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谁来引导器乐文化消费

时间:2024-05-19

文/本刊记者 黄 伟

引言

2012年,最新出版的《2012中国统计摘要》公布,2011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 979元,而购买文化娱乐用品的平均金额为449.60元,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服务平均消费652.20元。据悉,英国人年工资收入税后约为2万英镑,约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10倍,而英国人年文化消费额度为3000英镑,是我国国民人均文化消费金额近30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与发展任重道远,但差距也意味着新的市场机遇。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正迈向文化消费阶段,文化消费已经提升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高度,但民众文化消费构成较单一,正确引导民众文化消费迫在眉睫。

器乐演奏及欣赏等音乐消费是文化消费中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的乐器产业与市场消费现状不容乐观。乐器品牌文化附加值低,外销市场利润被外商盘踞;内销市场游戏规则不健全,价格战火药味十足。

对于乐器外商而言,中国有13亿人口,只要有几千万音乐从业者或爱好者,便可支撑整个乐器产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欧美将中国作为抵御乐器产业颓势的最后一座堡垒,这更加剧了乐器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而乐器消费的现状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的开放与增强,产品资讯传播速度加快,客户利用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地便捷获得各类产品资讯,售后服务和品牌影响力日渐成为客户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

在内外市场因素的刺激下,政府、企业、经销商、文化职能单位如何携手,搭载文化产业快车促进乐器市场的深层次消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确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市场新课题。

文化产业市场空间与良性引导

在国家倡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号召下,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发展与产业合作中心副主任、文化产业专家尚雨表示,从恩格尔系数和中国人均GDP两个数据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测算:当前,中国国民的恩格尔系数在40%左右,所谓恩格尔系数是国民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一个国家越贫穷,国民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中国的人均GDP已到达5 000美元左右,基本接近小康社会水平,中国国民的文化消费总额理论上应达到4万亿元~5万亿元。但我国国情并非如此,2010年,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总额仅仅为1万亿元,说明我国还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消费阶段。

“早前,我们做产业结构调查,有一种悲观论调,认为中国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状况较大程度地限制了产业发展,亟待调整。但就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中国的经济还保持着较快的增速,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有着无比强大的内需,国人的购买力还有很大空间,政府和企业有时间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尚雨认为。文化消费达到40%的经济指标后,至少需要5到10年的时间,文化消费自然会出现下一次的转型,等待新一代人口的出现,继续刺激经济发展。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产业发展并不等同于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振兴并非体现在盖几座剧院,建几个文化产业基地。中国提琴制作大师、全国政协委员郑荃认为,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百姓的文化修养。作为音乐文化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乐器在文化范畴内的准确定位,只有明确市场定位,乐器产业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带动器乐文化消费。

乐器市场是文化产业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乐器是非生活必需品,所以对其消费引导比其他产业显得更为重要。从前乐器企业都是按照市场需求去定位发展。总有一群人是要消费乐器产品的——这是乐器企业早期对市场的认识。当企业面对市场多元化需求,是扩大产能,还是适度缩减产能,这时企业便把握不住市场脉搏了。当前,多数乐器企业存在产品科技创新不够,成本与汇率双重挤压产品利润。企业想摆脱市场束缚,但又拿不出有效对策。尚雨说:“乐器行业的企业家们要好好思考怎样才能让消费者购买产品,下大力气研究顾客的隐性消费需求,这才是问题关键。这个思维具备了,然后在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上共同发力,或许会取得不错的市场业绩。否则,企业永远看不清市场未来走向。”乐器产业未来发展需要良性引导,需要开发固有的市场以外的隐性消费市场,引导出来的市场会出现突然放大效应。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有3万亿元~4万亿元的缺口,在文化消费市场处于萌芽阶段时,如何进行适时的引导,谁引导成功了,谁就可以占领市场先机。

制约器乐文化消费的三大瓶颈

据记者市场调查,当前乐器消费者无外乎两种:凭兴趣购买乐器的人;根据需要投资乐器的人。两者消费的共性则是对高品质音乐、高性价比乐器的追求。在发达国家,因居民的高收入,似乎资金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在我国,艺术理想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十分明显的。我国的乐器消费者的选择范围要小于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选择也较困难。专业音乐工作者需求的主要是中高档的乐器产品,器乐爱好者通常购买中档或低档的乐器就可以实现消费诉求。当前乐器消费市场,西乐钢琴消费依然雄踞榜首,在民乐市场,古筝独占鳌头。我国的乐器消费结构目前还不是均衡发展。我国文化消费处于滞后阶段,器乐文化消费到底如何去引导?尚雨认为,器乐文化消费发展正面临三个瓶颈。

