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勺鸡回家

时间:2024-05-19

◆撰文 摄影/张海华

勺鸡

环颈雉

“鸟人,来!给你看一样好东西!”

2009年2月的一个周一,我刚到单位上班,同事老陈就一脸神秘地跟我说。

“是一只野鸡,非常漂亮,我从来没见过。”老陈难掩兴奋。

“野鸡?估计是环颈雉吧!雄鸟是很好看的,你哪里弄来的?”我不以为意。

他不答,直接带我到车库,打开车子后备箱,小心翼翼捧出一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哇!我一下子呆住了:好家伙,全身披着柳叶状的羽毛,头部暗绿色而且还泛着金属光泽,并有长长的冠羽,太好看了!我从没看到过这样的雉鸡。

这显然不是常见的环颈雉。那么宁波还有哪些雉类分布?我在脑海里飞快地搜索。白颈长尾雉?也显然不是。勺鸡?莫非是勺鸡?!我也兴奋了起来。赶紧回到办公室翻《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果然是一只雄性勺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相当罕见啊。

山中奇遇

老陈也激动不已。他叙述了周日进山的“奇遇记”。

白鹇(雄与雌)

“傍晚,我一个人到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拍风景,不知不觉走进北坡一条人迹罕至的林荫道。突然,伴随着一阵‘咯咯’的响亮叫声,一只大鸟突然从前方树丛里蹿了出来,我被它吓了一大跳,而它显然也有点猝不及防,居然落地后就不动了。我赶紧用长焦镜头拍了起来,奇怪的是,它竟没有逃走,随便我拍。我慢慢走过去,它依旧趴在铺满枯枝落叶的地面上。我蹲下身,轻轻抚摸它背部的羽毛,它显得很温顺。我当时怀疑它是不是受伤了,于是就将它带回了家。”

确认是珍稀的勺鸡之后,我们立即与动物园取得了联系,请他们检查一下它的身体。当天,动物园就派人把它带走了。第二天,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就打电话来说,经检查,这鸟应该没受什么伤,但始终不肯吃东西,而且看上去懒洋洋的,没精神,这样养着也不是办法。

放归自然

我们决定在它出现的地方放生。动物园工作人员把它装入挖了几个洞的纸箱,然后将其放入车子后备箱,就进山了。我准备好了摄影器材,准备在它回归山林的时候拍几张它处在野外环境中的照片。当时我推测,它已经失去自由两天了,且没吃过任何东西,应该没多少力气飞,我可以乘机多拍几张。

一路上都很安静。

车子缓缓驶入那条林荫道。密林遮天蔽日,很安静的一条小道,只有车轮碾过地面发出的沙沙声。

“咯咯!咯咯!”这只勺鸡忽然喧哗了起来,同时还传来了拼命扑腾的声音。

我们都大吃一惊。它难道真有灵性,感觉到自己要回家了?

工作人员放下纸箱,慢慢打开。几米外,我和朋友李超都已经端好了镜头,瞄准。它露出了头。“它应该会先慢慢走几步吧。”我跟李超说,“不急。”

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在下一秒发生了:它在钻出纸箱的一瞬间就迅速夺路而逃,立马蹿飞到了密林中!我手忙脚乱地按下了快门,只拍到了一张不大清晰的影像。

它并没有飞远,就落在附近的林子里。我们使劲找,终于看到它蹲伏在杂树下,只露出一个头。然后,很快,它又跑了,这下再也找不到了。很可能,它就在我们眼皮底下的某处灌木丛中,但它的保护色实在太好了。我们决定不再打扰它,心中默默祝福它今后好运。

关于这只野生“大公鸡”重获自由的故事,我曾跟很多人津津乐道。

听故事的人常会问,它当初怎么会傻乎乎地任由人抱回家?

这个不难解释。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多数有这样的经验:假如你突然向一只鸡冲过去,它十之八九会被吓得立即蹲伏在地。实际上,这只勺鸡也一样。当时,它跟我的同事突然间狭路相逢,完全吓蒙了,才会被人靠近抓住。这是一种本能的应激反应。《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就是这样描述勺鸡的习性:“遇警情时深伏不动,不易被赶。”

可另一个问题,我至今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说服自己。那就是:被关在后备箱的纸箱里的它,已经连续两天无精打采的它,怎么会在车子刚进入林荫道的时候就突然扑腾着大叫起来?怎么能够在打开纸箱的刹那间“满血复活”,甚至不给我们拍摄的机会?

