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身边有个“学人精”!

时间:2024-05-19

杜捷

板栗:隔壁小咪就是个“学人精”!什么都抄袭我!

蛋黄:别气啦,小咪可能只是在学习你。要知道,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通过亲身经验来习得某种行为或态度(即所谓的反应- 刺激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切身体验来获得该行为或态度(即所谓的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通过观察学习,我们既能缩短学习过程,迅速掌握大量的整合行为模式,又可以避免由于直接尝试失败带来的不良后果。所以,无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模仿行为,这种省时省力的学习过程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板栗:既然模仿有那么多好处,我心里为啥会不舒服呢?

蛋黄:这可能是因为模仿者的盲目模仿行为缺乏解释性,从而失去了适应群体规则的意义。有研究者发现,模仿行为包含了两个过程:表现性模仿过程和解释性模仿过程。表现性模仿过程是对某种行为或态度直接的复现过程。就像舞者们学习表现丰收喜悦的舞蹈,对舞蹈动作和神态的模仿就是表现性模仿过程。但解释性模仿过程涉及对该模仿行为的意义重构。比如舞者在模仿丰收喜悦的舞蹈时,对丰收的表现会因舞者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观众对舞者表现丰收的感受又会由于观众理解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模仿只是不加思考地复制某种行为,没有加入自己的解释,就不会对模仿者理解该模仿行为的规则、动机、背景、文化含义等信息起到帮助,这样就失去了模仿学习适应社会规则的意义。

板栗:我懂了,因为小咪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蛋黄:其实吧,人们不喜欢模仿行为和自身独立意识的形成也有关。由于生理上的不断成熟,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追求自我意识的独立性。自我意识中的自我评价是指人们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人格特点的判断和评价。例如,我是一个好学生吗?我的兴趣是什么?有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以后,青少年对自己的评价开始不依赖于老师和家长,而转向自己和同龄人的评价。这也意味着青少年开始关注该评价是否符合自身的价值判断,并希望自己的判断受到他人的慎重对待。如果他人对自己的模仿仅仅是简单地不断重复某种行为,就不能作为对该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的有效参考。可以说,独立意识的形成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模仿行为的动机和内涵,而不是模仿行为的多少和程度。这或许也是你不舒服的原因。

板栗:哎,小咪这样模仿我,我都不想再分享自己的日常了。

蛋黄:我可以理解你,因为小咪的这种“山寨”行为,其实是依托于你的“原创”。而且这种简单模仿并不能将人们的精神世界向前推进,还会打击和消耗原创文化的创新性。你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为了进行自我形象的塑造和管理,但“学人精”小咪却把你原创的生活方式所有权据为己有,并抢先一步达到了塑造自我形象的目的,就使得身为被模仿者的你不仅利益受损,还降低了你的原创积极性。

板栗:啊,原来是这样,希望小咪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蛋黄:是的呢,尽管模仿行为与生俱来,是人们生存和适应环境不可或缺的能力,但“学人精”式的模仿会因为缺乏解释性、对自我评价无参考价值,以及对原创文化规律的破坏而产生负面效果。对他人的模仿行为进行探讨和反思,才能使我们更好地帮助自身和他人的发展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