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孔丽华
(山丹县马营河流域管理处,甘肃 张掖 734100)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关键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的开采量快速提升。受这一情况影响,我国很多地区出现地下水资源枯竭以及水位下降的问题,最终引发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地区发展需求,应掌握当地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寻找解决水位下降的有效措施,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当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地下水主要埋藏于山区河谷及山前平原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是山丹县境内主要的含水层,也是开发利用的重点含水层。按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为大马营盆地、山丹盆地、大青羊—花草滩盆地、张掖盆地东端、红寺湖盆地。根据2017年的调查结果可知,山丹县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9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到达了1.4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0.488亿立方米,当地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为13 815.67万立方米,扣除泉水回归入渗补给和人工开采地下水回归补给量后,地下水允许最大开采量5 923万立方米。
根据近些年对当地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的调查可以发现,当地地下水监测井主要位于张掖盆地以及马营盆地等地区,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的平均埋深维持在8.85~120.64 m之间,年平均的变化幅度约为0.02~1.46 m。其中在2018年与2019年两时间中,东乐大寨和军马场2眼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的变化幅度相对稳定,但是其他地下水监测井监测可以发现明显的水位下降问题。
从地区来看,因为马营盆地周边经济发展水平较差,导致当地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少,这也是近些年当地地下水位相对平稳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张掖盆地内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尤其是受到农业发展的影响,在每年的4~9月份因为农业生产而导致地下水位明显变化;但是在非农业生产时间段,监测结果显示地下水位明显回升。
根据山丹县的具体情况可知,导致当地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自然条件、社会生产等诸多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
山丹县的地下水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从地势来看,当地地形条件较为复杂,大黄山、龙首山、祁连山等山体交叉纵横,各个盆地之间也存在相互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盆地之间不仅存在水力联系,且又具有各自独有的特征。所以在上述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导致当地地下水资源与地形地貌、地质断层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性,涌水量以及地下水埋深等有明显不同。
山丹县整体而言一直存在资源性缺水的问题,本身处于干旱地区,导致境内多个水文地质单元缺乏开发地下水的潜力,严重影响了地下水资源的供给能力。同时当地水资源在空间分布不均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山丹县地下水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内丰水期与枯水期的时间差异明显,尤其是南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差异显著,虽然南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在境内所占比重较少,最终影响了径流水平。
从当前产业结构发展情况来看,山丹县一直为半农半牧的产业模式,该模式会进一步影响当地的用水结构合理性,尤其是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较高,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用水达到当地地下水用水的90%。针对当地富含地下水的区域而言,富水性盆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在每年的4月至9月时间中,地下水的不合理利用问题严峻,再加之每个地下水井之间的间距小,受到群井之间叠加效应的影响,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最终降低涌水量。并且农业生产本身与自然气候相关,导致相关地区可能出现更为明显的地下水位变化问题。
针对山丹县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对地下水的开采情况进行严格限制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所以当地通过进行严格的地下水监督管理,对地下水的开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出现的各种新增地下用水点进行严格的审批控制,要减少新增地下开采点出现。同时针对当前已经建成的地下水开采点则落实“以水定需”的工作模式,通过刚性约束的方法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推动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针对当地地下水取水用水量偏高的情况,当地则利用地下水取水整治工作开展专项行动。当前山丹县所登记的地下水取水口约为800口,所以预计在下一阶段工作中则需要针对所有登录在案的地下水开采井进行审批,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整改,做好地下水取水口的监测测量,为提升地下水资源开采管理能力奠定基础。
