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参观者视角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前景研究

时间:2024-05-19

黄 典 陈雪珂 脱 颖 谢 犇 方一诺

(1.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2007 年,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对博物馆职能的定位中把 “教育和传播” 功能放在了重要位置来源[1];2015 年, ***总书记提出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2018 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被定为“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科技、互联网与文博领域的融合已成为博物馆事业新的发展趋势。

1 博物馆数字化的现状和问题

数字化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展示多样化等特点。 数字化应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三维技术等手段,将原本的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整合与加工,使其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让参观者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展品信息。 目前的发展过程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虚拟技术成本较高。多数博物馆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可持续发展受限。 二是交互体验有主观局限性。 多数博物馆在展示过程中,参观者只能按照设定逻辑进行参观浏览, 不能灵活选择观看角度和线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 三是交互技术仍未发展成熟。 多数虚拟交互场景采用整体封装技术,缺乏对外数据接口,表现出较强的封闭性,资源的动态关联和信息同步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是展示形式存在局限。目前主要以图文及视频动画为主,展示效果仍会受到拍摄角度、焦点设置等主观技术的限制,单个展品展示与场景氛围营造未能有效兼顾。

2 实证研究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一次实证研究。此次调研目的以研究数字化博物馆现阶段应用凸显的问题为主,并且在对数据进行科学采集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杭州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数字化改革中的阶段性成效、瓶颈问题、群众期待、发展方向等,进而为更好地推动其教育职能积极建言献策,最终为全国博物馆改革提供借鉴样本。

本次实证研究采用抽样调查和人员访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以及浙江省科技馆的统计显示,一周内参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以及浙江省科技馆的人数共有58 317 人, 根据不重复抽样法则,最低样本容量为267 人。 本次调查回收问卷300 份,有效问卷271 份。在所有受访者中,男性占比略大,约为51.66%。 从受访者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可以看出,主要集中在13~18 岁年龄段;从文化程度来看,本科比例最高,为32.1%,其次是小学,约占2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较少,涉及各个文化层次。总体上,问卷发放情况基本满足客观合理的要求,样本有效性得到保障,为后续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人员访问主要对浙江科技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馆的馆内工作人员及参观者进行相关访谈。

3 研究结论

3.1 数字化应用现状分析

3.1.1 使用度分析在被调查者中只有43.54%的人使用过数字化应用, 其中,20.66%的人认为此类服务对他们的作用并不大,22.51%则表示不知该如何使用数字化服务。 因此,馆方应该加强数字化应用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到以及使用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 并进行相关的解说,让大家了解具体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方式。

3.1.2 使用类型分析

通过对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类型的统计(见表1),发现使用超过一半的有虚拟博物馆平台、数字电影、全息投影、VR 等,人机交互、3D 的使用也接近一半, 说明这些数字化应用还是比较受参观者欢迎的,得到了参观者的认可。而全屏展示与手机App 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仅占37.29%,说明馆方应该加强这两块内容的开发,使它们得到认可。

3.1.3 使用目的分析

由图1 可知,参观者运用数字化应用的最主要目的是对博物馆感兴趣以及获取活动信息、 馆藏资源,少数是为了检索文物、获取博物馆资讯和了解馆内规章制度等。 由此看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应该增强趣味性,并结合展馆自身的特点,从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使用数字化设施。

3.1.4 发展核心因素分析

对于推动数字化博物馆的核心因素,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技术是核心因素,占总数的53%;资金以及技术分别占总数的25%以及22%。可见大部分人认为技术的发展才能推动数字化博物馆的快速建设。在数字化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推动力方面,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政府与社会应该在建设与推动数字化博物馆发挥主要作用,占比38%,与认为政府应该发挥主要力量的比例36%相近;被调查者认为企业与市民应该发挥主要力量的较少,仅占总数的12%以及14%。

