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越中饱看奇山石佳山佳水育英才

时间:2024-05-19

雪枭

“道路如绳直,郊园似砥平。山为翠螺踊,桥作彩虹明。”这是宋代诗人陆游游历至绍兴柯山时,感于其风景所作之诗。也因其秀丽的山色,使人们注意到了柯山丰富的岩石资源。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集聚于此,历经南北朝,直至隋炀帝,其间400年,历二十代石工,竟将偌大的一座柯山齐根挖去半座。而在这剩下的半座石山中,独留下两柱孤岩,一胖一瘦,浑然兀立,鬼斧神工,宛若天成。这一奇异的石景令人耸然动容,自此之后,大规模的采石局面消失了,柯岩逐渐替代了柯山之名。柯岩景区南依鉴湖,北邻柯桥,有包括三聚同源、越女春晓、镜水飞瀑在内的20多个景点,由石佛、镜水湾、苑中名士苑三大景区组成。风景典雅,探幽览胜之情悄然而生,石景奇崛,巧夺天工之姿令人叹为观止。

自柯岩景区正门步入,葱翠掩映之下有一石亭,亭有石碑,碑上“柯岩绝胜”四个苍遒有力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沿着古朴的石板路向前而行,行至甬道尽头,有一尊大佛立于水池。雅称大佛池,池水碧波荡漾,锦鲤自在嬉戏。池内有形态不一的石宕,四周植被环绕,绿木成荫,这里是柯岩的古石宕遗址。这些石宕被湮没在泥土里长达数百年,直到1995年开掘水池时,才使这一独特石宕景观重现于世人眼前。

石池东面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巍巍云骨。削壁耸千尺,危崖锁雾中,云骨上宽下细,底部如同铆钉深嵌于地下,仅4米的底围支撑起高31米、重上万吨的巨石。相传,云骨石石质奇妙,由它所筑的房屋冬暖夏凉。云谷的顶部,有一株被称为“千年老不大”的千年古柏,被誉为云骨的“石魂”。苍翠欲滴,虬枝横斜,犹如一位身披绿斗的仙人盘坐于巍峨之巅。

远远望去,云骨宛如一柱烟霭从香炉中袅袅升起,所以又称“炉柱晴烟”。诚然,奇石云骨在世人眼里绝不止一种模样,它从地里拔起,也是天外飞来。它像冷却的火焰,也是凝固的喷泉。相传,北宋号称“石痴”的大书画家米芾见到云骨后,绕石而行,嚎啸三日,发狂发癫,在云骨对面叩首长跪,这便是“拜石亭”的由来。拜石亭内有一座巍峨的石山,山上藤蔓缠绕,阳光透过绿木洒下光斑,竟如水纹般在石山上荡漾,四周林木掩映,翠色欲滴。“万匠削不尽,一柱空中全”,拜石亭上的对联绘出了云骨的奇崛,而那个绕石而行、如痴如狂的米癫形象也依稀浮现在人们眼前。

顺着主路线绕池前行,路过百善园,便来到了镜水湾景区。这是一个外方内圆的大广场,意味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思想。广场四周均是高大的树木,种满了香樟、榆树以及桂花树等绿木。广场中心有一正面白色、背面黑色的石雕头像,代表着人性中“善与恶”的两面。三根高达6米高的漢白玉雕像,分别雕刻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画像,象征着儒、道、佛的相互融合。边上的水流或喷涌而出、或缓缓漏滴,通过曲折的小溪一同流向“汇源池”,被称作“三聚同源”,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再往前走,眼界豁然明朗,只见湖面一片水光连天,碧波荡漾,与湖岸两旁的垂柳、枫杨等相互交织在一起,融为一片青翠。沿着依依杨柳,环湖步行,登上石桥,便可领略到越女池的精妙之处。依稀可见,那是一位身着长裙,侧身而卧的“越女”,她头枕“杏花坡”,倾泻而下的秀发是青苍的山与翠绿的树。那轮廓柔和的湖是女子秀丽的脸庞,水中的矴步是她的项链。脚下的石桥是她的裙扣,两边的纤道是她随风飞扬的裙带。若逢阳春三月,山上杏花开遍,一片粉红,湖面洒满金光,映衬水中越女盈盈,便构成了“越女春晓”的美妙景致。

除了天然的绿景,“越女春晓”的“裙裾”边还有一处水上戏台,戏台临水而搭,背倚青山,黑瓦白柱,四周檐角尖尖,似要冲天而去。这处戏台常年为游客演出绍剧、越剧、莲花剧等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如果赶上戏班,游人们坐上乌篷船,斟上老黄酒,戏曲萦耳,黄酒飘香,小船悠然,便能体会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

在“越女”腰前草坪上,有一造型别致的亭子,名为乌毡帽亭。乌毡帽是水乡农民的传统装束,在绍兴已有千年之久的历史,与乌篷船、乌干菜一起,合称为“绍兴三乌”。在乌毡亭下是碧绿的草坪,坪上设有座椅,若是游客走得乏了还可在此处稍作休憩,看越女风姿,听风过竹林,真是舒爽无边。

沿着乌毡帽亭继续向西前行,“越中名士苑”几个朱红的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名士苑从规划到布景均由中国美术学院设计。依托柯岩独有的石景奇观,将奇崛伟丽的石文化融入隽秀清丽的山水之中,以绘刻石雕的形式展现了绍兴历代名人名士的卓绝风采,整个设计寓意着山、水、人和谐统一。入口处为“人”字形通道,两侧各有一刻字石碑。东边“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是毛泽东苍劲豪迈的题诗,展尽绍兴人杰地灵的文化底蕴。西边石碑上则是周恩来总理“我是绍兴人”的手迹。入口两边栽满青翠的树木,树木高大,遮天蔽日,看来是有不少年龄的古木了。

名士苑以日月同辉台为中心,设有古代区、近代区、中心区、现代区和名士馆。日月同辉台上,身着布衣、手持大锸的大禹雕塑高达5米,正站在一只巨大的灵龟上,他的身后是巍然耸立的青苍石山,池中的新月图案与夏铸九鼎石柱象征了治水英雄的精神与日月同辉。

日月同辉台的后面即是古代区。入眼先是一片青翠宽阔的草坪,草坪上有丛丛而生的灌木,也有郁郁葱葱的古木,树木掩映中,浮雕被刻得格外精巧细致。勾践君臣投醪出征、誓要灭吴兴越的壮志豪情;少年王冕在水池边一边洗笔一边歪头看牛的盎然童趣;老翁陆游手拄拐杖,翘首以盼“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爱国悲情……均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近代区的石雕几乎都聚集在草坪中央,辛亥革命中“鉴湖三杰”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地目视前方;学界泰斗蔡元培的雕像前大到有些夸张的眼镜,让人不禁联想到蔡先生深邃的目光;大文豪鲁迅的浮雕则是一个棱角冷峻的侧面,先生犀利刚直的形象跃然眼前。

寻着名士馆向山而去,缓缓踏步走上杂草丛生的石阶,远远瞧见一处石亭,顶上有一鸟形的柱子,据说是借鉴战国铜屋模型而修筑。走至石亭门口,却见门扉紧闭,铁制的门环也已锈迹斑驳。却顾来时路,入眼满目苍翠,山石耸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石林掩映下,风流名士的模样正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