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跨界人生,无关年龄

时间:2024-05-19

龚乐涵

——威廉·劳伦斯·布拉格 William Lawrence Bragg

关键词

诺贝尔物理学奖 布拉格定律 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

“如果你不能准确、清晰地描述一个概念,你就可能成为‘模糊思维’的牺牲品。”

1890年3月31日,威廉·劳伦斯·布拉格出生于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阿德莱德,而他的父亲威廉·亨利·布拉格更是当时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劳伦斯从小就听爸爸讲“原子的故事”,在他五岁那年有一次骑自行车摔伤了胳膊,老爸正巧读了伦琴有关X 射线实验的论文,于是他立刻用X 射线检查了儿子伤情——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例X 射线医疗应用案例。

聰明的头脑加上良好的家庭教育,劳伦斯从小就展现出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天赋。1909年,劳伦斯随父亲前往英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了与X 射线的不解之缘:科学界已经发现X 射线通过晶体时会产生衍射图案,但还没人能对图案的排布给出一个说法。劳伦斯父子携手研究这一课题,劳伦斯与父亲找到了利用波的行为正确解释衍射的方法——著名的布拉格方程。1915年,布拉格父子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父子组队获得诺奖的例子。而劳伦斯·布拉格当时年仅25 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获奖后,劳伦斯将研究方向转为利用X 射线衍射探索生物分子结构,开启了对蛋白质结构研究的先河,成为分子生物学泰斗——其后有超过二十位诺奖得主都曾是劳伦斯分子生物实验室的成员或访问学者!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劳伦斯还是杰出的画家,是发现贝壳新品种的生物学家,也是手艺精湛的园艺学家……如果你问他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如此多成就,劳伦斯只会告诉你“请不要浪费时间”。1971年7月1日,威廉·劳伦斯·布拉格逝世于英国伊普斯维奇,结束了自己81 年的传奇人生。

如果不够好,那就更努力

——约翰·古迪纳夫John Goodenough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锂电池之父 可充电的世界

“我只有92岁,我还有许多时间。”

1922年7月25日,约翰出生在一个不怎么和睦的家庭。幼时,父母的感情不和让他总是逃离家庭外出“探险”。上学后,约翰被发现患有阅读障碍症——这让他学习任何东西都变得非常困难。但这个德裔少年自带一股硬脾气,他一篇又一篇地抄写课文,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习题,付出了极大强度的刻苦努力。

为了离家足够远,约翰选择了耶鲁大学。进入大学后他先是学习古典文学,很快又去学哲学,后来又尝试了化学,当收到数学教授的鼓励后,约翰又把自己的专业换成了数学。直到战争爆发,这个少年干脆放飞自我跑出校园加入了美国海军,以气象技术军官的身份辗转于太平洋群岛和欧陆之间。战争结束后,退役的约翰又跑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54岁的约翰又去牛津大学做了无机化学教授。

1976年,约翰接触到刚诞生的锂电池技术。这时候的锂电子极易在充电时爆炸,完全不能实用。约翰拿出少年时代战胜阅读障碍症的劲头,每天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泡在图书馆里,终于找到适合替换金属锂的钴酸锂,解决了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2019年,97岁的约翰以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发明人身份,以及锂离子电池的奠基人身份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