第一是消费心理瓶颈。中国人还没进入到文化消费阶段,当国民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想拿出一部分闲钱进行文化消费时,却没有了方向感。正所谓钱在手,不知道如何去花。到底是去看电影、听歌剧,还是选择户外旅游呢?通常情况下,旅游成为国民的首要消费方式,其次是娱乐消费,而真正提升生活品质的文化消费体制还不健全。选择何样的文化消费产品,民众的理念还没有跟上。谁来引导文化消费,尚雨认为是政府、区域组织、企业三方都要同时起到引导作用。

企业最重要的推广模式是传播,向市场传播消费者最感兴趣的产品;政府职能是从文化事业的角度,从宣传和意识形态角度引导大众进行健康的文化消费;区域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扶持本区域的文化企业,帮助企业做好引导市场消费心理的工作。突破消费心理的瓶颈,需要政府、区域、企业同时发力,企业更重要的职能是思考引导文化消费心理的创新型方式。

第二是消费市场瓶颈。民众具备了消费能力,但市场上文化消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民众多元化需求。一方面,音乐爱好者如果学习乐器只是当前的老三样,即钢琴、提琴和古筝,则企业拓展研发其他乐器产品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应着力针对百姓研发生产多种类、质量上乘的乐器,组织更多宣传推广活动,有效拉近消费者与乐器产品间的距离。要突破市场瓶颈,首先是企业在研发生产环节要发力,其次是相关机构提供更广泛的商业模式。

第三是产业结构瓶颈。在整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结构中,旅游、影视、娱乐、演艺等各产业所占比例多少,才达到最佳产业结构配比和产业布局?虽说产业结构是由政府来负责,国家提出振兴文化产业的宏观政策,但各地区的重点还停留在发展文化地产上,真正要把文化产业落地并纵深发展的地区并不多。

尚雨教授强调,如果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基地都去沿袭演艺产业的模式,那文化产业的总体结构就又会出现失衡问题。不同文化产业基地应该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发展,不同地区可以选择演艺产业、工业旅游、艺人经纪、3D动漫、作品研发、乐器制造与配套服务等等特色产业园区,这个结构应有较强的区域协调性。当前的模式,都是各地申报各自的文化产业项目,国家在宏观规划中缺乏总体规划和控制,不利于全国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我们说做规划,其主旨就在于各区域根据自身优势,要重点培育哪些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发展哪些文化产业要素。各区域之间要形成怎样的协同关系,这种宏观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一定是国家要通盘考虑的。”尚雨说,国家当前很重视这个问题,各地都在出台“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各地的文化产业项目能否形成协同关系,这都是未来国家要进行总体协调的产业课题。当前的定论是,中国未来一定是有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但前提是必须要突破前三个瓶颈,每个瓶颈都有相应的突破点。对于乐器产业而言,企业首要注意的是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模式创新和服务,包括协会等行业组织怎样引导市场环境。

市场价格战最终伤了谁

乐器企业和琴行如何控制产品价格体系和售后服务,增强客户消费信心?在我国,多数企业从事乐器出口,其很大部分原因是国外拥有完善的乐器市场营销机制,海外采购商从中国进购乐器,并非只考虑产品的价格因素。在海外,一般由采购商到中国市场订购产品,再由乐器一级代理商完成产品分流,产品最终逐级流通到琴行,不同商家各司其职。在我国,乐器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暴露出的问题主要在行业的准入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的监管上。郑荃指出,国内有不少集团公司意欲参与到器乐文化项目中来,但如果乐器企业继续靠压缩价格来占领市场的话,那最终结局是产业总体萎缩,企业发展将是死路一条。郑荃建议,如果国内乐器企业形成价格联盟,面对外销市场才会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对于我国违规的乐器企业,要通过工商、税务进行监管,对于恶意竞争行为,行业协会也应进行引导和制止,从而保证产业良性发展。

