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世界技能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应用和研究

时间:2024-05-19

宾 智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赛的理念、技术标准代表了世界职业技能在该行业的最高水平,各竞赛项目都应用了本行业最前沿技术[1]。研究人员应该充分挖掘世界技能竞赛成果,充分利用世界技能竞赛的理念、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世界技能竞赛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应用的工作,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与世界先进技术标准接轨,让竞赛发挥最大的效果[2],培养与国际接轨高技能人才,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 国内外世界拔能大赛成果转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澳大利亚近几年举办了数百场市区级技能大赛,参赛学员主要来自RTO培训机构和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世赛标准,即学员可以直接对接市区级比赛或世界技能大赛。

俄罗斯按照世界技能竞赛标准开发了新的技能培训标准,由俄罗斯技能学院统一培训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项目,而且建立了与世赛融合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

韩国建立了选拔、宣传、奖励制度,而且有完善的线上培训体系,并且将韩国国内培训体系融入了世界技能竞赛标准进行了研究。

我国已经参加五届的世界技能大赛,通过比赛的经验积累,部分院校已经开始对世界技能竞赛成果进行整理和转化成教学资源的工作,尤其是举办世界技能竞赛选拔赛的院校,对世赛规则深入研究后,已经开始把部分世赛技术标准融入日常的课程中。但在其他大部分院校,还没有真正开展对世赛成果的整理和进一步的转化工作。当前存在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1 比赛成果受益面太窄

虽然我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选手成绩的记录不断刷新,国家在设备和耗材上面做了大量的投入,但是因世界技能大赛获益的只是少数人。现在大部分的做法是教师集中精力对参赛选手培训,受益面的学生凤毛麟角,严格的技术标准等精英式技能培训模式没有普及到职业教育等一些大众化培训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竞赛成果。

1.2 职业教育课程与比赛赛项未融合

目前大部分职业教育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知识更新速度慢,近几年虽然不断强调教学改革,但是教学内容还是不能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教学内容和竞赛内容也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学生往往需要集中精力进行备赛,以紧张的集训活动为主,忽略了技能比赛最基础的精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 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2.1 依托技能大赛成果,促进教学改革

2.1.1 依托竞赛考核内容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技能竞赛内容,将最新竞赛和行业标准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把技能竞赛的技术标准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题库中,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包含的课程体系内容对竞赛的内容做到全覆盖,如建筑信息模型BIM赛项,以前的课程主要以BIM土建建模为主,但比赛涉及机电建模,而且经调研发现,市场对机电建模员的需求比较大,所以开设了机电建模等课程。根据竞赛试题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偏重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让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更加契合,进而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课赛融通。

2.1.2 优化教学评价模式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竞赛,将学习到的最新技术标准、技术规程融入日常课堂教学和平时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而以往课程的考核评价,主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竞赛的评分标准融入相关专业课考核过程中。建立多层级的评价模式,将技能竞赛和“1+X”证书纳入评价体系中,为评价提供更多维度的参考依据,同时增加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指标,加重了对学生专业素质、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评,改变了以往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评方式的弊端。

2.1.3 开发与比赛相应的教材和相关的课程资料

通过对竞赛标准规程的解读和理解,将理论知识整理内化到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教案、教材中,并通过以微课、演示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示。如可以将获奖学生的训练和比赛视频,变成精品课程的资源库,把世赛项目中规范化操作写进校本教材教学任务中,让学生在平时操作按世赛标准,让更多的学生能受益。

2.1.4 对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培养锻炼教师队伍

以赛促教,比赛促使教师必选转变教学的观念和手段,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技能,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在备赛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参赛选手的指导,来发现自身不足,也会深入钻研本行业新技术,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在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中,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3]。能深入了解现在企业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必备的技能,并通过相关奖励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

2.1.5 构建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的学习模式

课堂学习时间毕竟有限,需要课后继续加强训练,课后成立专业工作室。工作室能把对专业兴趣浓厚,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学生吸收进来,工作室可以与企业对接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可以承担省赛、国赛、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培训选拔工作。工作室邀请企业大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打造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利用学习通等线上教学软件建设精品课程资源,方便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反复学习,也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2 赛证融通,技能竞赛与“1+X”证书融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1+X”证书和竞赛的元素,通过课程对竞赛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的教学标准、内容和进度有机融合,通过统筹安排,确保竞赛和相关“X”证书的考核和课程考核同步,优化时间组合。如建筑信息模型BIM赛项,即是世赛国赛项目,又有“1+X”证书和图学会、中国建协的证书。这样即使大部分学生在初选时落选,也能考取职业证书。同时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联动,构建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技能竞赛获奖证书备案互认制度,为技能人才后期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共建培训基地,实现大赛与教学、企业的融通

通过共同搭设平台,把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技术转换到职业技术教育和企业生产中去。大赛作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纽带,能让校企近距离接触,相互了解,学校能将企业的案例和技术引进来,企业借助学校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促使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世界技能大赛的高标准和技术转化到教学和生产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高技能型人才。同时通过技能竞赛,解决学校积极参与,而企业热度不高的现状,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3 结语

总之,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的迫切需求。世界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技能大赛实践也证明了其重要性,要想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思维,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如通过建立工作室,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线上线下、课前课后相结合。同时注意培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利用举办参加比赛契机共建培训平台,在教、学、赛、产、研等各环节渗透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并将标准意识、质量意识扎根于职业教育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