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豫西乡村地区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困境与优化路径

时间:2024-05-19

杨林茂 孟凡芹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1 小学科学教育的多维诉求

2017年10月18 日,党的十九大提出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要求也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加之我国素质教育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未来社会必将需要学校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兼备的全面人才。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国发〔2021〕9号)中指出我国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应加大乡村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设置方案》中明确指出小学一、二年级课时安排每周不少于1节,三至六年级课时安排每周不少于2节。在时代诉求、政策要素和条件保障的基础下,小学科学教育也需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工作,在科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于2021年对豫西地区四十余所乡村小学在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实验设施、教师队伍、学生学习、教师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调研,旨在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解析当前豫西地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在课程、教师、硬件、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将来乡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优化策略。

2 豫西地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的困境分析

2.1 课程失位:安排合理但未开足开好

201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彰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目标,课时安排和开课年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看出国家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调查发现,所有学校均开设有科学课,84%的学校可以依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课程安排,但存在课时随意占用的现象,调研和考察等探究活动无法满足课程安排和学生需求。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中也了解到,如遇考试或者需要补课,科学课还会被占用。这一系列历史遗留的诸如小学科学教师缺额大,抑或是新课标所要求的科学课程课时变化所带来的科学教师需求持续增加的结果,在小学科学课时量无法保证的前提下去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不现实的,归根结底是因为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不重视和不了解,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意义。

2.2 认知偏差:师生重视程度低,科学素养水平不高

科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平时的科学课程学习中逐步养成。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不高,尽管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改变,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难免会对科学课程产生歧义,对科学课程的认识不深入。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思想上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科学课往往被置于“小学科”或者“副科”的地位,课程学习的引导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家庭观念的影响,认为学好语数外就行了,科学在初、高中没有,学不好也没事。这样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使得学生对科学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即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完科学以后,对课程目标理解不深,只停留在会背、会做题、会简单的实验,没有从观念上重新提高对科学课程的认知。

2.3 教学滞后: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需要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有利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2017版课程标准的内容设置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非常符合的,以“学习进阶”理论为支撑的课程安排需要教师在完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协作、交流和探究能力。从结果分析来看,大多数教师仍然是以讲授法和实验法这类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探究式教学、主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方法没有得到应用。92%为兼职教师,这在小学师资队伍特别是乡村地区是极为普遍的,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素养、科学教师的培训体系和专业发展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科学课程的难点在于包含物理、生物、地理和技术与工程这四大领域,综合性极强,一般的教师没有较强的专业素养,更何况还存在教师兼职科学教学的现象,因此这是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小学教师同样短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主课教师兼职科学课程教学,增加教师工作负担的同时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在访谈中也表明想教好小学科学的态度,但学校无法提供足够的教育培训和政策引导。学校科学学科专业老师数量少,难以形成学科教研气氛,彼此之间能力和精力有限。面对这样的困境,学校层面也应高度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地位,在人才招聘、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学科教研室建设等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有老师表示不愿意担任科学教学,主要是自己所教学科压力较大,还需要多付出时间和精力面对科学课程;也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不能给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教学。

2.4 硬件薄弱:实验室利用率低,器材不齐全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是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验法也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都重视学校课程资源建设,丰富多样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科学知识体系。虽然调查的大多数学校都有实验室,但37%的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全,40%的学校只能够在教室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实验设备陈旧、耗材不足,没有配备专门实验室。有些学校实验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影响实验效果,造成使用率低下。当前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学生能够动手实验和操作实验设备的机会渺茫,仅凭教师的实验演示无法激发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内驱力不足,对探究活动和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分数为主”的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评价并未将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纳入其中,加之组织探究活动和实验活动较为复杂,阻碍了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有序开展。

3 豫西地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化路径探析

3.1 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科学教育的重视

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学观念已经由以前的知识传授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转变。少年强则国强,科学素养作为小学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必须要对此加强培养,而科学教育就是关键的培养手段。因此大到各级教育部门小到学校领导、教师、家长都急需转变以往落后的教育理念,加强对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视力度。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完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给学生提供尽量完备的科学实践条件,适当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其探究意识,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第二,教师需消除学科间的偏见,深刻认识到科学对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其摆在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的地位,并认真备课,组织相关实验等工作;第三,尽量避免出现随意占用科学课程的情况,这就需要其他科目的教师同样对科学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尊重科学的任课教师,合理安排课程,使得每门科目都能有效的开展。

3.2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专业引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其专业素养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豫西地区乡村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突破科学教育瓶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3.2.1 加强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培养

科学是一门需要实践探究的科目,几乎每节课都会组织实验,这就对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课程安排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专业性,注重科学专职教师的培育。国家或相关教育部门应创建并不断完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的平台,各省各市的师范院校应针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需求,开设小学科学的相关专业,组织科学素养培养的相关课程,有目的地、针对性地为小学科学教师岗位培育优秀的专业人才。

3.2.2 选择与科学专业契合的学科教师

选择小学科学教师的时候,学校应秉着为学生、家长、教师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地进行安排。第一,应尽量安排与小学科学专业契合或者教学内容相近的学科教师担任科学课的讲授;第二,学校招聘时尽可能在保证教师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与科学专业相匹配的专职教师,争取一步到位,节约教学资源;第三,实现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要求,专人专岗,确保科学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科学课程的实施,保障教学质量及效率;第四,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良好的学习机会,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定期组织科学教研活动,在互相交流中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共同探讨更好的科学教学手段,让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时刻激励自己、完善自己。

3.3 优化科学师资配置,拓宽教学转化路径

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乡村小学对科学教育的美好向往与不充分不均衡的科学教师配比之间的矛盾,兼职教师人数太多,教学负担太重,对日常教学有此消彼长的不良影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素养不强,亟须加强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学校教师配比,调整完善师资结构。小学校长应该增强自身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领导力和胜任力,严格落实学校科学课程课时安排,与“主科”放在同等地位,给予科学更大的支持力度,为科学课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之一,为努力达到“做中学、学中思”的科学教育理念,更好地培育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应致力于构建以探究活动为中心的科学课程体系,在师资短缺和专业化不足的客观条下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科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理念,合理组织探究性实践活动,采用“问题解决引导”教学模式,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实际问题。

3.4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相关实验设备

科学探究教学是当前理论研究少有涉及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对于科学探究和探究能力的理论认知不够,从而导致形式主义教学。科学探究不能仅停留于表层,需要实验探究活动的充分配合,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否则将会严重制约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一方面,学校加强实验室管理,严格按照要求配置实验仪器,配备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分担科学教师教学压力,并参与到科学课程体系建设中;另一方面,在国家、地方教育投入有限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好资金规划,鼓励倡导教师自制简易的实验教具,以弥补器材不足的现状。

4 结语

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当下乡村小学教育面临科学课程安排合理但未开足开好、师生重视程度低,科学素养水平不高、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需要、实验室利用率低,器材不齐全等多重困境,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科学教育的发展需求,科学素养作为新时代学生的必备素质,并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未来,乡村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化路径在于明确自身定位,转变传统观念,关注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优化科学师资配置,完善相关实验设备,把握时代发展机遇,增强小学校长科学课程的领导力和胜任力,从学校层面为科学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有效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