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贾 嘉
(北京众邦展览有限公司,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技术馆“守护地球家园”展厅面积1000㎡,项目组在筹备阶段进行了充分研究。一方面,运用文献法和实地调研对国内外科技馆、博物馆内的相关主题展览进行分析,共涉及31个科技馆(国内10个、国外21个)中与地球相关的展览。
另一方面,在展厅内进行田野调查,发放问卷(共发放827份,收回有效问卷801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由图1可知,观众对于天气与气候、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三方面的内容表现出明显兴趣,而对地球发展史和地球结构关注度最低。
图1 “地球主题”的科普内容需求分析图
同时,与相关领域专家研讨,保障展览内容的科学性。
展览大纲以“守护地球家园”为主题,契合地球对人类的唯一性这个切入点。内容从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展开,设置了序厅——宇宙奇迹和四个分展区:穹顶之护、万物之润、众生之基、和谐之路,展品共31件。在展览设计阶段,工作重点主要包括展品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
科技馆明显区别于美术馆及其他商业展览,公益性、实物性、互动性、教育性是其最显著特点,展品是核心。再好的主题、再精彩的展本、再精美的图文、再大力度的宣传,如果缺乏好展品,传播效果都可能打折。在科技馆中,展品之于展览,类似于文字之于文章。展品精彩,展览才能出彩。展品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根据调研结果,在内容优化环节重点探索如何加入跟观众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内容,并做可视化呈现。可视化更易吸引视觉焦点、触动观者内心,引导观众真切感受到环境变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案例1:环境空气质量检测
在穹顶之护,建议将空气质量检测仪安装于四层的户外平台上,实时回传检测值,并以彩色灯柱可视化显示,数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10个指标。实时数据灯柱对观众产生记忆刺激,有助于日常警示。
案例2:地下水之危
地下水是人类获得淡水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形成过程缓慢、污染后治理难度大。由于近些年来超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匮乏,人们不得不转向地表水的开发。为此展品新增北京市水源变化历程图,以1908年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为起点、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为终点,展示一百多年来北京市水源地的变迁,提醒观众意识到危机就在当下。
案例3:碳足迹
碳足迹计算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告诉每个人,你带给环境的最大影响是哪一方面,以及应该如何行动。为其新增“碳标签”内容,提醒观众注意到很多产品制造商都已开始行动,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绿色选择。
展品是一件符合某些规定性要求的产品。以产品理念设计展品,除了常规要求,还要遵循以下设计思路:
①外观相对独立,方便调换位置。
②造型简洁,细节体现工艺感。太过写实的造型容易形成过时印象,应尽量避免。
③主色明确,不花哨、不喧闹,传达开放、稳定、严谨的态度。
④图文版面尽量使用绘画风格,提升艺术美感。
展品效果设计是一个集合了人体工程学、工艺结构、美学及绘图技能的综合性工作,任意一点改动都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每件展品就是在数次的“提出问题—改进—绘图—提出问题”的枯燥循环中得以精良。
案例1:地球上的瞬间
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在24小时之内,观众通过手轮转动转盘,透明屏播放对应的演化事件。概念设计体量大、画面小、整体笨重。经过尝试,将展台去掉,以行星轨道符号做设计元素,考虑到设备放置及配重问题,又将下半部封闭成柜体(见图2)。
图2 “地球上的瞬间”概念图、阶段效果图及完成照片
案例2:穹顶
这是一个多人操作的多媒体展品,概念设计为水平吊挂的大穹幕,下方蛋壳座椅,穹幕和座椅的角度不便于观看。
在设计初期提出改变操作方式的构想,尝试让观众后倾倚靠参与。方式新颖,但须优化:云朵倾斜的角度,太小不适合仰视观看、太大妨碍正常起身,经过反复测试,将倾斜定为10°,并设置楔形地台协助站立。吊挂的穹幕由水平调整为45°,方便观看。对每个扶手箱操作台的尺寸做了精确测算,将工控机、电控箱、按钮和线材等同时置入,安装高度和长度要与肘部高度和小臂长度相符。优化细节,如轮廓风格、楔形地台角度、云朵边缘倒角R值等(见图3)。
图3 “穹顶”概念图、最终效果图和完成照片
案例3:生命之源
展品由人体含水量检测和不同生物体含水量检测两部分组成,概念图仅能满足功能需求。初期,以展墙集合,但体量大、移动不便,后改为模块化展台并提炼出水滴符号造型墙(见图4)。
图4 “生命之源”概念图、最终效果图及完成照片
互动展品是科技馆的特色,但有时也成为一种束缚,观众容易被一个个展品吸引而忽视全局。这种参观体验像是一盘散沙,热闹过后只记住了精力消耗的疲惫。优秀的环境布展设计,可以为观众规定出更好的观看方式,本展厅做了一些尝试。
根据展线,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成一条150米长的地线,在其上选取12个点,对应地球历史中的演化大事件。地线既串联起五个分区,帮助观众建立全局意识,在数次深入局部后依然能回归纵览。
展厅环境布展设计如何既衬托展品又富有意义?如何兼顾科学性和艺术性?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策略:在穹顶之护,手绘大气层如何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在万物之润和众生之基,以大美自然为核心,展示地球上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丰富类型;在和谐之路,以绿色城市承载健康生活、地球一小时和环保节日等贴近生活的内容。出口处,以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立体书设计为尾声,旨在重鸣环保警钟,引发观众对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观念的反思,呼应展览主题。
守护地球家园主题展览的设计流程科学合理,在几个关键点上都做了扎实的工作。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等,并咨询相关专家。
探寻有新意的话题角度,并对形式反复推敲。
将主题及核心内容可视化,帮助观众构建展览全局观,获得完整的信息架构,提升观展满足感和展览口碑。
虽然可以将展览比作文章、展品比作文字,但展览设计并不同于写文章。展览设计师不是以文字来书写,而是以行动来书写,他们把作家用于字斟句酌的时间都用来在内容深化和展品创作上斤斤计较。实践出真知,文本的撰写,展品的尺度比例材质结构工艺,展墙的内容,甚至是一张小图文的排版,无一不需要反复凝练。设计师只有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创作出观众喜爱的展览。
附录
中国科技馆“守护地球家园”展厅实景图(2021年4月28日开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