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筑宁波森林生态屏障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5-19

◆撰文/陈亚丹

构筑宁波森林生态屏障的几点思考

◆撰文/陈亚丹

天河桥横

商量岗彩林

民联村

森林,既有阻风、隔音、防沙、消浪等功能,更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作用,是一个城市扩大生态容量、宜居宜业不可或缺的“绿肺”和屏障。构筑森林生态屏障其实就是构筑国土安全屏障、环境安全屏障,更是资源储备的保障。立足区域内森林资源、环境和经济现状,通过各类森林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构筑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屏障,是宁波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市民的迫切愿望。

全面调查掌握问题

多层级森林生态格局初步建成。自20世纪90年代宁波市全面消灭荒山后,生态建设的重点就由山区转向了平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海防林、公益林、生物防火林带、平原绿化、珍贵树种发展等林业重点工程的不断推进,初步建成了从沿海到平原、从丘陵到山区的多梯次、多层级森林生态格局。其中,沿海防护林基本合龙,构建了沿海一线的安全屏障;生态公益林逐步扩大,构建了天然“绿肺”屏障;平原绿化迅速推进,构建了宜居的环境净化屏障。

森林绿量不断增加,森林质量有待提高。根据宁波森林资源调查结果显示,1998—2008年间,宁波市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三大指标均持续增长。2008年,全市林地面积688.8万亩,比10年前增长4.6%;活立木总蓄积量1193.2万立方米,比10年前增长26.1%;森林覆盖率50.2%,比10年前增长1.3%。近年来,随着平原绿化的大力推进,森林绿量增长尤为明显。但尽管如此,宁波森林质量依然有待提高,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蓄积量不高。目前宁波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每亩2.23立方米,不仅低于全省2.73立方米的平均水平,还远低于全国5.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二是林相结构较为单一,中幼林比重过大,占总面积的57%,复层结构林分面积较少,森林抚育的压力较大。三是森林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不够显著,森林群落结构不够稳定。

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宁波市实际,把生态恢复、重建和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将整个市域作为一个大生态系统,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综合考虑,编制切实可行的森林生态系统规划,统筹安排,恢复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并建立相应的后续管理、经营机制,力争通过科学规划与实施,构建结构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高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要从空间结构及生态功能角度出发,将市域森林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重建区、生态缓冲区,实行分类经营。在重点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保育区内禁止进行有损自然生态的开发建设活动,严格限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人类活动,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在以城市、乡镇中心区森林为主体的生态重建区内,要合理配置城市森林的树种与结构,稳定区域生态功能;在以城郊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缓冲区内,要适度开发森林旅游及观光农业,平衡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及经济发展。

推进重点区域绿化。第一,要做好“河、海边”绿化,构筑防风、防浪绿色屏障。在做好新围垦土地沿海防护林造林的同时,及时对已建成的海防林林带进行修复、改造,对功能减弱的林带采取补植、改种、间伐等措施,通过优化水系两侧及海岸沿线森林群落结构,完善以河道防护及海岸基干林带为基本骨架的御洪抗灾体系。

第二,要做好“镇、村边”绿化,构筑增绿、增收绿色屏障。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提高镇、村绿化总量与水平,因地制宜地提高森林复合效益。城镇绿化要有特色及亮点,要有一定面积的集中、连片的森林公园,可以将生态绿化与森林休闲旅游相结合;村庄绿化要着重建好围村林、进村道路及休闲绿地,将绿化与村民健身休闲需求相结合;庭院绿化在做好美化、彩化的同时,可与种植珍贵树种、经济树种相结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第三,要做好“通道边”绿化,构筑隔音滞尘绿色屏障。采用“点、线”结合方法,构建通道两侧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点”是指将沿线分布的服务区、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形成连串的景观亮点,树种选择上要突出功能性,尽可能选择隔音滞尘品种,降低噪音及大气污染;“线”是指公路、铁路两侧林带,将其建成各具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长廊。

第四,要做好“工业区周边”绿化,构筑抗污减污绿色屏障。应以高大乔木为主,形成大宽幅、多层次混交的绿篱式林带,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绿化隔离林带,尽量选择乡土常绿阔叶树种,并对应不同的工业污染物,筛选抗性强、能吸收相应有害物质、具备滞尘能力的树种。

开展优化美化工程。推进森林抚育和森林经营工程,使森林不断“优化”。通过森林抚育及森林经营,形成更为合理的森林群落结构,实现林木蓄积的最优化、林木质量的最好化、生态防护的最大化;要制定基于全市森林现状的森林抚育规划,划分限制抚育、重点抚育和适度抚育区,采取分类抚育措施;同时制定森林抚育规程,加大对森林抚育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作业设计方及施工方的培训,提高森林抚育专业化水平。

推进珍贵树种发展工程,使森林得以“珍贵化”。珍贵树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林木资源战略储备,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农增收致富。山区珍贵树种发展可结合森林抚育工程,采用“近自然”营林理念,以“混交—复层—异龄”的森林结构为主,优化森林结构,增强森林综合效益;继续推进“珍贵树种进千村”行动,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珍贵树种、乡土树种、景观树种、彩叶树种、经济树种等,并组织“进企业、进村庄、进学校、进单位”等活动。

推进林相改造及彩色树种发展工程,使森林逐步“色彩化”。制定《宁波森林美化彩化工程整体规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森林彩化工程。首先,要在风景名胜区、城市(镇)中心区、重要道路、沿河沿湖地段等“看得见、走得到”的重点区域进行美化彩化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一地一景、适地适景;其次,山区森林的美化彩化要结合森林抚育工程进行,尽可能地符合森林原有的演替规律,使森林呈现出应有的四季景观。

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第一要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有关部门应给予按规划要求参与森林生态屏障建设的企业和个人一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公益林按森林质量分级补偿制度。

第二是强调部门协调。森林生态建设涉及的主体部门众多,如河道主要由水利局负责,通道主要由交通局负责,铁路绿化主要由铁路部门负责,新围垦开发区的海防林建设主要由开发区负责实施。为保证全市造林质量,各部门应在规划(设计)制定前,在树种配置、树种结构、种苗规格等方面参考林业部门的前置意见。

第三是加强资金、土地保障。对于河道、公路、铁路等交通干道两旁的绿化宽度,要按照技术规定予以保证,沿海新围垦海塘规划设计要预留100米宽度以上的防护林面积;对于租地建林的,要做好长期规划及政策衔接,应在财政资金中安排美化彩化专项资金,落实平原绿化管护专项资金,提高森林抚育补助力度。

第四是加大科技投入。一是大力选育林木良种,推广优良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木本花卉,开发生态与景观化、珍贵化、经济化相结合的多功能树种,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二是结合居民区、工业区、道路、河岸等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开展树种配置模式的研究,逐步实现森林效益的最大化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三是开展生态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森林生态功能进行监测与评估。

第五是落实种苗支撑。要根据森林生态屏障发展的需求,规划、指导和扶持林木良种及苗木生产基地建设,注重珍贵化、彩色化种苗的繁育推广;建立保障性苗圃机制,加大培育绿化大苗的力度,确保建设需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