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王 渊 刘传生 王 舰 田 巨 刘艺涛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40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民用航空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民航大众化、多样化趋势明显,其快速增长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国内航空公司的运力快速增长,航空运输消费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并且安全运行水平显著提高。而民用航空器安全运营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型专业飞机维修专业人才。而飞机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具有专业性强、国际化显著、培养周期长且成本高等特点。
面对民航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民航人才强国战略,高职教学改革创新已经势在必行。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聚焦点应该是紧紧围绕着岗位专业技能培养这条主线来构建课程体系,不断寻找有效途径开展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因此,面对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法有机衔接,及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还没建立起科学的成熟的体系,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行业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诸多问题,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针对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现状,对该课程体系基于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项目化导向原理进行了改革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做中学”“学中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力地促进了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飞机系统与附件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往课程教学工作的主要手段,但历年来实际授课效果却差强人意,下面结合教学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模式等若干关键的要素来分析目前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教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以往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发现,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授课过程中理论课时占比较多,实践课程受场地以及设备的限制被削减。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基本上围绕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展开,并没有对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岗位工作需求,课程内容里面的知识点与职业技能训练未能有效结合。而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较强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应培养学生掌握飞机维修岗位的基本技能。因此,如果仅以知识体系来建构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占主导地位,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实际需要相脱节,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目标不相适应,学生入职后难以直接承担岗位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师资目前主要由来自民航高等院校硕博应届毕业生以及部分有相关行业经历的工程师组成。因此存在一部分教师由于缺乏企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不能有效的将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况,直接导致的影响是部分教师存在照本宣科式理论教学的现象,严重依赖PPT等教学课件,无法开展实践教学,这与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维护工作技能的教学目标相违背。
虽然学校也聘请了相关行业中的企业专家来开展“双师教学”,但目前而言,存在以下两点问题:(1)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大量教学工作的需求。(2)同时校企师资间的互动以及水平提高、共同成长的相关机制尚未形成,容易造成企业兼职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对教学理论亦有一定的欠缺,教学过程中只是重点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关注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目前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的教学模式受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比较大,授课方式主要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要手段,实践教学在该课程中仍然属于辅助手段,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枯燥单调,效率相对低下,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目前教学模式不适应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课堂布置作业、课后批改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课程学习积极性不尽人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碎片化、信息化的学习资源较少,无法充分扩展学习的时间及空间,难以弥补个体学习的差异性;而且教学考核缺乏系统性的评价,考核评价的模式较为单一,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不能全面地评价学生个人素质;教材、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未做顶层设计,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如果要实现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我院依据民航局以及教育部指导高职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从高职学情特点出发,结合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对该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资源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索。
我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维修人员执照基础大纲》(CCAR66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CCAR147部)等行业标准,重新设计课程标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利用项目化教学原则,遵循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规律,按照合理的编排布局,将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为若干个层次递进的教学项目模块,将课程知识点和技能训练融入教学模块中,形成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新的课程标准,构建内容合理、结构层次分明、评价科学的民航高职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的教学体系,充分体现“基于行业标准、以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而且每个子项目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与《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大纲》里的技能要求点高度融合。因此,每个教学项目以技能点为主体,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等多个要素形成统一的有机系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技术途径。我院为了能够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职教云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互联网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线推送资源,发布课程要求、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终端课前自主在线自习、课中参与互动、课后巩固测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利用数据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我院不断开发互联网课程,以巩固信息化教学建设成果。由我院牵头主导的国家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教学资源库于2018年成功立项,该资源库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能实现资源共享、行业信息查询、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生可自主加时“学”“练”,充分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及空间,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
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要求较高,具备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重要保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职业素养优良的教师队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院设立了教师教育发展中心,积极建立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根据教师自身情况制订具体培养方案,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取得行业从业资质,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实践能力的发展平台。例如,不断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了适应行业新要求以及维修技术培训法规的变化,以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定期派送教师到航空维修企业参加波音737等飞机机型培训、147基本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团队主动去维修企业一线岗位开展专业生产实践锻炼,及时增加知识储备,全方位进行锻炼。
针对兼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教学能力较弱等问题,我院也继续加大“双师型”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力度,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提升兼职教师素质。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邀请企业高职称、高技能人才成为我院稳定的兼职教师,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运行。例如,通过聘请客座教授等方式,让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学生实训、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同时将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改革,继续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力度和深度,鼓励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将教学环境多元化。
对高职院校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不能简单的通过卷面成绩考核评定,该方式并不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掌握情况。同时考核的内容不能仅仅限定于课程内容里的理论知识点,应该把过程性考核评价作为实践教学的首要要求,把学生思想和职业素养也作为考核的要点。
因此,对于飞机系统与附件这类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改变当前仅采用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建立科学的全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全程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果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两大部分(如表1所示)。并且综合考虑了授课教师、专家点评、学生互评等几个主要方面共同来完成评价。该评价体系构建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强化过程性评价,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着重考查了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方面。
表1 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考核评价表
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相关行业企业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反映着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以及相关行业的最新技术标准要求,同时也反映着相关行业领域的人才需求导向,竞赛内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来促进教学改革的拉动作用普遍获得各个高校认可。
我院积极承办了三届全国“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充分吸取赛事经验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将比赛内容、技能要点、职业素养等各项要求纳入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专业教学,将赛项成果转化作为重要教改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专业教学项目,构建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对接技能大赛的技能标准规范,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不断完善。同时我院充分借鉴全国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内容,进行教学资源建设,编写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的教材,不断优化了课程体系和资源,实现了高职院校的课程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标准与行业需求的融合。以赛促改使得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学成果丰硕,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
民航高职院校飞机系统与附件课程改革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应紧紧围绕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行业标准,建构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以赛促改,推进课程建设与行业标准接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推动课程改革成果转化,不断加快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步伐,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能型人才探索新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