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祁莲
我曾经像很多人一样,天真地以为西方的教育真的像很多国内出版物宣传的那样,只要自己愿意,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地接受良好的教育,老师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会在尊重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前提下挖掘他们的天分。在对美国的教育体制做了一些了解之后才明白,在某种意义上,“公平的素质教育”只是一种理想。相形之下,反倒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可以给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当然,這并不是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比美国的优越。
不论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教育,它们都有一个“标准学生模型”。老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多数学生的需求把他们尽量训练成“标准学生”。
万维钢在他的书里说,在美国,大部分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接受的教育和我们小时候差不多,死记硬背和严格遵守步骤是最重要的内容,这种培养模式最适合训练流水线上的工人。一般中产阶层的孩子接受的教育会好一些,他们学校的老师会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材料,并学习这些材料,这样的教育适合培养一个合格的普通白领。而以专业人士阶层的孩子为主的学校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能力,这可能是大部分中国家长以为的美国教育的样子。事实上,这还不是美国最牛的小学。真正精英阶层的小孩从小学时候就开始接受决策与选择以及担当的训练。他们的父辈是这个国家的规则制定者,他们不需要学习怎样符合别人的要求、怎么成为一个合格的建设者,而要学习怎么做出决策、怎么制定规则。
当然,这种差异并非教育体制的设计者有意为之,而是由这些孩子所在的阶层决定的。他们父辈的经济能力、知识储备、社会关系、人品、眼界等等已经决定了他们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出身,已经建立了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学生们其实是在跟自己同阶层的人一起上学”。
如果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能突破自己所处的环境,寻求更高级的成长模式,就很可能会成为教育这个流水线上的产品,像所有的流水线产品一样,按部就班地走完自己的一生。而跳出这个环境的第一步,就是高水平的阅读。相对于其他的学习和成长来说,阅读是最公平、最廉价、最直接的途径。你只需要一张借书证,就可以去图书馆里免费和那些最伟大、最坚韧的灵魂对话,学习人类最高深、最幽微的智慧,观摩生命最勇敢、最艰难的探索。作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家长,首先应该做的恐怕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可以超越出身的环境,帮助他们从读万卷书开始,迈出自己行万里路的第一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