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指尖芭蕾哈尼卡

时间:2024-04-24

文丨王秋月

左为哈尼卡传承人苏梅 王 正/摄

在呼伦贝尔这片风光旖旎的草原上,生活着42个民族。这里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相互交融。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在长期的游牧、渔猎、农耕过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哈尼卡,就是达斡尔族的传统美术工艺,几乎所有达斡尔族女孩的童年都是在哈尼卡游戏的伴随下长大的。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玩过家家的纸偶玩具,在达斡尔族语言里,哈尼卡有“眼仁”的意思,形容非常小巧,这种纸偶玩具也很小巧,一般有10 —15厘米高。这是伴随着萨满教文化而兴起的民间艺术。在纸张传入之前,达斡尔族就已有剪皮花、剪桦树皮及皮偶的艺术形式。皮偶神的制作为以后的纸偶艺术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可以说有达斡尔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哈尼卡,达斡尔族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制作。这种玩具的玩法很简单,孩子们用哈尼卡做狩猎、订亲、婚宴、过年、串门、采集、打鱼、舞蹈、购物等游戏场面,能连续玩上好几个小时。

在制作哈尼卡时,要用较厚的纸张叠成圆锥体形作为身体,顶部留有小孔,以彩纸或白纸对折剪出头形、发饰连带颈部,颈部要留得长一些,方便从圆锥体顶端的小孔里插入,这样哈尼卡纸偶的头型和身体就拼接为一体了。纸偶的身上可粘贴彩纸剪成的图案,有的还要再给哈尼卡的身体配上双臂和短夹袄,身体部分完成后还要给哈尼卡的头型精心绘制五官、黑发饰及头上的珠、花、簪、帽子等。制作者在剪脸形和发式佩饰时要非常下功夫,制作的哈尼卡纸偶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扎双马尾还是头戴各式帽子都是通过头部剪纸的形状来体现的。制作者舞动着灵巧的手指,游刃有余地在纸张上裁剪着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图案,宛若跳动着优美的指上芭蕾,哈尼卡制作技艺是否高超也正是由此来体现。以上步骤全部完成后,一个栩栩如生的哈尼卡就诞生了。据说有些达斡尔族小姑娘拥有的哈尼卡可达上百个。

近年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积极扶持本土民族手工艺品的发展,以“非遗”项目为主题开发出多种类型旅游纪念品。该旗莫日根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以哈尼卡为原型开发出了哈尼卡娃,成为该旗旅游纪念品的新宠。在2017年呼伦贝尔中俄蒙创意大赛中,达斡尔哈尼卡娃动漫形象及其衍生产品荣获文化数字产品设计类主题三等奖,公司还以哈尼卡娃为中心,研发了各式风情挂件、手机链、毛衣链等。公司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传承民间工艺,弘扬民族文化,更要结合现代生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出民族特色的现代化产品。”

像哈尼卡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呼伦贝尔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7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0项。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自治区级120人,市级395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包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意义,蕴含着特有的思维方式及审美习惯,展现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及根源。

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我们一直在路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