回家,回家,回家。

除非是这个念头,赋予了它神奇的力量。

白颈长尾雉(张可航手绘)

故事多一点

宁波野生雉鸡知多少?

家鸡也好,野生雉鸡也好,作为物种来说,它们都是属于鸡形目雉科的动物。综合历史记载及多年的野外观察记录,在宁波有分布的野生雉鸡类的鸟共有6 种。它们分别是:环颈雉、灰胸竹鸡、鹌鹑、勺鸡、白颈长尾雉与白鹇,其中后3种均为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非常珍稀。

环颈雉

环颈雉,即俗称的“野鸡”或“山鸡”,是宁波乃至全国最容易见到的野生雉科鸟类。经常在比较荒僻的草地或灌木丛附近行走的人或许会有这样的经验:走着走着,忽然“扑棱棱”一声,前面两三米处飞起一个笨重的家伙,还拖着一个长尾巴,足以把人吓得心脏怦怦乱跳。这家伙,通常就是环颈雉了。这种鸟在全国各地有好多亚种,我们这里的亚种其颈部有一道白环。环颈雉雄鸟的羽色很华丽,特别是其脖颈到胸前的羽毛,呈蓝紫、雪白、暗红,在阳光下隐约有金属光泽。跟雄鸟比,环颈雉的雌鸟与幼鸟的打扮就朴素多了。它们几乎全身灰褐,找不到绚丽的羽色,更没有长尾巴。

鹌鹑

跟环颈雉一样,鹌鹑也是一种喜欢在荒草地活动的雉科鸟类。这种鸟不是濒危物种,但难得一见,这跟它具有极好的隐蔽色有关。这鸟长得像个矮圆的小胖子,看上去也就比成人的手掌略大些。它们行动轻巧、诡秘、小心翼翼,而且具有极好的保护色——全身羽毛都是黑、黄、褐、白等交错条纹,绝对是天然的迷彩服——因此,不留神的话,是很难发现它们的。

灰胸竹鸡

环颈雉与鹌鹑都是在平原地区也可以见到的雉科鸟类,而灰胸竹鸡通常要到山区才有望见到。记得当年刚拍鸟的时候,看到有鸟友在浙江野鸟会的观鸟论坛上说,他拍到了“地主婆”,当时我很好奇:还有叫“地主婆”的鸟?后来才弄明白,原来它的大名叫灰胸竹鸡,其叫声很像“地主婆”。灰胸竹鸡背部以红棕色为主,胸前蓝灰色,常以家庭为单位栖居。

三种珍稀雉鸡

勺鸡、白颈长尾雉与白鹇,是宁波的3种珍稀雉鸡。勺鸡的故事已见上文。

白颈长尾雉,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雉鸡,雄鸟体长可达80厘米以上,颈侧白色。它们栖息于山区的浓密灌丛及竹林,数量稀少,性机警。2002年,宁波市林业部门在奉化斑竹设立了白颈长尾雉保护小区,并在此放飞了由动物园人工繁殖的一批白颈长尾雉。当年,作为现场记者,我见证了放飞过程。只可惜,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到过野生的白颈长尾雉。

白鹇,则是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的珍稀鸟类。尽管雌鸟体色是照例的暗淡无光,但其雄鸟之美,却完全可以用雍容华贵来形容:体长可达110 厘米,头顶黑色冠羽犹如后挽的发髻,脸颊鲜红,胸腹部蓝黑色,而长长的尾羽跟背部一样雪白,整体色彩对比鲜明,让人惊艳。白鹇在宁波之外的西、南、北这三个方向的山区都有确切分布记录,但遗憾的是,迄今无人在宁波拍到过白鹇。宁波多位资深观鸟人士分析认为,白鹇在宁波没有理由没分布,只不过暂时没实证而已(注:直到2021年秋天,在宁波境内,白鹇才第一次被鸟友拍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