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开展人体椎骨考察项目实施促进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时间:2024-05-19

赵一帆 朱 怡 陈雨灵 陈沛沛 张晓东

(长沙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9)

0 引言

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号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提高医学生研学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水平,教师利用学校生命科学馆椎骨标本资源,通过组织在校医学生申报和实施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的“622例成人脊椎骨标本退行性变分类考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使项目组的同学,不但对人脊椎骨标本退行性变的临床分类等科学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在实施人体科学考察活动、科学资料采集处理分析、论文撰写发表等研学实践能力多方面均有所提高。鉴于近年来,在高等院校医学本科生的教育中,有关如何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重要,但讨论有关大学生开展研学创新获得的科学发现和研究进展的信息比较多,而反映医学生开展人体科学考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过程、方法与成效分析的资料,却较少见报端,因此,本课题组在实施人体椎骨考察项目的同时,着重探索了大学生在创新实验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其科技研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现报告如下。

1 方法

该项目的实施方法是组织在校的医学生成立人体科学兴趣小组,在确定初期人体异常椎骨标本普及清理基础上,申报大学生创新研学计划项目,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后,按预定方案开展分类科学考察,所有参加考察的椎骨标本材料均来源生命科学馆的标本库,其表面形态结构标志明显,采用体质人类标本非测量观察和体质测量(马丁仪)实施综合考察,对具有形态结构异常的椎骨标本,进行相关性状观察和数据量化归类、经过统计学处理,然后分别采集原始资料,作为科学依据。关于科学考察的结果与定量定性分析的结果,将另文加以阐述,本文关注的是该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过程与医学生的科技研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成效。

2 结果

按照项目的原技术路线,成人脊椎骨标本退行性变分类考察项目的实施,项目组成员已从不同角度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2.1 提高了对脊柱各部椎骨的配布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

人体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合连结而成。各部椎骨既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具有一定的特性。在区别椎骨时,主要是要熟悉其表面形态和主要结构的特性,以便在众多椎骨中能准确地辨别出其部位来源。项目实施发现,在622例各类椎骨中,其中分别属于颈椎92例,胸椎322例,腰椎118例和骶骨40例。

2.2 掌握了生命科学馆馆藏标本考察的方法应用

目前,有关体质人类学考察主要有田野标本考察、馆藏标本考察与实验室定性断代研究考察。馆藏标本考察是医学生实践训练的主要方法。考察发现622例标本中,有退行性变畸形共353例,总占比56.75%。与临床流行病学的统计概率(约40%)参考,显示率偏高。

(1)熟悉人体科学非测量考察手段:针对椎骨标本发生异常或明显畸形的性状,正确使用目测和对比正常形态结构的观察描述手段。在353例具有不同部位退行性变畸形标本的分布中,发现属于颈椎32例(34.78%),胸椎169例(52.48%),腰椎132例(78.57%)及骶骨20例(50%),经卡方统计检验结果为x=53.81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熟悉了体质测量仪的使用:针对人体椎骨标准观测点,通过马丁仪进行测量,参照《中国人体解剖数值》,进行对比,了解其畸形的类型与量化指标。项目针对1号第4颈椎骨质增生畸形标本和7号腰椎骶移的标本进行体质测量,发现1号标本左侧横突孔明显缩小(见表1),7号标本弓长和前弦长明显加长,而弓高显矮(见表2)。

表1 1号标本,第4颈椎孔和横突孔各径(mm)

2.3 项目实施培养和训练了人体科学考察资料的采集分析能力

成人椎骨退行性变多见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性融合畸形等临床表现,使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假设检验P值(P<0.001),具有参考意义(见表3)。发现了成人椎骨退行性变的自然倾向,该项目考察技能,在临床影像诊断与内外科诊疗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也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表2 7号标本,骶骨的各径(mm)

表3 353例成人退行性椎骨标本中在各类椎骨的分布情况(n,%)

2.4 较好地促进提高了科技学术拓展能力

该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创作、学术交流和科技竞赛实践能力。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掌骨及其滋养孔的解剖学观测和临床应用研究”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和参与实施“黄芪甲苷联合苦瓜皂甙对II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篇。先后代表学校参加2020年12月湖南省解剖科学学会学生论坛,获得省级论文汇报二等奖与标本制作三等奖各一项。2021年7月,参加中国解剖学会第八届全国技术学会发表“成人椎骨退行性变畸形标本考察”主旨报告论文,同期参加全国解剖标本现场制作并获奖。此外,项目组成员先后参研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5项(国家级1项,省级2项,校级2项),参与发表科技论文4篇(科技核心1篇),参加各级各类英语演讲竞赛、解剖与临床知识竞赛获得奖励10余项等一批学术成果,充分彰显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实施的积极意义。

3 讨论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主要是为在读高校的学生提供一定的项目资助和实践平台,在指导教师的督促下,采取自主选题、自由组团和自己设计技术路线,统筹管理的原则,旨在提高大学生研学创新应用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其实,医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受制于其专业特点。譬如医学生的课程多(50余门),学制比较长,本科就业需要8年(基础、见习、生产实习及顶岗规培),行业管控严格,要具4证(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和执业医师证)才能独立上岗。因此,往往在校医学生选择创新项目时,有些纠结,既不可能选择医疗专业服务项目(不能无证经营),也不宜选择偏离专业太远的工、商营利性项目(不利于专业发展)。于是,选择人体科学相关的研学项目是比较理想的方向,因绝大部分医学专业,都离不开人体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科学基础。此外,近几年医学本科生科研热情较高,但缺乏能够给学生提供参与科研的机会的平台,而本课题组有学校标本资源丰富的生命科学馆作为实践平台,而且还有一个“人体科学兴趣小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社团作为后盾支持,项目实施条件自然得天独厚,便更能弥补临床医学本科教学与科研的失衡现象,能更好地训练医学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给学生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由此可知,因势利导地开展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项目实施,根据实践结果证明,加之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学习和平时表现,年度综合测评数据显示,都不难看出,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预期研学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