,以“纯山净水、资源资溪”为主题,统领“资溪面包”“资溪白茶”“资溪山泉”“资溪山珍”等已有各类产品品牌,高标准编制品牌战略规划及可行性方案,统一品牌培育管理、品牌使用传播、品牌保护监管等标准,全力打造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纯净资溪”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区域公用品牌+单一产业品牌+企业专属品牌”生态产品价值品牌体系,在大品牌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建立资溪“两山银行”,创新生态金融
这里说的资溪“两山银行”并非实体银行,而是指在建立生态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基础上,由生态资源收储中心、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和生态通运营中心组成,通过资源收储、资本赋能和市场化运作,构建“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价值转化机制。
一是建立生态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用遥感技术将全县的山、水、林、田、茶、集体用地、农村闲置住房等海量生态资源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形成资溪县生态资源资产“一张图”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自然资源资产存量、质量、价值、负债及流向变化情况的随机提取,为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提供大数据支撑。
二是建立生态资源收储中心。成立了泰丰自然资源经营有限公司,将全县的山、水、林、田、矿、茶、民居和集体用地等分散化的自然资源的资格权和使用权统一流转到该公司,引入市场化资金和专业运营团队负责专项集合资源的整体运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机制。目前,已完成资源收储约10亿元。对出现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通过赎买偿还贷款本金,有效防范抵押贷款风险。截止目前,全县通过收储赎买机制化解不良贷款4起,偿还逾期贷款568万元,收储赎买森林8000亩。
三是建立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在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的基础上,以林权及其收益权和农地经营权抵押质押贷款(“两权”抵质押贷款)为突破口,开展生态资源所有权、经营权抵质押融资创新,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生态资源抵押贷款模式,打通生态资本融资渠道,扩大抵押融资规模,盘活生态资产,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解决方案。金融机构按照“一行一品”的要求,重点推出一系列创新性金融服务产品,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截止2020年10月底,“两权”抵押质押贷款余额5.98亿元,2020年新增3.71亿元。同时,财政出资5000万元,成立资溪县泰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入驻服务中心,为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四是打造“生态通”运营中心。通过租赁、托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产业基金投资或自然资源重组并入,作价出资等方式进行资源流转、治理提升,形成集中连片优质的自然资源资产包。通过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引入优质运营管理企业,导入资产并撬动资金流入,进行开发运营。积极探索河权、水面经营权、采砂权、采矿权、养殖权、林权、公益林和天然林收益权等权益性资产抵质押贷款。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培育生态经济市场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心组织补偿试点,落实生态补偿
对生态保护的贡献方和生态产品的提供方实施生态补偿,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方面。作为全国首批50个生态补偿试点县之一,资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编制《资溪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得到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为模版向其他试点县推荐。其主要做法:
一是明确目标任务及战略定位。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结合资溪实际,提出三大主要任务:建立多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造血式”生态保护补偿路径、夯实一体化生态保护补偿支撑;明确四个战略定位:打造鄱阳湖流域源头生态补偿试验区、武夷山脉生态补偿跨界合作区、全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示范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区。
二是探索建立五项创新机制。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金融撬动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有机结合的多样化补偿机制,建立覆盖补偿资金预算、使用、分配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建立集特许经营、绿色采购、绿色利益分享于一体的长效化激励机制,建立生态信用、损害赔偿、离任审计互为补充的制度化约束机制。
三是立足资溪实际,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其中主要包括:(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根据林分质量、生态区位、管护状况等,将全县公益林划分为重点和一般两类,重点生态公益林按照26.5元/亩予以补偿,一般生态公益林为21.5元/亩;积极探索建立商品林反哺公益林新机制,国有林场发展产业取得的收入全额反哺林场;探索将停止商业性采伐的天然起源商品林纳入森林生态保护补偿范围。(2)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争取信江、抚河流域地区更多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以境内主要河湖监测断面水质为依据,探索建立水环境保护激励与惩罚机制,对断面水质考核超标和优于考核的乡镇分别进行资金扣缴和奖励。
四是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机制。重点推行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专项预算管理,对于县级生态保护补偿资金,由县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专项预算;计划设立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整合使用上级各类补偿资金;推行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考核结果挂钩,奖优罚劣,体现正向激励,并建立相应的预算、拨付和使用机制,逐步实现生态保护补偿资金使用管理合理化、规范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