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日语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时间:2024-05-19

潘丽萍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 广州 510030)

0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渗透,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的外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命题。

当下,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以及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衔接,进而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当中。拉伸拓宽传统课堂的维度并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已成为各个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以高校日语专业为例,现在的日语专业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入学。由于受限于课时,传统的基础日语课程基本以教授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参堂参与度不高。因此“互联网+”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迫切且必要。

本文基于前期的相关研究,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结合笔者所在广东2B类综合院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本着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理念,结合“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采取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有效的课堂评定办法,尝试构建融合于传统日语课堂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期许能为提高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提供参考。

1 “互联网+”背景下日语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

1.1 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本次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鉴于“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中各种知识信息层出不穷,纵然丰富,质量却参差不齐。故任课教师应事先根据教材内容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甄别遴选,补充优质的新鲜的知识信息。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优美的电子课件,录制课程相关的微视频、音频等相关学习资源,最后搭建易于师生操作的课程公共学习平台(最后选定为QQ)。

其次是实施阶段:课前通过QQ学习平台向学生发布学习任务和内容,课程相关学习材料和经过甄选整合的课程相关资源和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课前充分的预习。同时学生可以在平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和交流情况进行学情了解,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尝试引入日本南山大学宇田光教授的BRD教学法和现行的微课教学法、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法等。教学内容则主要以应用实践应用类的教学内容为中心进行展开,而基础类知识则围绕学生的共性问题以及课程内容的重难点使用翻译教学法或者直接教学法等进行讲解和讨论。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课前自学的内容得以内化,继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后教师则在课堂中通过提问,讨论以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具体的课堂反馈,在课后有针对性的通过学习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对于一些语音等作业要求学生上传到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加深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实现课堂内外结合,进一步内化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是总结阶段:在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及时查漏补缺,教师在教学改革期间对学生进行以学习效果、学习体验感为主要指标的问卷调查,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不定期地对学生进行访谈,围绕阶段性的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优缺点来展开。最后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访谈反馈意见,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形成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指标。

1.2 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1.2.1 教学目标多元化

落实新课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高校教学目标体系,实现教学目标多元化,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可能和空间。由于现在的日语专业的学生几乎是零起点入学,所以传统基础日语课程因为课时限制,一般教学目标只能以基础词汇语法的掌握为主。对于日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一般较少涉及,更何况是日语相关各种综合应用能力了。但是从本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当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从课程的基础知识内容的掌握,即相关词汇语法信息的获取到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最后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增强;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到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日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2.2 教学资源多元化

本次教学模式改革之前曾以目标学生为对象,对其信息化教学的相关认识做过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课程特征,笔者在传统的文本资源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内容相关的音视频教学资源、PPT课件、网上下载经教师筛选总结归类的课外补充资源等。后续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学生几乎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持肯定的态度,对于教师课后分享的电子资源表示对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学生认为在课前教师推送的关于课程基础词汇语法的讲解音视频教学资源形式很好,个人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自主的累加式学习,有效地缓解了传统基础日语课堂时间不够的窘境。此外建议电子音视频资源可以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分割,时间长度不宜过长,一般以5~8分钟左右为宜,以便于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同时在内容安排上一般可以适当参考词汇语法的相似进行比较讲解,在形式上可以在讲解最后适当给出针对性的练习题以便于随时巩固练习。最后在访谈中也有部分学生表示因为个人学习习惯等原因,与音视频学习资源相比还是比较喜欢文本类(包括电子文本)的学习资源。由此可见虽然学生大多对于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持肯定态度,但是在利用现代技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的文本教学资源。

1.2.3 教学手段多元化

利用微课教学法,课前学生通过碎片化自主学习相关基础内容(以词汇语法为主)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传统的课堂时间,在有限的学时内给教师和学生以充分的施展空间。在本次的教学实践改革中,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法,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评价发现:BRD教学法非常适合难度比较大的读解文的讲解。BRD教学法是日本南山大学宇田光教授2005年提出的一种新式教学法,其特点是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中一般在使用该教学法时会告诉学生,同时在开课后前几分钟会让学生在空白纸张上写下文章的主旨大意、重难点、表现手法以及叙事脉络等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参与。之后进入讲解文的说明部分,通过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去思考,结束后会要求学生再次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的内容写下来并和之前的部分进行比较,重新进行思考分析,查漏补缺。经和学生访谈了解到BRD教学法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进行读解文部分学习时没有头绪,漫无目标且一味跟着老师走的焦虑情绪,同时讲解前后的写作对比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理解知识内容、写作手法等,强化学习效果。其次会话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不仅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课前的词汇语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日语语言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此外,为了进一步的解放课堂,拓宽课堂的维度,延伸课堂时间,在尝试了线上微课视频以外,还尝试线上音频作业。具体有线上单词听写、趣味配音等。以单词听写为例,教师录制好学生需掌握的单词后上传学习平台,学生则根据时间选择自已或学习小组一起听写。据学生反馈此向作业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也带给他们很大的成就感。最后在改革实践中引入当下流行的学习打卡形式,即在基础日语学习平台实施小组打卡或者学生打卡,研究发现此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有很大的作用。

1.2.4 教学关系多元化

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授、讲解说明为主的,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方,教学关系固化。信息化背景下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建立多元化的教学关系是构建创新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次实践研究中,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和学生的二元对立的固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的单一角色,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互动性教学关系。在课堂上,通过角色设定、任务分配和小组合作等方式,采取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提出问题并引导大家进行分析解答后由老师进行补充并点评。在课后,实施学习团队互帮互助活动,让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为他人解惑,此外教师也会充当学生向老师(学生扮演)提问,以此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关系实现学生在教与学当中的角色切换,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和访谈研究发现在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关系中,角色转换和教学关系的转换可以极大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给予学生学习巨大成就感的同时并能有效转化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内驱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1.2.5 评价考核多元化

“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日语课堂不仅拉伸了课堂时间,还拓展了课堂维度,因此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的完善创新也是必要和必然的。在教学改革的评价环节,笔者打破了传统的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期末考核评价的综合形式。在形成性评价环节,综合了学生自评成绩,学习小组团队的互评成绩,学生打卡活动总评成绩和课堂日常表现的平时成绩,最大限度地涵盖了学生在平时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加大了对学生的激励和督促作用。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在自我评价之余,引入的学生互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打卡评价可视化评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学习效果,同时也运行了良好的激励机制。结合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发现,当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仅和自己成绩正相关时,对学生的刺激激励作用不大。但是当个体学习行为与成绩影响到他人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多引入团队合作机制,进行小组互评,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基础日语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构建高校日语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微课教学、BRD教学、情景模拟以及线上线下等多种教学法,制定多样化的考核体系和激励参数,积极构建适应当下社会需求的多元化日语课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