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

时间:2024-05-19

任蓓蓓 鲍英基 王琛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的大局下,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笔者通过对徐州企业进行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得知企业更注重人才的职业精神、道德素养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通过“教法”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实施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使职业技能在有真实职业精神存在的情境中得到训练,培养学生更符合企业标准。基于此培养目标,文章在针对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路桥专业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课程为例,分析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重要性,从教师改革、教法改革、教材改革三方面分别提出融合培养措施建议,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使学生素养得以全面提升。

1 传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重视程度不一

现下一些高职院校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不能更好地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岗位需求的培养理念。学好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单单是职业技能并不能让学生们在未来岗位上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每个高校的发展也不尽相同,由于传统的知识观念,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数来源高校毕业,对于现场职业技术知识有一定的匮乏,本身更侧重理论性,对于学生的培养更加“重理论,轻现场”,从而出现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自学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较差,没有团队精神,不善合作,不能刻苦钻研,在将来的职业道路中不能走得更远,所以高校教师应该在两种培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去中和两种培养,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

1.2 课程建设方面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1.2.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理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发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不可取的。高职的学生在智商、情商方面并不一定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有差异,之所以他们的学习效果没有本科院校的学生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善于总结,不能够很好地主动学习,长此以往就会使得高职学生缺少核心竞争能力,并且在传统的教师教学理念中更注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学生对于职业精神的认知,进而制约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

1.2.2 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基本欠缺开设专门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随着人们对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部分院校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融入大一新生的入学教育或者是就业指导课中,这明显不符合融合培养的理念。还有一部分院校将融合培养的责任转嫁到专业课教师身上,但是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师缺乏系统的思考,也不能及时通过企业走访或者问卷调查等对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来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这也是导致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没有进行有机结合的主要原因。

1.3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水准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教室中,以教材的内容为主进行教学,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为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种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教师努力地讲,学生“努力的睡”,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果,这也导致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够热爱自己日后从事的事业。传统的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大都是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的形式进行理论考核,教师通过对试卷进行打分,这种形式也说明了高校现在主要关心的还是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职业技能知识的掌握,而缺乏对学生职业精神的考核。这些方面都说明高校的培养是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

2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措施建议

2.1 创建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的含义主要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的学习或者是在校期间通过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随岗实习阶段所能获得的相关本专业的有关未来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

通过教师企业挂职或者与企业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学生满意度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是否达到企业标准,学生职业素养是否达到企业标准,对学生的日后培养有何建议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进行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培养,并且对于职业精神的培养更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应该在每一门专业课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入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活页式教材任务单的形式,或者通过“课堂转变”模拟施工现场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

2.2 在课程建设中构建融合培养的理念

为了融合培养目的的有效实现,第一,应该在课程上设置融合,通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等相关课程内容相融合。第二,在教材上达到融合,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课的教材中加入职业精神的培养,达到融合培养的目的。第三,学生在校的生活不仅仅是学习,还会有有很多课外活动,所以应该在学生的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活动或者是技能大赛等相关活动中构建融合培养的理念,从而达到随时随地培养的目的。

本研究以路桥专业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课程为例,以项目化教学为手段,利用产教融合平台,用“三教改革”的教学理念做出教学设计并加以研究应用,力求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2.2.1 教法改革

设计课程的项目化实施路径:

进行课程项目的梯度设计如表1 所示。桥梁上部结构施工的课程项目大多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改编,因为企业的真实项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以免,学生应该学习其本质的特性,不应该被其表面的差异所蒙蔽,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案例对工程项目进行改编,并且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去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满足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表1

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在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课程中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课程设置,要求学生理解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内涵,通过课程的设置构建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2.2.2 教学手段改革

第一步,教师通过企业挂职、询问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对课程进行项目设计,学生分组(可以将小组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养成集体合作的观念)和角色划分。第二步,在设置的情景中,教师模拟建设单位进行任务下达,学生模拟施工单位组织交底、方案编制及施工工作,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进行提问,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答疑。第三步,利用产教融合平台、智慧工地系统与工地现场进行互联,将编制的方案与现场的企业导师进行沟通,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实施自己已编的方案,进行查漏补缺。第四步,进行成果验收,企业导师和教师对方案评价完成后,学生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小组内部进行查漏补缺上交教师进行最终检查,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最后点评,找出每个方案中的不足,在下次方案编制实施过程中要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2.3 构建创新形式下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融合培养

本课程通过自编的立体化教材与项目任务单式的活页教材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配备了相应的信息化(视频、试题等)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时学习,学习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通过活页式教材,在教材中引入工作过程式的任务单,教材也相应地融入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离开校园即就业”模式,最终实现终身学习模式。并且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思政视频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也是一种创新形势下的深度融合培养方式。

3 结语

总之,文章在对当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研究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三教改革”背景下对于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相融合培养的措施建议,以教师改革为根本,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创建教学创新团队,编制立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一定的典型生产案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VR 技术联系企业实景,开展职业技能大赛,邀请企业师傅进课堂,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进行有机结合,希望在以后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方面提供一定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