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还记得小时候趁爸妈不在,偷看电视的经历吗?坐在电视机前,竖起耳朵时刻关注门口的情况,发现声响后立刻关上电视,然后拔下插头,假装无事发生。别笑,你的爸爸妈妈年轻时或许也做过这种事。不过,比起现在色彩高清、功能又多的电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对电视的认识大概是从功能简单的黑白电视开始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究竟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画面进化成如今的炫彩纷呈的。
和电视技术相关的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84年的“电视望远镜”专利。但当时的技术水准充其量只能重现出点和线构成的静止画面。与其说是电视,倒不如说更类似某种另类的传真机。
约翰·贝尔德在伦敦进行的实验向大众展示了半机械模拟电视技术的可能性,并被英国广播公司所采用。可是当时的电视系统局限性非常大,画面的分辨率只有30条扫描线,扫描器每秒也只能扫描五次,画面更是只有两英寸高,一英寸宽(大约5cm×2.5cm)。
在陆续投资了五千万美元(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十亿美元)后,摄影机映像管终于被制造出来,电子式电视就此横空出世。一跃提升到了分辨率高达240条扫描线,每秒扫描25次的“流畅高清”时代。
電视分辨率进一步提升到了405条扫描线。新技术同样应用在了当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大约有十六万观众通过电视系统观看了每天八小时的比赛实况。
随着阴极射线管(CRT)屏幕的普及,电视节目开始在英美国内普遍播出,家用电视的数量从百万级一跃进入千万级。同一时期,彩色电视系统也被发明出来,但由于技术标准和成本限制,当时仍是黑白电视的天下。
1966年,集成电路电视机走出了RCA 实验室;1968 年,日本索尼的栅条彩色显像管(特丽珑)电视进入市场;1969年,具有电子调谐①的彩电接收机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到了1972 年,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之后,电视业界便彻底进入了新时代。
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进入市场,其扫描线数量高达1125条,图像质量提升了100%,画面长宽比从传统的4∶3改为了现在流行的16∶9。与此同时,像素②也从28万一路直升127 万,画面清晰度有了质的飞跃。
进入二十一世纪,更加轻薄,颜色更加艳丽的等离子电视与液晶电视正在快步赶上它们前辈的脚步。因为不需要体积庞大的阴极射线管,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可以将自身厚度压缩到10厘米以下,既节约空间又美观。
时至今日,新一代的电视机除了变得更加高清(4K分辨率,千万像素),更加轻薄(厚度低于5mm),同时也更加智能化。智能电视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具备开放式操作系统与芯片,拥有开放式应用平台,可以实现双向人机交互功能,集影音、娱乐、数据存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以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而折叠电视、透明电视的成功研发,也让电视在外形上有了更强烈的设计感。虽然电脑和智能手机现在取代了电视成为时代的新宠,可电视机的发展进化之路仍在继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