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明天我们将如何养老

时间:2024-05-19

夕月

家住北京枣林前街的张华老人83岁了。张华与大儿子住在一间40多平方米的老房中,身患半身不遂的老伴儿与小儿子住在一起。

张华与老伴儿原本有三套房产。9年前,他们卖掉了居住的房屋,各自带着一部分卖房款,分别住进了两个儿子家里,并对剩余两套房产做出了赠与决定,两个儿子各得一套。

张华这样做是为了讨好两个儿子,以便舒心地在儿子家里养老。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结果。小儿子称房产过户后便会赡养张华,但当房产变更到小儿子名下后,张华却无法踏入家门,只能再与对自己意见颇多的大儿子生活在一起。因未尽赡养义务,张华向小儿子提起诉讼,打算要回那套已经过户的房产。

老人如何处置房屋等财产,才能在晚年得到儿女更好的赡养,正成为许多老年人面临的难题。

而老有所养是我国2.2亿老年人的共同期待。谁来解决养老难题,正在成为国人共同的关切。因为养老问题事关每一个公民,就像时光的流逝,从来不分你是普通农民,还是国家公务员甚至是领导干部。

老龄社会真的来了

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今中国甚至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全方位准备也不到位,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尤为突出。

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执法检查时,曾在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来势猛、占比高和“未富先老”等特点,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而且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少子无子家庭剧增,空巢、失能、高龄、贫困等多种现象叠加,各种老龄问题短期内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大陆总人口数已达13.39亿,仍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年均增长0.57%,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男性占51.27%,女性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例略降;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流动人口大幅增长,达2.6亿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老龄化严重、生育率降低。普查发现,60岁及以上人口比十年前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听到这个数字,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陶立群一点都不意外。“这是中国人口发展的大趋势。”陶立群说,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依据此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陶立群指出,老年人口比重的加大会对养老保险、老年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建设等多个环节提出挑战,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造成压力。

另一方面,老龄化也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专家表示,社会资源更应该从对孩子的关心转移到老人身上。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说,现在应该提倡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政府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应多体现对老人的关怀;住房和基础设施上要考虑老人的需求;大力发展和老人相关的消费市场等,这都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负责人指出,近十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大概在12%,死亡率在7%,就好比一个金字塔,老龄人口处于底部,越来越多,而处在金字塔顶端的少儿却越来越少。熊必俊则表示,虽然老龄化趋势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其带来的机遇。人寿命的延长意味着劳动时间的延长,居民健康素质的提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如何养老”我们还没准备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15年底我国60岁和65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6.1%和10.5%,远远超过联合国的人口老龄化统计指标。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还伴有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数量庞大、家庭结构小型化的特点。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这些年,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各地要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解决有限的养老资源与急剧增长的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各级民政部门及各地老龄工作机构将发挥和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主要关注点放在鼓励建立养老院和倡导街道与居委会的居家养老服务上,取得一定成效,但还远远不能解决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

河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李同亮指出,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但社会养老服务链条还不完善,产业化进程尚未启动。因缺乏科学、完善的政策支撑,市场主体投资老年服务产业的热情不高。“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迈进花甲之年,再过几年会有大批人需要养老服务。”张家口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栋近几年也一直关注着养老产业。这是一个市场潜力很大的产业,但目前来看,更多的企业家还在观望,尚无投资的决心。“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是重要原因。”王栋认为,如果政府不尽快出台系统的支持政策,引导老年服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等到老龄化高峰时,社会将难以承受。

李同亮认为,政策支持要在调动积极性、完善系统性、提升可操作性上下功夫。首先要增加财政投入,探索建立老年服务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无偿资助和优先奖励等方式,增加对老年服务产业人才培养、研发设计、技术引进等方面的“软投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其次要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信贷和社会资本投向老年服务产业。第三,要尽快改变老年服务产业政策“碎片化”和条块分割的状况,研究制定老年服务产业准入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建设和服务标准。第四,对条件成熟、特色鲜明的地方注重因势利导,探索“异地养老”、“以房养老”、“土地养老”、“虚拟养老”等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是最适合我国传统养老习惯的养老方式,也是大多数老人愿意接受的养老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鉴于我国城市30多年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而形成的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使得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家庭总数已经超过30%,家庭照顾的养老功能弱化,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助老服务十分迫切。因此,有专家建议政府把居家养老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成立足量老年活动中心或居家养老服务站,使辖区内所有行动方便的60岁以上老人可以从家庭中走出来,享受活动中心的日间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情感和心理慰藉的需要。

居家养老并不是牺牲家庭成员特别是配偶和子女的幸福、降低自身生活质量为代价的。也有人认为,中国式的这种居家养老,可以让老人们感受更多的亲情,也更符合中国目前社会的养老观念,看起来很美。但是实际上,居家养老不仅会使照料者在体力方面不堪重负,还会产生很多问题。除了那些有医疗工作者的家庭以外,一般的家庭,没有多少护理知识,对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与否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老人们很可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护理,一般总是等到病情严重了,才去求医问药,延误了疾病的治疗。

但不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还需进一步关注一些深层次问题。比如,许多人认为应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增加养老床位,但是,此前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调研也曾发现,有些地方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率比较高却依然在大规模兴建新的养老机构,出现资源浪费、养老床位利用率低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社区对养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通过完善的社区服务,为老年人包括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坚强的保障。

有关专家指出,针对我国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应鼓励医院兴办“医养院”,为孤独、多病,需要日夜陪护、居家养老困难的老人提供服务。在这里,老人花比医院住院低的费用,能享受到医院专业服务,还能像家一样居住。同时还要建立“绿色通道”将医养院与医院无缝对接,形成一种集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于一体的养老新模式。

还有专家指出,要把中国的养老问题解决好,最重要的是对低龄老人进行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养生知识的正规教育,努力减少失能老人的产生。如果现在的低龄老人们能够真正做到科学养生,不要等到他们失能了,不得已进了养老机构,才进入科学的健康管理渠道,那么对今后一、二十年的养老工作,会具有重大的积极的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