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色温录制电视节目

时间:2024-05-19

李晓兵

(河南电视台制作部,河南 郑州 450008)

电脑灯、LED灯、多媒体数字灯等高色温灯具,因其色彩艳丽、表现力强、可控性好等特性,一直备受灯光师的青睐。但其光源色温(6 000 K左右)与常规灯具(3 200 K)相差很大,采用低色温模式录制电视节目时,会导致部分色彩无法正常还原。当下,一些灯光师开始尝试采用高色温模式录制电视晚会,探索和研究相关技术。本文以最常用的电脑灯为例,谈谈笔者在高色温模式录制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方面的一些心得。

1 色温对电视画面的影响

在电视节目录制中经常会出现此类情形:运用电脑灯的光束、图案、色彩、照度、光比等手段,可以在舞台空间精心营造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等风格各异的艺术效果,现场画面非常协调;但经摄像机拍摄录制后呈现出的画面效果却与现场观感存在较大差距。最明显的问题是色彩还原,比如根据节目需要设计的蓝色调场景,现场意境深远、层次丰富,但电视呈现出来的却是模糊不清的一片蓝,人物好像在蓝色的雾里一样,画面没层次,景深不足;红、绿显得饱和度、明度不够,几乎看不到品红、紫红等带蓝色调的红。另外,一些电视晚会上还会偶尔出现“蜡人、鬼脸”等肤色严重失真的画面。是什么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呢?其实,这些问题不少都是由于色温造成的。

1.1 色温

光源的色温高与低,由其光谱成分决定。如光源光谱中红光成分多于蓝光成分,光源色温就偏低,反之,光源色温则偏高。典型光源光谱成分见表1。

光源的色温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用绝对温度(K)表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3 200 K、5 500 K等。二是用微倒度(MRD或M ired)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为:

表1 典型光源光谱成分比例分析

式中:

R——用微倒度表示的色温值,单位为MRD;

T——用绝对温度表示的色温值,单位为K。

用微倒度表示光源色温有两点好处:便于表示色温偏差;便于选择校正色温的滤色片。

1.2 色温与摄像机的关系

摄像机都设有预置色温档,目前电视晚会最常用的是3 200 K和5 600 K两档,前者用于低色温常规灯,后者用于高色温灯具与阳光。当光线性质或环境改变,须重新调整白平衡使摄像机适应当前色温,以保证画面色彩正确还原。

人眼对光线变化具有独特的适应性,不易察觉色温的变化。比如,用常规灯照射一张白纸,我们不会觉得白纸偏红;只有当从电脑灯突然变为常规灯照射时,才会察觉到白纸偏红,但这种感觉也只能持续一会儿。而摄像机的感光元件不具备人眼独特的适应性,所以,对光源色温的要求比较严格。色温的变化必须在规定的平衡色温允许偏差范围内,一旦超出该范围,就会导致摄像机录制的画面色彩还原失真。色温高画面偏蓝,色温低则画面偏红。

光源色温的高低也影响着摄像机所拍摄景物颜色的明亮程度,即同一景物在不同色温的光源照明下,会呈现出不同的明亮程度。比如,传统PAR灯光源光谱成分中红光成分明显多于蓝光成分,因此,在照明景物时,红、橙色物体会显得较明亮、饱和度高,蓝青色物体则显得较暗;而电脑灯光源光谱成分则是蓝光多于红光,照明景物时,红、橙色物体会显得较暗,而蓝青色调的物体则显得较亮。

1.3 白平衡

摄像机主动适应不同光源色温的功能。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白平衡调整成功后,会显示当前光源色温值,这个值就是规定的平衡色温,是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档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值,否则,将影响画面的色彩还原。

白平衡的调整,就是让RGB基色信号电平的放大比例适应被调校景物所反射的光谱比例。比如被调校景物的红、绿、蓝色光的比例关系是2:1:1(红光比例高,色温偏低),那么,白平衡调整后的比例关系为1:2:2,调整后的电平放大比例中红的比例明显减少,增加了绿和蓝的比例,这样被调校景物通过白平衡调整电平到所拍摄的影像,红、绿、蓝色光的比例才会相同。就是说,如果被调校的白色偏一点红,那么,白平衡调整就改变正常的比例关系,而减弱红光电路的放大比例,同时增加绿和蓝的比例,使所成影像依然为白色。

1.4 色温允许偏差值

色温允许偏差值即光源色温高于或低于规定的平衡色温而不影响画面色彩还原的值,可以理解为规定的平衡色温的宽容度。它指的是微倒度而不是绝对温度。因为,在绝对温度下不同色温的允许偏差不同,且上下允许偏差也不同,而不同色温对应的微倒度值的允许偏差则是相同的,且上下允许偏差也相同,同为 17 MRD。

常用色温、微倒度的允许偏差值如表2所示,可见,在偏差值范围内不影响画面色彩正确还原。比如规定的平衡色温为5 500 K,它允许的最大偏差值是-475 K和+561 K,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光源色温低于平衡的色温肤色趋向暖白,高于平衡的色温肤色则趋向冷白,改变的只是画面的调性,不影响画面的色彩还原。但高出或低于允许偏差范围就会导致画面色彩还原失真。偏差值的计算方法可用数学式表示为:

式中:

T偏差——色温允许偏差值,用绝对温度K表示。结果为正数表示可降色温范围,负数表示可升色温范围;

R ——规定的平衡色温;

R±17 ——规定的平衡色温的MRD值加减17 MRD。

以规定的平衡色温5 500 K为例,求其色温允许偏差值:

