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撰文摄影/留 舟
“钱王祠畔黄莺啭,柳浪清风。烟水空濛,桃李花落碧草生。”钱王祠位于杭州西湖东岸柳浪闻莺公园内,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九百多年来,钱王祠历经沧桑,几经毁建,如今呈现在众人面前的钱王祠是2001年杭州市政府为挖掘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历史文化景观而重建的。
重建后的钱王祠占地1.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当今的钱王祠与柳浪闻莺公园融为一体,已成为集游览、观赏、文化展示、历史研究为一体的园林新景点。乘坐杭城12路公交车至钱王祠西公交站,步行200 多米便走到了钱王祠。钱王祠正门口对着功德坊,高大的牌坊与钱王祠山门遥遥呼应,穿过功德坊便是钱王祠门口,一到门口,我就被山门上“钱王祠”三个大字吸引住了目光。暗红色的“八字墙”围起的山门,显得非常有气势,让来往的游客纷纷驻足。
铜献殿。进入钱王祠,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由全铜铸造的献殿,现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铜献殿是2002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领衔的金星铜工程承建,并于2003年完工的作品。铜殿为单层三重檐式,方殿为宋式风格,上设阿育王塔式宝顶。虽然铜殿本体建筑体量不大,通高8.4 米,殿长宽各为4 米,但由于其铜制须弥台基长宽各为10 米,共计100平方米,用铜达40余吨,是目前中国古墓面积最大的铜殿。这也使得它在中国数以万计的古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经典的传世艺术品。铜献殿是钱王祠整个建筑群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建筑,“结构造型颇具特色,色泽为古黄铜色,金属质感强,富贵又不失典雅。”
功臣堂。功臣堂位于铜献殿两侧,左侧表武功,右侧表文治。左右两侧都各有一块石碑,东侧碑亭里是“钱王祠重建碑记”碑,西侧碑亭中的碑文是乾隆皇帝题写的“忠顺贻庥”四个大字。据有关资料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看到了钱王对于朝廷的“表忠碑”,感触颇深,便题下了“忠顺贻庥”四字,“贻”是遗留、流传之意,“庥”是庇荫保护的意思,表示乾隆帝希望钱王的功绩世代流传,庇护子孙后代。一进入左侧的功臣堂,便可以看到矗立于壁画前的四块石碑,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为褒扬钱王的历史功绩所写的《表忠观碑记》。两侧的功臣堂内均以壁画的形式向我们这些后人展示了西陵大战、擒董昌、大战狼山江、疏浚西湖、筑捍海塘、纳土归宋、陌上花开、兴筑罗城这八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驻足于栩栩如生的壁画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现场,深切地感受到了钱王的文治武功。
五王殿。五王殿是钱王祠的正殿,穿过铜献殿便可看见它的全部“面貌”,它是钱王祠整个建筑群中最恢弘的建筑,我站在殿前,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五王殿正面的横匾是“保境安民”,这是吴越国当政者的治国理念。跨过门槛,最先看到的便是吴越国国王钱镠的塑像,高约5米,身着正统的唐氏官服。其两侧是钱元瓘、钱弘佐,钱弘琮、钱弘俶的塑像,栩栩如生,让来往游客都不得不敬畏三分。
铜献殿
壁画
庆系堂。穿过五王殿,从后门出来,我便一眼看见了正对着的庆系堂,它是钱王祠建筑群中唯一可以登临两楼的建筑。它上面的牌匾写着“光泽百世”四个大字,寓意着吴越国钱王的功绩与声望世代传宗,延绵至今。庆系堂二楼主要是一些钱氏后裔名人录以及钱氏家训中对于个人的要求。走上前往二楼的木扶梯,听着二楼电子展示屏的解说,我仿佛更加真实地置身于吴越国的历史长河中。
令我惋惜的是,在这次寻访时,古戏台并没有开放,这也使得我没有观赏到越剧、昆剧、评弹等演出,没有在戏曲中感受不一样的吴越文化。但所幸,信步于钱王故祠,细细感受吴越文化,已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历史悠久。钱王祠始建于北宋熙宁十年,是后人为纪念吴越国钱王功绩而建造的,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钱王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创建者,其在位期间采取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政策。钱王在位时期,杭州空前发达、盛极一时,成为“钱塘自古繁华”的开端。
文化深厚。在宋代以前,人们祭祀祖先神灵,祭礼大典的主持、抬着供品的队伍都必须从铜献殿中间穿过,这是祭祀活动中很庄重的一个环节。铜献殿的阿育王塔式宝顶等建筑特色融合了印度佛教文化,是传统与外来文化融合的载体。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或许很多人并不清楚这句话是吴越王给他夫人的一封信中所写的一句话。不管是古代的祭祀传统,还是中外融合的建筑特色、《钱氏家训》以及广为流传的诗词等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