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

时间:2024-05-19

朱莉娅·恩德斯

欢迎加入本次体验之旅,今天的主人公是一块蛋糕。让我们跟随它一起进入神秘的人体世界吧。

眼睛:看见照亮食物的那道光

照在蛋糕上的光线折射进眼睛,视神经就被激活了。这个“第一印象”会飞速穿过整个大脑额叶被传送到视觉皮层。视觉皮层位于大脑后部的枕叶,比画起来差不多就是比高马尾辫再低那么一点点的地方。大脑在这里把接收到的各种神经信号拼凑回一个蛋糕的样子。至此,我们才算真正“看见”了它。

然后,这个美味的信号被传达到相关单位:唾液分泌中心一接到通知就开始大流口水;而胃一想到那些可口美味,就已经激动地洒出了胃酸。

鼻子:等候区的嗅觉感受器

大家抠鼻子的时候肯定有体会:鼻孔是很深邃的,手指根本就到不了最深處。那个最深处就住着嗅神经,它被一层黏液保护膜覆盖着,凡是闻到的气味都必须先溶解于这层黏液中,然后才能到达嗅神经。

很多气味都有自己专属的嗅觉感受器,虽然有的时候,它们在鼻子里要闲置上好几年才能派上一次用场。用画面描述差不多就是这样:某一天,铃兰的一个气味分子孤孤单单地飘进鼻子,被早已守候的铃兰嗅觉感受器探测到,终于,它可以对大脑骄傲地汇报“这是铃兰花”,然后它就又可以去守候区孤独地等待下一次偶遇了。

尽管我们人类已经有相当多的嗅觉细胞了,但是和汪星人相比,那就是完败。狗狗拥有的嗅觉细胞简直难以计数,所以“像狗鼻子一样灵敏”,说得一点都没错。

蛋糕中的小分子飘浮在空气中,随着我们的呼吸被吸进鼻腔,只有这样我们才算闻到了它。我们闻到的气味分子可能是香草奶油的香气,可能是一次性叉子的塑料味,也可能是朗姆酒夹心的味道。这些分子都逃不过嗅觉感受器的审查,它可是个精通化学原理的专业试吃员。

当叉子把蛋糕送到离嘴越来越近的位置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蛋糕分子”涌入鼻腔,如果这时候鼻子闻到了酒味,手就会立刻收回,接着眼睛就会重新检查,嘴巴也会提出质疑:这酒味是哪儿来的?是朗姆酒的夹心,还是蛋糕已经变质了?要是检查结果合格,那么嘴巴重新张开,叉子伸进去,一场奇妙的味觉体验也就此拉开序幕。

口腔:最高配置的通力合作

嘴巴的配置绝对是最高级别的,这里有全身上下最有力量的肌肉——咬肌,最运动自如的横纹肌——舌头,两者在一起,配合得力,所向披靡。除了它俩,这个最高级别的团队里还有另一位重要成员——牙釉质,它是人体能合成的最坚硬的材料。它这么硬也是必需的,因为颌骨施加在臼齿上的力道可以高达80千克,这可相当于一个成年男子的重量。

根据送进来食物的不同,这支最强团队会决定用多少成功力:如果吃的东西又硬又难咬,那就得使出乾坤大挪移、降龙十八掌,总之能拿得出来的看家本领都一起用上;而对付一口蛋糕,花拳绣腿足矣。

在这场团体战中,舌头是总指挥。要是蛋糕块躲到角落避难去了,舌头就会把它重新揪回来。等到蛋糕被嚼成了糊状,舌头就护送它直到被吞下去。上颚是吞咽程序中的自动开关,这个开关总是由舌头来启动。舌头每次可以将约20毫升的蛋糕糊卷带着推向上颚,紧接着开关被打开——嘴巴闭上,屏住呼吸,蛋糕糊被推向咽喉。好了消化之旅可以开始了!

咽喉:“演员请走这边!”

软腭和咽后壁收到信号,兴奋地封锁住鼻咽通道,防止蛋糕糊错入鼻腔。这个动作大得连住在隔壁拐个弯才能到的耳朵都听见了——就是吞东西时的“咕咚”一声。声带内收,保持安静,喉头像个指挥家一样情绪激越(可以摸到喉结的运动),气管被封住,呼吸暂时停下,这时,整个口腔舞台下沉,汹涌翻滚的唾液浪潮将蛋糕糊推进食道。

食道:不走回头路!

蛋糕糊通过食道需要5~10秒的时间。在吞咽的过程中,食道运动的方式就像是足球场看台上的人浪,蛋糕糊所到之处它会舒张打开,蛋糕糊一通过它又立刻收缩关闭起来。

通过食道壁肌肉这样的顺序收缩,食物的后路就全被切断了,只能顺着一个方向向前推进。

吞咽动作的精密水准已经达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甚至不受重力的干扰——在倒立状态下也能顺利完成。跳街舞的把这个动作叫作“传电”,医学专业术语则称之为“推进性蠕动”。

食道肌肉层的上1/3段是横纹肌,所以我们尚能感觉到这一小段的蠕动;在锁骨间的浅沟以下,食道肌肉就进入了平滑肌的地盘,从这里往后的旅程,都是我们无法再去主观感知的体内世界。

食道的底端由一圈环形括约肌把着门, 它是胃的入口——贲门,过了这道门就是胃囊。当食道肌肉蠕动至此,这圈括约肌会舒张8秒,蛋糕糊便可以畅通无阻地被推送进胃里。当吞咽动作完成,鼻腔、气管开始正常呼吸时,贲门会再次牢牢合上。

从嘴巴到胃的路途虽然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却是从主观的感知世界到自主神经控制的无意识世界的必经之路,需要两个世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团结协作。团队的默契合作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而是打娘胎里就开始练习了。作为练习,胎儿每天在子宫里都会吞咽下大概半升的羊水,即使有时候失败了也没什么大碍,因为胎儿整个(包括肺)都是浸在羊水里的,所以自然也不用担心会被“呛到”。

成年人每天会吞咽600~2000次,有20多组肌肉参与其中,一般完成率都很高。但是人年纪大了后会越来越容易被呛到,这是因为协作共事的肌肉们开始配合得有些懈怠,不是软腭和咽后壁收紧时卡不准点,就是喉头指挥家开始举不动指挥棒。别人呛到的时候去拍拍背,除了感情支持外其实并没什么用,一通剧咳之后,还是建议尽早到专业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让吞咽小分队重拾青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