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4-05-19

吕家洁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向分为新媒体广告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UI界面设计等,这些内容和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专业特征上表现得更加个性化。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分析,利用有效的方式推动教学改革,加大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长久发展。

1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特征

1.1 艺术性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具有强烈的艺术性特征,实质上包含在“设计学”的范围之内,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一般从事的工作为UI界面设计、数字视频特效制作以及网络媒体设计等,从事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要具备良好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设计呈现出优美的文字和图像。所以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数字摄影与摄像、UI界面设计、数字短视频制作等种类繁多的艺术类或设计类的课程,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中更加倾向于特殊化和艺术化。

1.2 技术性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后期特效软件和效果设计软件,从事数字短片视频制作和三维视觉动画设计。这个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促进艺术学科的发展,即学习和完善设计创意方案的技能,还要促进软件学科的发展,即发展数字短片制作和视频制作以及用户界面设计的创意技能,这需要使用技术工具来处理作品。因此,用数字媒体进行艺术设计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还可以教会他们使用软件技术进行创作和创新。

1.3 实操性特征

在高校中,数字媒体的艺术设计主要是基于新媒体快速发展带来的新产品和产业形态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特点。在宏观层面上,主要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在平面设计、界面设计、网络媒体视觉设计、互动设计、电影设计等方面运用自己的技能。学生应该能够从事平面设计、界面设计、网络媒体的视觉设计、互动设计、图形设计、数字短片的制作和编辑,并能够呈现出漂亮而有效的作品。这意味着艺术和数字媒体设计的研究是高度实用的,从而更好地适应在专业的数字媒体设计和艺术团队中工作。这再次强调了数字媒体艺术和水艺术的实践性质。

2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2.1 滞后于新媒体的应用技术

当前新媒体相关产品由于有了新技术的支持而发展得更加迅速。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数字短视频制作、UI界面设计等多种技能的人才。因此,必须及时引进先进的网络传媒技术,让学生学习最前沿的媒体技术手段,这样才能满足该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的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最新的新媒体应用技术上,受实际条件的限制,如缺乏校企合作的机会、实训方案不合理等,从而无法接触和学习到业内最先进的技术,这也导致了学生无法掌握实操能力。

2.2 存在“偏技轻艺”的问题

技术性是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最显著的特征,从某个层面来看,该专业所有的工作都是在技术的基础上开展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许多最新的数字技术。但是这并不代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唯一内容就是“技术”,艺术教学对培养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构思、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起到关键的决定性作用,“艺术”和“技术”在地位和作用上是平等的。目前大学里的艺术和数字媒体设计教学有某种“速成”的心态,教学偏向急于求成,希望通过课程来快速培养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从而将技术看作是教学的主要内容,用很长的时间来教授软件技术的相关内容,甚至完全忽略了对艺术审美、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将使得学生看起来在使用软件方面能力较强,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但实际上他们缺乏创新和创造能力,在操作软件方面表现出外强中干。这对学生未来在数字媒体设计方面的职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 缺少与业界之间的合作教学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应该提高学生在可行性的设计项目中的工作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甚至拓宽他们的职业发展领域。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创设项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学习活动,一方面,由于与实际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很难培养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课堂上的实践教学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具体的知识要素和技术方法,不能整合和调动艺术设计的所有知识,这将导致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质量大幅降低。

3 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3.1 制定专业教学工作年度整改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动下,新媒体平台上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媒体设计教学的知识内容不断更新。因此,本专业需要建立动态的教学工作更新机制,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使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得到提高。鉴于此,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建立专业教学工作的年度修改机制,即在每年组织课程之前,对用户界面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的艺术与技术、行业动态和市场表现进行系统评估,按照“需求导向、自我确认、多元诊断、改进提高”的教学质量方针,在宏观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增加一些新内容的课程,删除一些过时的课程;在中观上,要求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法进行更新。在微观层面,要主动对职业培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快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发展思路。

3.2 实施技术与艺术的协同教学活动

“艺术”是对UI界面设计、新媒体广告设计、数字短片制作以及其他内容和形式的项目的一种定义,而“技术”则是将个人艺术理念转化为有形数字产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中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艺术”和“技术”相互作用,因此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把艺术创新、艺术设计类的课程加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视觉图形设计、数字插画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和数字视频短片制作中关于图形、构图、色彩、审美体验和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处置能力,从而有针对性地全面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在图形图像设计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等内容的教学中融合与艺术有关的内容,教会学生利用树立技术来表达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从而呈现出专业性较强的艺术作品。

3.3 开展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工作

要想丰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就必须将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人才吸纳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来,这样能够将业内最新的信息和资源带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从而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实用性得到增强,有效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但是如果仅仅是将业内专业人才引入进来,则很难使工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得到提升,也很容易导致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流于表面,难以落到实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应当尝试实施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工作,将业内专业人士邀请到学校中开展专题讲座、专业教学活动,同时还要让学校内的教师运用自身的艺术素养来为这些专业人士提供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多了解一些有关艺术和美学的知识。高职院校还可以多和相关的公司企业展开合作,多给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机会,同时也可以把专业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推荐给合适的公司企业,这样对公司企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这种双向交流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校企双方共同获利,有利于建立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3.4 提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需要改变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以摆脱目前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过去,教师注重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得,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专业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通过跟随时代潮流的发展、丰富自身行业经验和不断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的方式始终改变学生看世界的方式,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尤其注意。基于自身行业标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力求在注重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教书育人的基本理念,在保证学生掌握最新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5 分层分类教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基于学生的文化背景、学习习惯等复杂多样的差异性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当重新梳理课程标准、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新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迄今为止,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使得复杂的知识结构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兴趣高涨,艺术课程和自我发展数字媒体的设计在高等教育移动App资源上实现了学习方法的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移动App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分布广泛等特点,它们打破了传统交流的时间和地点。其次,利用移动应用进行有效的双向互动,从传统的单向灌输走向双向或多向交流的新时代,教师、学习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得以充分体现,改变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方式。最后,通过手机App,教师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问题和没有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教师,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制定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相关知识和技能,为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4 结语

高职院校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是一门与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发展同步发展的学科,具有明显的艺术性、技术性和实用性特点。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和数字媒体的核心领域需要制定专业教学、技术与艺术联合教学活动的年度磋商和改革机制,并进行双向交流,培养人才,平衡技术与艺术教育的关系,不断引进本学科最先进的教育内容和资源,提高课程实施和艺术教育的质量和艺术教育的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