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近年来,桐庐县围绕“建设山清水秀民富县强的美丽中国桐庐样本”目标,坚持“生态立县”首位战略,以推进国土绿化为抓手,以发展美丽经济为重点,积极推动“两山”理论在桐庐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新路子。做優生态环境,护好绿水青山。坚持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两手硬”,以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为总载体,不断深化“五水共治”“拆违控违”、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林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资源有偿使用、破坏环境终身追责等制度,强化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筑牢“山水林田湖”生态基础框架,打造“山清水秀天蓝”的生态环境。推进国土绿化,打造全域花园。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统筹推进平原绿化、迹地更新、矿山复绿等工作,深入开展“创五美治五乱”行动,持续增加森林绿量,实现“有路皆绿、有城皆绿、有村皆绿”。构建以生态、产业、文化等为核心的首个县域尺度林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森林彩化提质为重点,以“一村万树”行动为抓手,大力推广种植珍贵树、彩色树、乡土树,积极打造珍贵彩色森林“桐庐模式”。发展乡村经济,共享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传统农林经济,提升山核桃、香榧、毛竹三大产业综合效益,按照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创建林下经济产业带。做深做透林旅融合文章,提升森林旅游、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等富民产业的品质和效益,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得利”的全域旅游休闲生态圈。依托森林资源,推动“大健康、大智造、大旅游”三大新型高端产业发展,推进凤栖生命港、智慧医谷、健康城基因载体研究院等建设,打造全国一流高端化生命健康产业平台。
截至目前,桐庐县森林面积206.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44%,建成区绿地面积1.22万亩,绿地率41.08%,年平均空气优良天数332天,拥有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6处,荣获全球人居环境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文明城市等众多荣誉。下一步,桐庐县将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厅县合作”为契机,坚持全域化推进,全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抓好绿化造林、新兴产业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等文章,争创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仙居县有自己的底气和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仙居最靓丽的品牌、最强的竞争优势、最大的发展潜力。全县森林面积达238.7万亩,省级以上公益林面积达121.9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51.1%,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中国最美绿道永安溪生态绿道、发达的杨梅产业,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等,都是仙居的特色、亮点和优势。
仙居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大的发展潜力就是绿水青山,怎样把生态潜力变成发展后劲、最终实现赶超跨越?就是要拉好长板,做足“显山露水”“山水增值”文章,打响仙居山水的品牌,加快跨越发展步伐。仙居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始终把它作为优化人居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来抓。2011年起,仙居以“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四边绿化行动”为契机,着力增绿、护绿、扬绿,全面推进森林仙居建设。首先是增绿,组织动员多方力量大力推进植树造林,2011年至今,仙居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0万余亩,平原绿化面积2.1万亩。全县已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0个,市级以上森林村庄、绿化示范村224个。近4年全县累计完成珍贵彩色森林建设5.2万亩,新植珍贵树175.5万株,建成和培育了一批有吸引力的珍贵彩色森林景点。其次是护绿,发布了全国首个县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了仙居的生态家底,以此为基础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把生态保护作为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第三是扬绿,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等工作为载体,全面打响绿色品牌,不断提升仙居绿色发展的美誉度、知名度。2014年1月,仙居被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授予“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被新华社评为“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入围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就是想借助这一个载体,进一步夯实仙居的生态基础。通过创建扮靓乡村宜居环境和打造乡村珍彩画卷,助推乡村产业发展,让仙居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林农更富,进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生态支撑。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仙居将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创建特色,强化要素保障,推进合力共创。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实施;周密部署,层层推动;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紧盯目标,合力推进;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争取早日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作为浙江省西南生态屏障,江山市担负着守护钱塘江源头的神圣使命,践行着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从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来,江山就启动了全市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2008年,为创建浙江省森林城市,又启动了“312”新农村绿化运动,全市312个行政村(社区)同时投入村庄绿化。2016年,江山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7年,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更好地落实“新植1亿株珍贵树种五年行动”,江山以村为点,以路为线,开展了以种植珍贵彩色树种为主的“一村万树”三年行动。
江山开展”一村万树”行动起步较早,在建设道路上摸索出最有效的经验就是:灵活把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共享发展“一村万树”的红利中来,促成政府与民间协同推进、互利共赢的良好态势。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思想,联系实际,不是为了绿化而绿化,结合“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及“四边三化”等中心工作,重点建设林业产业经济型、休闲农庄建设型、绿化大苗培育型、村庄绿化提升型四类各具特色的示范村,让各个建设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及优势自由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方向。打破以往绿化造林多数靠政府来实施的固有模式,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一村万树”行动。建设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村集体,也包括企业、个人,还可以是村集体、企业、个人双方或多方合作模式。采取股份制入股,有土地的以土地入股,有苗木的以苗木入股,有资金的以资金入股,充分整合可利用资源,做到物尽其用,形成村、企、个人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共享发展珍贵树种红利。制定相应的财政、税务、金融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发展珍贵彩色树种工作中来,特别是引导近年来排污不达标而关停的养殖场转型,或鼓励在外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创办各类与“一村万树”相关的休闲农庄、花卉苗木基地等绿色高效实体。