表2 常用色温、微倒度的允许偏差值

即:最多可降475 K;可升561 K。

合理利用偏差值既可有效地帮助灯光平衡画面调性,又不影响画面色彩还原,对电视灯光来说非常重要。

要获得高质量的电视画面,仅仅掌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工作关系是不够的,需要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灯光与摄像机的工作关系,比如摄像机的灵敏度与照度、光圈与照度、宽容度与光比、光圈与景深的关系等。

2 高色温电视节目录制体会

近两年,笔者除了在演播厅内,也在不同环境下尝试了采用高色温录制电视节目。第四季、第五季“‘你最有才’决赛暨颁奖晚会”(见图1)、“河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武林风·走进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节目的直播和录制工作,就分别是在剧场、体育馆和户外(山地实景)不同环境中完成的。尽管这些节目的环境不同,但笔者工作的收效是一样的:比如,解决了在低色温模式下电脑灯的红、绿色饱和度与明度不足,品红、紫红等色彩几乎看不到的问题;避免了人物被色彩“雾化”的现象;LED屏幕、彩幕的画面色彩显得更真实,其光色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上述节目的电视画面清澈、通透、层次丰富、色彩纯正,给人以真实感。

在采用高色温模式录制电视的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了它带给灯光的好处,但在实践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2.1 照明灯具的色温平衡

笔者曾分别对同品牌、同型号、同批次的Vari*lite VL 3000 Spot、Coemar iSpot Extreme与Fine1500 Spot HPE(各10台)进行了同环境、同距离的色温测量,结果分别为6 200 K!7 000 K;6 450 K!6 900 K和6 050 K!7 000 K,也就是说,即使同品牌、型号、批次的灯具,其色温值也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如果用于面光照明,不能简单地去统一调整,而需要一台台去平衡,这样才能保证色温的统一性。

2.2 亮度影响色温

色温会随着灯具亮度的改变而变化,变化的幅度因灯而异,还与色温调节方式有关。色片式色温调节变化相对较小,线性色温调节变化较大。以10台VL3000 Spot为例,亮度为100%时,色温调至常用的5 600 K,亮度降至80%时色温上升150 K!250 K不等,亮度降至60%时不同灯具色温差距开始拉大,350 K!600 K时最大的差距超出色温允许偏差范围以致影响画面的色彩还原。较为可取的办法是以80%的亮度去平衡色温,这样不管亮度是100%或50%,色温的变化都不会超出允许范围。

2.3 变焦、聚焦影响光斑中心到边缘的色温差

无论是色片调节还是线性调节,电脑灯的光斑从中心到边缘都存在着色温差。以测量Fine1500 Spot HPE为例,在变焦(Zoom)最小聚焦(Focus)最实的状态下,中心到边缘的色温差大部分都在600 K左右,只有个别灯具色温差小于200 K。当变焦放大20%聚焦聚实,色温差则由最大的600 K缩小至400 K,而变焦保持不变只把聚焦虚化,中心到边缘的差距则随着虚化程度逐渐加大。就是说,光斑中心到边缘的色温差是随着变焦的大小、聚焦的实虚变化而变化的:变焦小,中心到边缘的色温差大,变焦大差距小;聚焦实,中心到边缘的色温差小,聚焦虚差距大。

2.4 电脑灯面光与追光的色差问题

这是高色温录制电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将面光与追光都平衡在5 600 K,追光照明人物时,画面中人物肤色显得白里透红,感觉非常舒服;而电脑灯照明人物时,肤色显得偏绿偏黄。产生色差的原因,除了光源的显色性偏差外,还有电脑灯的色温片与追光用的雷登纸存在光谱成分差异。对比可以看出,雷登纸偏红,而色温片偏黄。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厂商参与,让色温片的光谱更适合中国人的皮肤,提高灯泡的显色性使之更接近阳光光谱等,但这需要时间。目前,可以追光灯裸光色温为基准去平衡电脑灯,这样可使两者的色差不明显。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统一使用品牌、批次、光源均相同的追光灯作面光,这样会更好。

2.5 色温与化妆

对于电视灯光来说,化妆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也是最易被忽略的环节。化妆间照明灯具的色温应当与演播室规定的平衡色温相同,过去采用低色温录制节目,化妆间的照明色温通常是3 200 K,当规定的平衡色温提高至5 600 K时须通知化妆师,改变化妆间照明色温,使之与演播室规定的平衡色温相同或接近。不然就会造成电视画面人物肤色还原不真实的现象。

2.6 电视灯光与视频技术的合作

对于电视灯光来说,除了掌握灯光与摄像机的工作关系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与视频技术的沟通与配合。实际工作中,在节目录制前灯光要与视频技术人员确定色温,现场调整摄像机的黑、白平衡及彩条调试,确保色彩还原正确,然后调整摄像机的光通量、光圈、焦距等技术指标。前期对摄像机的精确调整是保证电视画面质量的关键。在电视综艺晚会录制中,摄像机的光圈是统一在导播室(转播车)由技术人员手动跟踪控制的。如果光圈大小跟踪不好,不仅会导致曝光过度或不足的问题,还会带来画面景深、照度、层次等一系列问题。假如前期摄像机调整不精确,还会出现各机位画面色彩各异的问题。

采用高色温模式录制电视节目的时间还很短,没有统一的色温标准(色温到底多高最佳),没有理想的面光照明灯具(光质均匀、色温统一恒定),需要灯光工作者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东西还很多。但这无法改变采用高色温录制电视节目将成为主流的趋势,因为电脑灯等高色温灯具优秀的表现力在电视舞台上已不可替代。如果把灯光比作舞台的画笔,那不同功能的电脑灯就是这支画笔的主导,它可以描绘出与节目情境吻合的心理造型空间,可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1]李兴国.电视照明理论与创作.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