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治理水污染 还江河碧水蓝天

时间:2024-05-19

文清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城区的凤湖河道,曾经是臭气熏天的黑色垃圾河,如今却变成了景观河,吸引来不少垂钓者。这只是浙江省近两年来整治的万余条大小黑臭河中的一条。

2014年初,浙江举全省之力全面实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治出了改善环境的新成效、转型升级的新局面、百姓点赞的好口碑。

浙江省治水办负责人介绍,通过治水,目前全省基本清除“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城乡环境得到很大改观,也因治水得到民众积极呼应而成破竹之势,使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深入人心,开启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与实践的新篇章。

水是生命之源。我国的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海河七大水系和众多的湖泊湿地,滋养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也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水资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水环境的好坏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繁衍也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的压力。然而在全国,能够像浙江省这样举全省之力治水的省份并不多,许多地区的水体污染,不仅让老百姓的用水安全受到威胁,还使得江河流域原有的饮用功能和灌溉功能弱化甚至丧失。保护水资源,爱惜水环境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

水安全敲响警钟

近几年来,有关各类水质安全事故的新闻屡见不鲜。从前几年的太湖爆发大规模蓝藻事件到近期的南京自来水中检出阿莫西林抗生素事件,折射出的中国江河流域水质状况令人堪忧。

中国拥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绝大多数已经遭受到程度不同的水污染侵害,包括长江在内的七大水系无一幸免。在七大水系中,低于III类标准的水所占比例超过半数,即半数以上的江河流域水质已丧失安全饮用与灌溉功能,因为根据分类标准,IV类水处理之后既不能作为安全的饮用水,也不能作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用水,V类水基本上丧失了功能,劣V类水属于毫无用处的臭水。按照这个标准,海河基本上是“死河”,辽河、淮河、黄河和松花江是“病河”,有的甚至已“病人膏肓”,即便是水质“较好”的长江和珠江,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也是“今不如昔”了。湖泊水体问题也同样存在。鄱阳湖水质逐年下降,几乎被20多年的围湖造田啃掉一半,中国淡水湖老大地位几乎不保;八百里洞庭的地盘减少了五分之三;巢湖因水质污染,一度列入“限批”黑名单……中国四大淡水湖无一不受“水安全问题”缠身。南京自来水检出抗生素事件被曝光以后,根据新华网的报道,在我国的主要河流——海河、长江人海口、黄浦江、珠江、辽河等河流的部分点位中都检出了抗生素,其中,珠江广州段受到抗生素药物的污染非常严重,脱水红霉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等典型抗生素的含量分别为460、209和184纳克每升,远远高出了欧美发达国家河流中100纳克每升以下的含量。大量抗生素进入水体,甚至是自来水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纵观江河流域的水污染,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二是污染危害大。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污染物通过饮水可直接毒害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因此,如果再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危害人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新闻舆论的不断关注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社会公众对江河流域水质状况的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如何治理水环境污染、保障公众的用水安全已成为老百姓对新一届政府的利益诉求之一。

自“九五”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实现或接近实现污染防治目标。

党的十八大决议中也再次强调了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新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为加强水环境保护,我国还曾颁布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它的贯彻执行大大推进了我国主要江河流域水污染的防治。

虽然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已有所改善。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尤其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这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作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治理水污染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不容否认,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不少地区生态流量得不到保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少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如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06%,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水资源开发生态警戒线,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据环保部资料显示,从全国江河流域整体情况来看,2014年除海河、长江中下游流域考核断面综合达标率有所下降,辽河、松花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黄河中上游、巢湖、滇池流域考核断面综合达标率均有所提高,辽河流域超过90%的断面达到考核要求,滇池流域断面综合达标率提高最为明显,提高34.6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表示,坚持绿色发展,是党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之一,也是治水的重要手段之一。防治水污染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各地政府必须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才能让“绿水青山”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水晶之都”浦江县原来有2.2万余家漫山遍野的水晶加工作坊,当时全县已经找不到干净的溪流,85%以上的水体被污染,577条河流成了“牛奶河”、垃圾河和臭河,不仅严重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活,也让浦江所在地的钱塘江重要支流浦阳江成为全省水质最差的河流,其下游的县市怨声载道。

2013年5月,浦江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率先通过治水倒逼产业转型。依法取缔了1.84万余家水晶加工户,淘汰水晶设备9.3万台,726家水晶个体户实现“个转企”。同时对浦阳江等大小河道进行轰轰烈烈整治行动,通过一套套治水组合拳,使得浦阳江地表水断面水质从过去的劣V类提升至现在的III类,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如今全县的山流溪河都变了模样,当地群众说,“小时候曾经游泳的河又回来了”。

“治水,从古到今是每个朝代的德政工程,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程,从浦江县的实践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浦江县委书记施振强说,“治水实践让我深切感悟到,治水就是聚人心。今天浦江百姓脸上洋溢出的幸福感是我们几年前无法想象的。我们再也不能在垃圾堆上数钱,再也不能因环境污染倒在病房里花钱。”

水污染防治的严峻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促成了浙江“五水共治”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在国家层面,环保部正在开展“十三五”重点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分解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七大重点流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流域和区域的水质目标,集中力量保护和改善一批水体水质。环保部也将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依法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向水污染宣战。

不少业内人士提出,在正在开展的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要加大水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污染水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违法者依法从严处罚,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

还有人认为,对于江河流域的水质状况,各地政府部门应将临时性的检查上升为制度化的监测评价,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各级政府必须按照全国统一的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向社会公布所监测到的相关信息,以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常态化的江河流域水质状况信息公布制度,还应建立政府官员问责指标体系,层层落实环保责任。

中科院院士程津培建议,探索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在重点流域先行试点开展跨省断面的水生态环境考核与补偿,建立基于水量和水质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认为,可以考虑通过流域立法,进行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安排。

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根本利益。但目前,我国对于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享有审批权的机关有水利、建设、渔业部门等,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重资源开发而忽视污染防治。只有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以及环保部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健全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流域污染治理问责机制,才能保证水污染治理的措施落到实处。对此,浙江省委省政府顺时谋势,借中央力推建设美丽中国之势、借群众对治水的关切之势、借资源环境客观制约之势,借势为力,顺势而为,在全省全面实施以治污水为突破口的“五水共治”启示深远。

只有像浙江这样,践行***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努力打赢以治水倒逼转型升级的战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真正迎来一个风清气朗的艳阳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