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重心是要把三农工作真正落到促进农村环境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让农村常保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成为农民的“聚宝盆”。江山以“一村万树”行動为抓手,从做大绿水青山出发,围绕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扮靓美丽乡村的同时,推动乡村林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驶上发展快车道。
江山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良,但江山的生态文明建设没有终点,只会永远在路上。接下来,江山将进一步深入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重要思想,着重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善“一区两园”建设和夯实农村人居环境上发力,守牢大花园本底,让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江山的常态,让江山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使乡村魅力再现,让农村不再是那个“回不去的故乡”。
长兴县围绕“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县域典范”的奋斗目标,大力开展“双提十攻坚”行动,高质量推进绿色发展、高水平提升长兴品位,走上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长兴大地,拥有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名片。
为了让长兴大地绿起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在理念上坚持系统思维,把城乡绿化建设与治水治气、“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环境整治有机统一,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千对万对,种树最对”的发展理念,把绿色GDP引入对乡镇的考核,全力抓好绿化工作。在区域上坚持全域绿化,近年来,通过征地建绿、租地造绿、拆违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全县新增各类平原绿化面积10.8万亩,累计达50.13万亩,平原林木覆盖率38.17%,高出全省18.1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在建设上坚持量质双增,每年都坚持实施“亿万千百十一”工程,让长兴的城乡绿化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长兴县的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经分别提高到46%和15.8平方米。
为进一步提升绿化品质,实现生态宜居目标,长兴县形成了“乡村—集镇—县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格局,从造绿向造景拓展,让县域环境不断美起来。在农村完成“美丽乡村”创建187个,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形成了东线“太湖风情”、南线“山水古韵”、西线“梅映乌龙”、北线“江南茶乡”、中线“农园新景、希望田野”等主题特色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带。2017年,全县还投资4.8亿元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其中,煤山、吕山被评为省级样板。在县城则陆续实施一批城市绿化精品工程,建成了一批园林式社区、生态式停车场,城市品位明显提高,市民出门500米内就有休闲绿地。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为做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长兴大力发展花木产业,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尤其是3年前启动的转型升级工程以来,让产业焕发了活力。2017年销售额达到31.85亿元,比2016年增长50.9%,产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香樟和红梅在全国市场上有极高的知名度。大力发展竹木地板、笋类食品、梅花香水、青梅蜜饯、银杏果粉等特色林产品加工业,2017年实现产值9.85亿元,与2012年相比翻了一番。另外还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业,2017年全县林业生态旅游共接待游客837.6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5亿元,获得了“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全年推出梅花节、荷花节、菊花节、古银杏节等涉林节庆活动,每年吸引超过70万人次游客参加。
未来的长兴在如何提升绿化水平方面提出了“加快全域绿化建设,整县提升绿化品质”“强化机制改革创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节约开发利用资源”3项具体举措。走在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未来的长兴,将继续专注品质效益大提升,践行绿色发展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长兴,实现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宏伟目标。
永康市始终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染中国五金之都”的奋斗目标,从2013年开始启动实施“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第一轮“158”碧水蓝天工程计划,累计投入绿化经费16亿元,完成平原绿化2.6万亩,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是全省第二个全域创森的城市。
永康市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做法。绿化是最好的美化,森林是最好的生态。永康把创森工作放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整个战略体系来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逐步实现绿染五金之都的目标。
连续25年每年春节上班后第一天,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18年全市28.79万人参加义务植树80.6万株,资金投入1亿多元。始终坚持绿化就是民生实事,全力做好创森工作财政保障,出台了平原绿化项目扶持和通道绿化建设等管理办法,同时还创造出政府“零投入”实现道路绿化的全新模式,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赢。同时,把森林城市创建与“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和“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进金胜山公园、入城口景观等重点工程建设和拆违还绿、“三森”创建等工作。结合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空闲地种植花木小草,在全市建起了上万个街角小品。
永康始终坚持“六美”的工作思路,高品位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大美乡村”。构筑空间布局美和田园生态美,以“产城融合、城乡均衡发展”为空间发展导向,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主题,描绘“一心一带四区七线”建设蓝图。打造村强产业美和民富生活美,全力做好“美丽经济”文章,厚植休闲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形成前仓、西溪、唐先等精品特色美丽产业板块。注重人文风貌美和安定和谐美,坚持“建、管、用、育”一体化培育,建成文化礼堂124个。创新推出“治村导师”“党代表问政”,树立基层党建“1357”规范提升工程的永康品牌。
永康将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依山就势、以绿挖潜,精雕细琢“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态招牌,做好绿色家园、绿色生态、绿色智造三篇文章。2018年是永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最关键的一年,依托重点工程建设,努力把永康建设成为绿色低碳、自然和谐、宜居宜业、景观优美的国家级森林城市,真正实现永康大地“绿富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