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撰文/邬枭楠
淳安青溪林下经济显成效
□撰文/邬枭楠
近年来,淳安青溪林业中心站积极探索林下生态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推广一套以林下养鸡、林下种中草药、林下种野菜等为主的林下经济模式,促进林业产业由单纯的林木资源向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的转变,坚持林业生态安全为前提,科学开发林下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千岛湖的特色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之路。目前,经过摸索和推广,共建有林下经济基地8个,合计面积1200余亩,确定多种林下复合式种植模式,成功带动一方林农致富。
自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林下经济后,淳安县林业部门开展了广泛尝试,到2012年确立了林+桑菌、林+茶、林+药、林+禽和森林游憩五种发展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部分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认识不够深、思路不够开阔,导致林下经营模式单一、产品相似度高、产品价格提升空间小;有些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管理方式粗放,造成产品产量和品质不稳定等。
因此,如何走好林下经济之路,确保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实现林下“双赢”,成了摆在林业部门眼前的大难题。为走出困境,林业技术人员积极尝试,不断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寻求林下项目的本土化;不停试验林下作物组合,开发林下项目的乡土化;努力提高林下空间的使用率,实现林下项目的立体化。尝试了竹林下种草养土鸡、乌骨鸡、三黄鸡等各类家禽,竹林下种蕨菜、茼蒿等各种野菜,竹林下种金线莲等名贵药材,阔叶林下种经济灌木和草本,阔叶林下种苗木和蔬菜,阔叶林下种草种药种苗木,杉木林下种珍贵药材和经济灌木等50多种林下组合类型,开发了100多亩的林下试验地。
林下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遇到林下草籽不发芽、作物发芽率低、作物产量不高、作物越冬困难、作物间习性相克、作物繁殖难等一系列的技术难题。面对这些困难,林业技术人员为了解决难题,长期驻扎基地;有的技术人员则不断试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为新模式的摸索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林下作物种子发芽率低的问题,技术人员研究发现,林下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极大降低种子发芽率,不利于种子发芽,因此,技术人员通过覆盖落叶增厚土壤覆盖度,给种子“盖被子”来提高种子发芽温度,提升种子发芽率;通过林外大棚发芽移植,移植苗保温等方法和技术,确保林下作物数量,避开种子发芽的不利因素,同时适时间伐林分,降低林间郁闭度,提升林间温度和保障作物成长所需光照。
为了提高农户科学素质,帮助农户拓展思路、扩展眼界,提升农户管理能力,林业站“三步”落实效果。第一步,科技培训“狂轰乱炸”,一年内组织科技培训25场,培训农户数千人;第二步,技术指导“手手相传”,科技人员每周四天都前往林间山头,实地指导农户进行管理;第三步,服务林农“心心相印”,设立服务专线、服务邮箱,实行服务结对,让技术人员与农户零距离,帮助其发展林下产业。
4年来,该站经历了林下项目选择、林下作物本土化尝试、林下经济复合式摸索3个阶段。到如今,林下产业基地基本成型,林下经济亩产值平均达到4400元,最高亩产值(如铁皮石斛)达到7.2万元。
千岛湖金竹半岛基地,现在种有200亩香榧和油茶,套种
了40亩青绿饲料、40亩中草药、40亩蔬菜,200亩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放养了乌骨鸡和两头乌猪,养殖的排泄物可为草、药、菜、林提供肥力,草和药能为养殖提供青饲料,林子又能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障出产的林产品优质、绿色、健康,而在林木上又栽培了铁皮石斛,充分利用林子的上中下三层空间,实现了林—草—药—菜—养殖的复合式立体化经营,既保证生产零污染零排放,又保障林下产出的无公害,提高林地使用率,增加林农收入。
石林镇“菜篮子”竹林基地,现有面积500亩,种有毛竹350亩、蔬菜100亩、野菜20亩、橘子树30亩,养殖土鸡1000只。该基地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在山坡种植毛竹,竹林下养殖土鸡、种植野菜,山阳面种植橘子树、树下养草、养鸡,山脚平原种植蔬菜。此模式提高了空间使用率,丰富基地产出,稳定林下产量,保障产品品质;同时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照,确保毛竹、橘子树、野菜、蔬菜的生长;鸡粪和豆科草类的产出,为模式提供肥力,减少肥料的使用,减少模式的农业污染;鸡的养殖,为果树、竹林等减少虫害,而野菜、蔬菜的种植,则增强了林分生物多样性,确保林下模式的健康运作和持续发展。
活树附生
有了成功的林下经济模式,林业技术人员的探索方向也更加明确了,将继续深入探索林下经济模式,进一步拓展经营模式,丰富林下生产项目利用空间、作物品种、物种间组合,力争做到“空间利用高、品种质量好、收益更稳定、效益更加好”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技术人员已开始摸索养殖所产生的排泄物多元化利用和空间的多样化使用。排泄物的多元化利用途径:将养殖动物的排泄物进行熟化和养虫,如养殖蚯蚓、蝇蛆等高蛋白昆虫,作为养殖动物的饲料;而养殖的虫类又能有利于整体林下模式的运行,例如蚯蚓能松动土壤,提高土壤养分,促进林下作物的生长,增强林下经济模式的持续性和生态型;蝇蛆又能提高家禽类的活动力,促使土壤松动;熟化后的排泄物可做有机肥,返回林下模式圈内,提高土壤的肥力,保障植物生长所需,减少化肥使用量,保证林下产出的绿色、有机、生态、健康,使林下模式零污染排放得到保障。
在空间的多样化利用方面,利用作物的生长规律,摸索出季节性组合、全季节模式和多元产出搭配方案三种使用方案。季节性组合:利用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生长特点,在林下种植当季作物,保障林下产出的绿色和产量。全季节模式:在林下种植苗木和药材等生长期长的品种、全年能有产出的作物和养殖猪羊鸡蜜蜂,充分利用林下空间,使林下模式增产多收,从而提高林下产出效益。多元产出搭配方案:充分利用生物特性,依据共生原理及市场需求,使林下产出多元化。如养蜂与各类开花作物,既出产作物也产蜂蜜、蜂皇浆、蜂胶;养猪羊、养虫与种草种苗木,既促进苗木生长,同时也出产猪肉、羊肉、昆虫饲料等;竹林下养鸡与种野菜,鸡吃虫松土,促使竹林生长,竹林提供良好小气候,提高野菜品质,从而使林下产出鸡肉、鸡蛋、竹笋、野菜、竹材等。
要提高林下效益,除了林下增产多收外,技术人员提出了“结合特色林下风景推出特色生态游”的方案,在已开发的林下经济模式中打造经济“新风光”。
千岛湖是国家5A级风景区,每年有500多万世界各地游客来此游玩,是林下生态游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现代人久居城市远离自然,对田园风光与健康理念的推崇也是林下生态游发展的基础。“要想接待客人,就要自家好,自家硬”。要发展特色林下生态游,林下风光、林下特色、基础设施一样都不能少。“要想富先修路”,林下生态游也一样需要先修路,林下基地一般都处在环境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没有路何谈“游”?为此,该站工作人员积极申报修建林区道路建设项目,以平均每年建设37.5公里的速度,打通林下基地与外界的“交流之路”。同时,为方便游客休息和吃住,该站工作人员与基地负责人又设计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农家乐,如石林竹缘风光、金竹排养生胜地、金竹半岛休闲农庄、里商茶文化园等。
市场需求在进一步扩大,基地基建在进一步完备,我们有理由相信,林下生态游将会成为林下经济新亮点,进一步助推林农增收致富。
竹林风光
自然保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