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杨扬:让退役运动员不再迷茫

时间:2024-04-23

唐磊

获奖理由
在赛场上,她是冠军。在其运动生涯中她共获得过59个冠军头衔。退役后,她依然是“冠军”,只不过这次是把冠军的头衔带到了公益领域。她发起和倡导的“冠军基金”,致力于为退役和现役运动员提供职业发展咨询、生活技能培训和学习就业渠道,让那些从事多年体育专业训练的运动员,在役时可以专注于训练与比赛,退役时可以更快找到转型的方向,更好地适应社会。
她的成功转型再一次说明: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12月12日下午,培训师、运动员、企业代表都汇聚在杨扬的飞扬冰上运动中心,如何为运动员做好职业发展培训、如何让退役运动员择业和企业对接,再次成为最主要的议题之一,这已经不是冠军基金第一次开类似讨论会了。

在冠军基金运行的两年多时间内,冠军基金不光日常性地为打工子弟学校培训体育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捐赠体育用品,还联合各地方体育系统,为运动员做职业发展培训。

“我们培训是想让大家理一下头绪”

12月11~12日,冠军基金和上海体育教育训练学院联合举办的运动员职业发展训练在学院内举行,不光是冠军基金发起人、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杨扬参加了活动,2012年伦敦奥运会帆船激光镭迪尔级女子单人赛冠军、中国首枚奥运帆船金牌获得者徐莉佳、2013年沙排世锦赛女子组冠军张希也都受邀来到现场,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在培训中,美国人Patrick会通过一套完整的课件为运动员上课,帮助运动员成功有效地管理学习、训练和日常生活,为退役后的日子做好准备。希望以此帮助运动员退役后延续在体育场上的自信。Patrick所在的Adecco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职业发展项目提供支持。从2005年至今,Patrick已在全世界为超过3000名运动员做过类似培训。

而徐莉佳、张希等冠军级运动员,都是杨扬请来的,他们会在培训的过程中讲述自己的经历,无论成功或教训。在此次培训中,花样游泳名将李园圆就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告诉运动员拓展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性。李园圆退役后成功转型为一名电视台记者。

为了让培训更实用,培训课上,冠军基金不单为运动员专门讲述如何写简历、如何面试,还会进行现场面试模拟,在培训师提供的案例情景下,现场感受真实的面试。并指导运动员如何讲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成就和事迹,既能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经历,还能体现自己思路的清晰。

这只是冠军基金在两年时间内举行的26场运动员职业发展培训中的一场。一直以来,冠军基金都很少主动做宣传,只是不断辗转各地为普通运动员做职业发展培训。

“我们一直小心翼翼,非常小心地做,我怕会伤害到它。运动员很敏感,容易受伤害。这个项目也想赢得国家体育总局和运动员的信任,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社会的同情。我们不是在作秀,也不是挖丑。冠军基金做的事情,不是政府做不了,而是我们做一种新的尝试。”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国家体育总局也有专业的培训,比如学习如何成为经纪人、健身教练等。但很多运动员不知道自己除了体育还能做什么、社会是什么样的,很多人上大学都不知道要学什么。我们培训是想让大家理一下头绪。”

“最大的问题就是迷茫”

在国内,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安排,最初很简单,无非就是分配工作。但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分配工作越来越难实现,大多数运动员退役时都拿些经济补偿或得到进入大学的机会。但国内运动员退役后事业有成的极少,有些人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在国内的运动队里,在役运动员多受保姆式政策的圈养照顾,只要好好训练比赛,衣食住行无忧。这种培养方式让运动员全心投入训练的同时,也使他们在人生成长中失去了体育场以外的历练。而那些运动成绩不佳,没有得到足够比赛奖金和社会声望的运动员,退役后缺乏一技之长,常会遇更大的挫折感。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成立运动员保障处,运动员保障更加被重视。但从才力到邹春兰,再到张尚武,运动员退役后的窘境一次次成为社会焦点。这使得运动员退役保障、职业培训等相关话题日益引起关注。

运动员怎样转型,如何做转型准备,都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部门及公益组织重视的工作。

杨扬本人于2006年冬奥会后退役。作为中国首枚冬季奥运会金牌得主,杨扬这样的功勋级运动员,大多会顺理成章进入体育管理部门任职。

但很多运动员退役时并不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有人愿意一直留在学校读书,有人却不知道进学校该学些什么。即使进入体育管理部门,也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

“大部分运动员退役的年龄,也正是普通人事业起步之时。运动员到了事业的顶峰,退役要重新选择另一个领域,但下个方向在哪?运动员长期专注一件事,对其他事情不了解,像我想尝试新的东西,但又没有把握,比较迷茫。” 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退役的时候我也不确定留在体育系统工作是不是我想要的。优秀运动员选择的机会是大一些,但是和普通运动员一样的问题,就是迷茫。”

杨扬很快就被调任参加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在忙碌的两年里,她没来得及想清楚北京奥运会结束后自己该去向哪里。

“运动员对保障政策不了解”

直到2008年,杨扬去四川参加公益活动,才和朋友在香港注册了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做青少年体育教育。地震后的四川省什邡市,很多学校操场都没了,体育课取消,有的体育老师被安排当保安。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带着印满30个游戏的小册子去了,将全市100多名体育老师集中在成都培训。

这次经历让杨扬意识到,这类公益活动虽然规模不大、人数有限,但是效果积极。这个项目一做就是两年。

2009年底,杨扬获得国际奥委会委员提名,并于2010年高票当选,是史上第十位中国籍委员,也是第一位当选的中国退役运动员。

参加了更多的国际奥委会活动后,国际奥委会的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引起了杨扬兴趣。这个项目在3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奥委会曾和中国奥委会沟通推广该项目,中国奥委会很积极,但因各种原因,当时还未能成行。

杨扬找到国际奥委会相关部门,希望以慈善基金会的形式在中国推广该项目。国际奥委会方面回复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方式,但只要在中国做,就可以批准。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杨扬和李娜、董震、钟倪等5名退役运动员到运动员村的食堂蹲点,对中国运动员进行调研,并在亚运会后做出了70多页的《中国优秀运动员职业生涯过渡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多数运动员对退役后生活充满期待并有信心接受挑战,但普遍认为退役后求学、就业的主要困难在于文化课基础低(79.8%)和能力不够(51.1%)。接近一半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期望获得固定工作机会,但却最希望政府或相关部门能够提供学习机会(52.9%)。虽然接受过职业培训(4.8%)和对退役安置政策非常清楚的运动员(4.4%)很少,但是愿意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很高(97.2%)——这表明运动员的退役准备意识很强,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退役后生活的担心。

报告上交后,国家体育总局领导批示支持启动运动员职业发展计划。“从调研可以看出,运动员对国家已经制定的运动员保障政策不了解。”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报告中访问的是现役运动员,退役运动员和这个系统就脱节了,更找不着门了。”

在这样的调研基础上,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迷茫有着切身体会的杨扬,在2011年,促成北极星慈善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共同设立冠军基金。2011年11月,中国奥委会成立运动员委员会,这也是对接国际奥委会架构的最后一个委员会。杨扬被任命为首任主席。

从那开始,为运动员做退役后如何重新寻找职业方向的培训,成为了杨扬这个退役冠军的新工作。

简介:
杨扬,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中国首枚冬奥会金牌得主。史上第十位国际奥委会中国籍委员。也是当选该职位的第一位中国退役运动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