山丹县积极响应国家的相关发展规划,主动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的相关内容,引导当地打造节水型的生产生活城市,具体内容包括:(1)定期对当地的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地水资源稀缺程度,在掌握具体情况之后及时调整水价,通过水价来抑制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强化杠杆作用。(2)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以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重要目标,实现节水措施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全面落实城市生态景观以及城市绿化工作,对当地建筑施工以及车辆冲洗等项目进行改造,充分提升水资源的再利用水平。(3)全面推进公共领域的节水工作,根据当地气候特征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节水耐旱型制备,通过微灌、喷灌等节水方法,与城市供水管网之间进行结合,通过新技术与新工艺来保证节水器具的使用率。(4)对当地高耗水服务项目进行控制,包括洗涤、洗浴、洗车等领域进行用水定额配置,坚持采用循环用水工艺与设备,保证水资源利用率,并优先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优先使用雨水、可再生水等特殊水源。
当地存在较多的地下水超采区域,成为影响地下水循环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当地可通过高效节水措施以及调整种植结构等一系列措施来做好超采区治理工作;落实退耕还林以及水源置换等措施,做好地下水功能性封存工作,确保严格控制地下水总量,并针对当期地下水许可证审批工作进行管理,通过上述措施来充分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坚持以节能型农业生产用水来降低对地下水的需求量。而从当地政策来看,计划在未来的5至10年中全面构建节水型农业模式,可以降低地下水的使用量。
同时结合地区气候自然资源的现状,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种植模式,积极贯彻当地政府提出的“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的生产措施,提高旱作农业的占比,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占比。例如,在近几年农业生产的调查中发现,当地洋葱种植面积近万亩,每年的耗水量超过700万立方米,带来了巨大的水资源压力。所以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当地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鼓励耐旱、低耗水的农作物种植工作。
最后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当地进一步开展休耕轮作工作,在不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的情况下控制灌溉面积;针对地下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区域,则要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进入;通过限额开采用水的方法,对每个企业的用水量进行控制。采用政策引导的方法,鼓励当地相关企业改善传统高耗水量的生产工艺,从生产环节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做好水资源的回收利用,提升中水回用工程的处理效果,充分保障水资源循环利用工作的开展。
从城市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处于逐年提升的水平,对水资源的刚需会不断提升,所以当地应该在挖掘节水潜力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水源置换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地下水资源的供给情况,这是解决水源供需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当地可以在对周边地区水资源进行调查之后,围绕大济西、石羊河流域西大河山丹片引水工程、引甘济丹东乐调水工程工作,通过强化地表径流水平的方式保证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而针对当地位奇、陈户、清泉、老军片超采区,在对当地水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后,可以考虑从石羊河流域等区域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地表引流的方式提升水库来水量。除此之外,东乐镇超采区要加快引甘济丹工程规划,将黑河水引入东乐镇,置换东乐镇超采区地下水,提升地下水开采管理效果,降低对地下水的需求量,最终满足地区未来发展的需求。
通过优化配置地下水资源进行生态涵养,预计到2030年,山丹县可以有效解决地下水超采等严重问题,加快地下水位的恢复。例如,在河湾位置设置生态护坡,该装置可以通过具有良好透水性的生态护坡来强化地下水涵养效果。除此之外,修复补源、水源置换、节水压减、封井等工程措施也是实现地下水生态修复的有效手段,针对山丹县部分地区出现的严重地下水超采问题,可封停自备井并主动寻找替代方法,形成长效的节水机制,解决当地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同时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环境保护,避免地下水污染问题,所以在开发中应做好城市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工作,确保污水收集系统功能性,强化地区污水的采集能力,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污水清理效果,避免污水外溢而造成地下水污染。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地下水生态涵养中,地下水涵养措施应全面杜绝跑、冒、滴、漏等质量问题,坚持从国家产业政策等几方面入手做好设计规划,形成配套设施,例如,针对容易出现地下水污染位置,在污水管网建设中合理运用防渗薄膜等,尽可能地减少污水对地下水资源的危害,促进生态修复涵养工作目标实现。
地下水保护与管理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就目前而言山丹县在地下水利用与保护工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地下水位下降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相关单位应该从山丹县的实际情况入手,制定严格的地下水资源开采与利用措施,形成长效保护机制,以此来解决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问题,成为支持当地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助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