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时间:2024-05-19

刘福娟

【摘 要】在全面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创新创业综合型本科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综合能力培养;自主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3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0-003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0.016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gram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extile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LIU Fu-juan

(College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Engineer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123,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rain comprehensive undergraduate talents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Independent practice

大學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本科教学任务,该任务属于“十二五”期间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旨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大创项目以学生为主体,本着“兴趣驱动”的原则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配备1~2名指导老师,学生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本文从实施大创项目的意义,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和大创项目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辨析。

1 实施大创项目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大众创业、人人创新”的新浪潮,高等院校也积极响应,不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等训练计划。“十九大”报告更是直接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承担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高等院校的创新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在多个重要讲话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归根结底是人才驱动,国家提倡在全社会充分营造浓厚的“崇尚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首要推动力量。

2 学生自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2.1 大创项目的构成

大创项目一般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项目组成员由3~5人组成,其中1个为项目主持人。研究课题需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占用正常上课时间,而且课题必须在研究期限内完成结题验收等全部工作,最后要取得相关的成果。

2.2 对研究课题一知半解

参加大创项目的学生基本都是大学二年级,由于刚刚接触专业基础知识,对所选课题还仅仅停留在看着题目觉得有意思,但是对研究课题的具体内容,要做些什么样的实验,为什么这么做等等,完全一知半解。另外,学生对数据库的了解和使用非常少,甚至不知道有哪些数据库可以查阅文献,更谈不上如何查阅文献了。这也是导致学生对研究课题生疏的一个重要原因。此时,就需要指导老师耐心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对研究课题的兴趣,并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加深对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2.3 动手能力欠缺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学习环境较宽松,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往往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越来越偏离考大学时的初衷,对身边的事物也缺乏好奇心[1],进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尤其在大创项目期间,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反馈给指导老师:比如缺原料或试剂,不知道怎么购买;为什么文献上能做我们却做不出来;测试仪器怎么用等等找各种理由阻碍实验进展。刚接触新课题,面临困难,学生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同时反映出学生不够动脑子,也不愿意查找原因多次动手尝试。总之,学生认为有问题就找老师,老师总会有办法。当然,指导老师在项目执行期间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学生才是大创项目的“主角儿”。项目研究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请教老师是一方面,最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勤动脑子,亲自动手试验,不要惧怕失败,必要时参考相关文献,详细分析异同点,相信定能取得满意的收获。

2.4 项目组成员之间协调能力较差

目前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比例。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部分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较淡薄,对他人意见或想法漠不关心,缺乏大局观。而大创项目恰恰是一个需要团队成员合作的项目,如果成员之间不能够很好的协调沟通,会直接导致项目停滞不前,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争端,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项目主持人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每个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积极协调好成员的课余时间,以适应项目执行期每阶段的节奏,最终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5 项目经费使用概念模糊

不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校级大创项目,都会有1~2万的经费支持。由于国家级与省级项目财政资金延迟到账,大部分院校的做法是等财政资金到位后才下达项目经费,而学生最初使用的实验耗材基本上先从指导老师经费支出。等大创项目经费下达后,学生摇身一变,成为经费的主要使用人,不仅要对经费的预算进行分配、编制,还要思考如何合理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在经费使用方面概念模糊,无从下手。随着课题的深入,有些类目预算经费可能已使用完,但是学生不清楚,依然拿着发票到财务报账,浪费了大量宝贵的科研时间,身心俱疲。所以,这也再次提醒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性和计划性。由于前车之鉴,学生学会了用小本子记账,每笔经费支出和结余一目了然,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为项目顺利结题和验收提供了保障。

3 大创项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1 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对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难题,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顺利完成相关实验。最终归纳、分析、总结数据,提交成果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锻炼。

3.2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加大创项目,学生能够接触到专业课以外的知识,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此期间,学生还能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数据。有时实验结果不理想,需要查找原因,反复实验,这些无疑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并且对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3 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团队协作指的是成员之间协同工作,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团队协作需要成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竭尽所能,并与其他成员优势互补,造就出一个成功的团队[2]。在大创项目合作中,由于个人不同的观点或空余时间的冲突,团队成员之间可不避免的发生口角。此时,需要成员以团队为重心,以项目为首要任务,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作为项目主持人,更要扮演好领导者的角色,一方面把控整个实验的进度,另一方面知道如何管理和团结成员,積极做好沟通工作,并合理分配和协调实验。所以,大创项目执行期内,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获得很大提高。

3.4 理财能力的提升

学生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的监管,对金钱的支配显得更加随意。例如经常把钱用在淘宝购物、充游戏币等方面,没有节制,每到月末生活费就会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归根到底是理财意识和能力的严重缺乏。参加大创项目以后,由于项目资金有限,团队成员必须有计划的使用经费,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会了记账,每笔清清楚楚,久而久之,学生自觉养成了理财的好习惯,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提高理财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财务方面的自我管理。

4 结语

虽然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大创项目对于纺织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还是起到显著地促进作用。因此,今后要充分发挥大创项目优势,不断完善和改进,真正落实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促使学生在本科期间掌握多种技能,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储备综合型人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吴孔阳,杨娆,娄亚芳,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驱动下大学生自我管理途径及对学生能力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02-103.

[2]陈红兵,赵丽娅,卢进登.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5):7-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