说到琴行业生存现状,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孔告诉记者,琴行目前压力很大,网络销售和厂家直销及教师向学生卖乐器,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由于房地产的飞速发展,价格上涨,商业用房的成本增长得太快,劳动力成本加大,琴行同质化的产品竞争残酷,现在很多琴行办学培训走“以学促商”一条途径只能是权宜之计,必须有新的销售手段,才能得到发展。例如,国外很多琴行在租赁乐器,有的琴行有几百件乐器在外租赁。国内琴行应该探讨一下在租赁方面是否能找到新的路子。琴行要改变以往的销售模式,由坐商改为行商。此外,由于消费背景的变化应考虑专业培训向大众娱乐方向转换。

商家经营名牌乐器不是无利可谋,关键在于如何管理和控制市场价格体系。盛世雅歌琴行总经理于效威认为,相对而言,制造企业将产品投放到营销渠道后,已经给经销商留出了足够的利润空间,二三线城市不愿意代理名牌乐器产品,关键因素是当地价格体系过于混乱,缺乏市场监管,地区商家没有形成合力,没能共同去培育和经营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琴行运营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创造属于自己的赢利模式。琴行谋求生存和发展之道,应当致力于提升知名度和信誉度,为客户创建优雅的购物环境,提高员工的服务水准,而并非单纯地依赖价格去抢占市场。

在欧洲市场,一些国家的乐器行业协会具备商业约束力和监督职能,对于低价恶性竞争问题,行业协会有权取缔违规会员单位的从业资格,想必无论哪家从业单位也不会轻易触碰这个管理雷区。市场经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价格和成本双向挤压行业,市场会重新洗牌,一些企业会淘汰出局。这点已在近年的乐器市场发展中得到有效印证。对于具备诚信精神且有志创百年老店品牌的琴行,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再苦再难,都能历经时间的沉淀与累积,依靠多年的诚信和拼搏精神,最终会以良好的服务与质量笑傲江湖。

琴行如何引导器乐文化消费

一台售价2万多元的钢琴,客户觉得已经算是高价产品,而一套真皮沙发售价6万元,仍然有客户趋之若鹜;一台数码钢琴售价便宜的有两三千元,而一部iphone手机售价四五千元,仍有果粉们彻夜排队抢购新品。我们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观念的差异?是谁在引导着大众的消费思维和价值观念?当前,越来越多的商家亮出亲民牌,拉近产品与受众间的距离,用更加人性化的推广模式培育市场。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乐器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处于高速成长期。但这种高速成长不是等来的,企业生产得再多、质量再好,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同样无法成长。” 河北秦川文体乐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秦川乐器”)总经理秦川认为,市场才是乐器行业发展的根本,而要使乐器产品有市场,就有必要在现阶段注重对消费者的培育。有了消费者才有可能逐渐建立文化消费习惯,才有乐器行业长足发展和繁荣。

“创办带有音乐文化沙龙式的体验式琴行,这不是一般的琴行所能驾驭的。”于效威认为,全国各地的大琴行有责任和义务去做提升琴行文化品位的事情。客观地说,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水平与欧美国家差距尚存,全民总体音乐文化素养以及音乐普及程度还有限。随着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发展,以及国民音乐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未来琴行的发展有可能更多以文化沙龙的形式出现,这在早前的琴行行业论坛中就有探讨。琴行不仅仅是乐器销售的场所,也并非仅仅是乐器学习的教室,更应该成为社会人群陶冶情操的文化场所。即便是不学习乐器的人群,走进琴行也能开阔音乐视野或增长音乐知识,这样琴行才能真正成为音乐爱好者定期聚会的文化场所。

说到当前琴行如何在器乐文化推广中找准定位,引导更多的人群来学习音乐,秦川结合本企业的经验,提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些文章:

一是通道引导。即为学员提供继续深造的通道。一个学生考完九级十级以后怎么办?没有再往前走的通道,他就会停止学习,同时也可能会影响其他人选择学习音乐。如果琴行能够为学员提供由初级向中、高级迈进,由业余向专业迈进的通道,就会增强琴行的吸引力和引导力。

二是观念引导。观念的形成是由多种感知汇集而成的,琴行在推出一种产品或服务时,更需要引导和培育消费者观念。早期,“秦川乐器”针对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心态,推出了“一个孩子+一种才艺=未来”的概念,让家长明白,学习音乐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从而在广大家长的头脑中形成一种“一个孩子至少要学会一种乐器(音乐专业)”的概念。