3.2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优缺点分析

3.2.1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优点分析:趣味因素所占比例最大

“有趣味性”这个因素的占比最大,为23.20%,可以看出参观者们主要是因为数字化应用的趣味性而选择使用,可以理解为这是由于参观者主要为学生以及家长;“可以互动”占19.60%,可以理解为大部分参观者都愿意、希望与孩子们共同学习;“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方便鉴赏、学习”均占16.10%,可见参观者们对于学习的方便性较为看重。 如图2 所示。

图2 数字化应用的优点雷达图

3.2.2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缺点分析

33%的被调查者认为博物馆中的设备老旧,需要更新;28.4%认为操作太复杂, 需要有工作人员的解释;22.9%认为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与教育知识结合不够紧密。 由此可见,博物馆中设备的老旧是目前参观者认为数字化应用的主要问题。

表1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类型

图1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使用目的示意图

3.3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潜在受众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将近二分之一的参观者未使用过数字化应用, 为了更好地提升博物馆的质量,我们将这些未使用过数字化应用的市民作为潜在受众。

3.3.1 不使用博物馆数字化应用的原因

根据图3 结果显示,36.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31.6%则认为这类服务的作用不大,18.4%表示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字化应用,13.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使用的原因为需要收费。

图3 不使用数字化应用原因示意图

3.3.2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普及意愿分析

如图4 所示,大部分市民愿意尝试以及推广博物馆数字化应用;对于尝试使用博物馆数字应用,持愿意态度的在各类选项中占比较大;对于推广博物馆数字应用中, 持无所谓态度的在各类选项中占比较大。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强。

图4 博物馆数字化应用普及意愿示意图

4 建议

4.1 创新或借鉴先进技术解决数字化应用技术难点

目前,多数博物馆仍存在设备老旧、数目类型少等问题,这需要博物馆引进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首先,应关注高新技术发展和创新,了解当前科技设备的发展程度,并据此对自身设备进行升级和替换,从而解决设备老旧、落后于现代科技等问题。馆方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申请政府补助等,解决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问题, 从而更好地与前沿科技相融入,紧跟高新技术发展的步伐。 其次,博物馆要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丰富馆内数字化设备种类,扩大应用规模,实现数字化与内容良好结合。

4.2 政府助力科技型人才引进助力数字化建设

目前技术限制外,科技型人才短缺也亟待解决。政府应通过政策优势助力人才培养, 利用先进的团队理念和组织体系吸引科技型人才向博物馆流动。首先,馆内须完善人才体系,树立团队理念,增加技术储备。 通过引入科技型人才并进行相关培训, 包括设备维护和讲解,招募了解相关技术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进行引导,使数字化设施更加贴近大众,达到更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其次,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助力人才培养, 扩大人才供应基数, 从而推进数字化设施研发设计,根本上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

4.3 市内App 和博物馆自有App 结合提升融入感

博物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建立市区域内的博物馆App,使各个博物馆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通过App 构建信息化的网络体系进行信息共享,达到资源共用的目的。杭州自然科学类博物馆间在App 中实现信息共享系统,并以此为起点,扩大共享系统覆盖面积,达到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开发App 与实体博物馆结合,创造“密室走出”的新型博物馆参观模式。 在新的信息技术阶段,馆内App 可以将“实物导向”转变为“信息导向”,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把现实博物馆的现场服务拓展到超越时间、空间的更加广泛深入的信息服务。 提高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品质,实现科技与文化的真正融合。

4.4 加大数字化博物馆的宣传力度

目前,数字化博物馆正处于发展阶段,加大宣传力度迫在眉睫。因此,为使数字化博物馆深入大众,可以从线上、线下两方面出发,线上平台可以采用:(1)将数字化项目体验流程放到时下流行的各大短视频平台,吸引用户前来参观;(2)运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吸引年轻人(微博),中老年(微信)群体。 线下平台可以采用:(1) 深入各个中小学, 吸引中小学生组团参观;(2)与当地政府进行深度合作,加入“户外课堂”等项目,宣传自身的数字化建设;(3)各大博物馆之间进行合作,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共同发展[2]。 博物馆在自身实力过硬的前提下,加大宣传力度,乘上数字网络快速发展的东风,一定能做到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