三是示范引导。“秦川乐器”经常组织学员到大商场、社区举办音乐会,展示学员的才艺,通过示范引导更多的孩子学习音乐,有效地培育了乐器市场,带动了乐器产品的销售。

乐器产业如何跨界营销

乐器企业与地方文化产业的创意结合,借助文化产业的政策优势,完成跨界营销的创新发展模式。而乐器产业要搭载国家文化产业的快车,首先要认清自身优势,要学会因地制宜,将地缘优势与企业优势进行创意结合,如此才能挖掘器乐文化消费的潜力。郑荃提出,乐器产业与旅游资源结合,关键看是否有文化亮点和市场利润增长点。像北京平谷已被北京市政府评为北京乐谷,当地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提琴制作产业基础,乐谷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文化产业跨界营销的商业案例。同时,郑荃认为,在国内琴行业,只有大型琴行具备经济实力参与地区性文化建设,中小型琴行还占据着相当比例,从事器乐文化创意产业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音乐市场培训中,郑荃鼓励专业乐团与业余乐团的演出互为补充,共同为普及器乐文化知识,提升全民音乐素养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业余乐团的音乐会,与民众距离最为接近,也最容易激发民众的学习和参与热情。这其中,乐器生产要和当地的服务业进行充分结合,满足地区性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音乐教育同样要与乐器销售紧密结合。只有演出艺术全民化后,才能谈到器乐文化消费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乐器产业能否与政府合作,开发有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尚雨认为,关键要看企业自身能否增强效率,主要是管理效率。所有乐器企业都要进行适时的战略调整。如何从专业化的小众心态走向大众市场,企业家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市场战略转型的可能性。企业品牌营销,会牵涉品牌决策、品牌投资、品牌协同、品牌文化诸多议题,其核心问题是传播,传播的手段包括专业媒体、大众媒体、电视、广播、网络。尚雨认为,品牌营销是要打组合牌的,乐器企业主要问题在于品牌营销策划能力不强。

当前,将不同创意点用策划线连接起来,不少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某些乐器企业的创意点过于分散,缺乏连贯和统一。企业在进行品牌营销策划时,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提升。不少乐器企业的管理还是过于粗放。作为企业,要发展和转型,首先是战略和决策,其次是组织和管控,第三是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包括人才的招聘、薪金制度和激励制度,以及企业如何打造自身的核心文化,留住人才。第四是运营与信息,如何营销和推广,包括品牌营销流程的梳理与制度建设。不少企业都缺乏完整的体系控制与梳理。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型乐器企业,都将会面临管理和品牌推广的课题,而不同规模的企业都有其相应的管理与疏导方法。

目前,文化消费即将迎来“聚变期”,面对大众文化消费观念的转变,引导消费的方式应随之有所创新和改变。琴行要探索一种全业态互动成长的消费模式,给现有的经营增添新元素,运用多业态的组合聚集能力,建立覆盖乐器销售、维修、音乐教育、演艺等领域全面、互动、集中的消费平台,从而达到引导消费,拓展市场的目的。而有些企业还处在卖硬、软件产品、卖围绕着商品诞生的概念的初级阶段,而非通过营销系统来兜售梦想、鼓励人们通过购买其产品、服务来实现内心远大的理想。

目前的市场竞争,产品价位并非决定因素,很多时候,产品的策划宣传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琴行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把营销策划能力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以引导消费。如策划店堂音乐会时,可以把音乐会从社会上、从学校搬到店里来,让参加音乐会的学生和家长在音乐会中了解企业、体验产品,增加他们的购买欲望。或通过一些高端客户联谊活动,大家品茗茶、听音乐,观摩和体验名牌钢琴,既满足高端客户的品味需求,培育高端产品市场,引导高端乐器的消费,突出培育市场和引导消费的功能。

结语

如何促使民众形成正确的乐器消费观,使乐器演奏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需要国家、地方(区域)政府、企业、琴行共同发力。国家出台了振兴文化产业政策,还需要把握文化产业宏观布局;地方政府应将地缘优势与当地企业进行创意嫁接,创造文化产业经济新亮点,让文化产业园区和琴行成为大众音乐文化娱乐场所,成为大众更加愿意亲近的文化环境。从经营角度看,商海无定法,各地乐器企业和琴行所采取的营销策略各有不同,选择的生存发展方式必然不同。我们相信,无论是何种创意途径,谁读懂了市场,谁读懂了大众需求,谁才能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