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杨菊香 孙赵利 任宏江 韩权
【摘 要】本文从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分析二者的联系,提出在专业认证背景下进行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養。培养过程以核心素养为主,结合专业认证进行评价。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化学师范生所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格;根据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和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课程设置研究,将课程设置为培养综合素养的通识类课程和培养专业素养的专业类课程。期望通过该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达到学校的专业认证二级目标。
【关键词】专业认证;核心素养;化学师范生;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4-0075-004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36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chemistry normal student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raining process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core literacy and evaluated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opinions of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the key ability and character of chemistry normal students in core literacy are put forward. Meanwhile, in the light of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core literacy of chemical normal students, the course setting system is studied. The curriculum divided into general course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quality. By setting above course system, it is expect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achieve the secondary goal of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Key words】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ore literacy; Chemistry normal students; Curriculum study
0 引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引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此同时要求将研制与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将该体系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关键环节。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基本内涵。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为原则,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又将其细分为人文积淀等18个基本要点。关于如何实现这些核心素养,学者认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各学科来实现,以高中化学为例,2017年教育部制定发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这五部分,以期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为了热门研究话题。
教师是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教师质量得以提升,如何使教师具备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的思考也就随之而来了。除了通过对职后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对师范生进行培养,或是一个更好的办法。第一,师范生的可塑性较职后教师更强。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还未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容易接受和形成教师核心素养。第二,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队伍,他们需要接力甚至引领基础教育改革。而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是他们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1]。
2017年10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同时也颁布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三个认证标准,在长期的试点之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目的是规范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中学教育专业认证从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四个方面对从事教育的学生提出了毕业要求。这是提高专业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师范专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的有力支撑。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提出,对师范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发现师范生核心素养与专业认证有其共同之处。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同时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可以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二者相互交错、相互支撑。那么,基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成为可探究的话题。
近年来,师范院校十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学术界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于如何结合专业认证的背景,通过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这一视角还未涉及。鉴于此,本文旨在结合化学师范生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以及核心素养的目标,从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与专业认证的联系出发,针对化学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较为可行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满足中学教育专业认证(第二级)的要求,促进专业教学质量达到标准。
1 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与专业认证的联系
为保障和提高教师质量,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我们提出了师范生核心素养和师范类专业认证,那么除了具有共同的目的,师范生核心素养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还有什么共通之处吗?二者能否同时满足呢?
1.1 契合点
通過研究分析发现,专业认证与大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素养有许多之处。第一,从目的的角度来说,不论是专业认证还是大学教育阶段核心素养的培养,它们都是为了培养更专业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而提出的。第二,从提出的大背景的角度来说,都是为了应对21世纪,综合化、信息化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高要求而提出的。第三,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的角度来,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以后从教的核心能力的。第四,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在大学教育整个培养阶段使学生具备了核心素养,那么专业认证是必然可以通过的。
1.2 要求一致性
从《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二级)》中毕业要求的四个方面出发,举例说明师范类专业认证与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内在一致性。“践行师德”中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两部分内容。“师德规范”中的内容与师范生核心素养中具有国家认同是一致的,都是在说教师应该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应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情怀”与教师核心素养中的教育情怀是一致的,都强调教师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应该正确认识教师职业,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除此之外,“教育情怀”强调师范生要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还有创新思维。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是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方面的内容。而创新思维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六大基本素养之一实践创新中作为强调,并且在师范生核心素养内容中创新素养是必备素养。“学会教学”中包括“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学会育人”中包括“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这四点都体现在核心素养中的教育教学技能中。“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与“沟通合作”。“学会反思”与反思发展能力是对应的。“沟通合作”与沟通合作能力是对应的。
综上所述,师范类专业认证与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是相互支撑的,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是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达成而通过的。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师范生培养,结合专业认证标准进行评价,是可以实现的。
2 化学专业课程设置
2.1 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将化学师范生核心素养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结合起来,梳理形成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考虑到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更高、更深,而当前更紧要和迫切的工作是通过专业认证,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立过程中,在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关注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能否通过。以下为地方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掌握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了解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运用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在中等学校、教辅机构从事化学教育教学的相关工作。”
2.2 课程体系的设置
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既要符合师范专业认证的要求,也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而这些必备的能力和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培养才可以达到培养目标。除了每个人自身的先天素质的影响和已经具备的素质,更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学校系统的、全面的、有计划的培养。而学校最主要最直接的培养方式就是课程。根据所需要培养的两大类素养,即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我们将课程分成两大类课程: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类课程。
2.2.1 通识类课程
通识类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等综合素质,重点关注通用素养的培养。理工科的学生相对而言在文化基础这块还是有所欠缺,而为了尽可能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通识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通识性知识,不但可以使学生习得人文、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理解与追求,达到对人类智慧成果内在精神的理解,感受真善美的内在统一,发展成有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的有精神追求的人[2],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感受文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本专业知识、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之外,对提高学生社会责任社会意识和国际大局观也有重要作用。
通识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类课程和通识教育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均为必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即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语言与文化、体育与军事训练、心理健康这四类10门课程。其中思想政治理论就包含5门课程。重点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国家认同感。语言与文化主要包括中文和英语这门课程。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并随着国家不断强盛发展,越来越国际化,因此学好中文是必要的。而英语是目前世界通用语言,随着全球化发展,“地球村”的出现,学习国际通用语就成为必要的了。而且语言的学习能够扩展视野,增强国际理解。至于体育与军事训练课程、心理健康,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课程需要提高关注度,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的压力格外大,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心理健康。不论是为了提高抗压能力还是为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每个人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心理健康的课程都是必须的。
通识类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识类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生活、生存发展的能力而设计的。根据核心能力素养将其分为四类。包括创新创业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技术与工具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筛选信息的方法;批判性思维类,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认识批判性思维以及理性逻辑;人际沟通与交流类,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
通识类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所设计的课程,包括人文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这三组[3],学生需要在这三组课程中进行选择,每组至少选择一门进行学习。人文科学课程,又包含中方文明(如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国文化课程等);西方文明(如西方文明史、西方文明通论等);艺术与审美(如艺术鉴赏、国画、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等)。社会科学课程(如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宏微观经济学等);自然科学课程(生命科学导论、环境污染与人类等)。
2.2 专业类课程
专业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性,职业适应性而设计的。专业类课程分为化学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两大模块。化学专业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分为化学专业核心课程、化学专业必修课程和化学专业选修课程。
化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化学工程学院所有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具体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基础化学实验I-IV共11门课程。化学专业核心课程是化学专业学习的基础,并且是与中学课程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是重点建设的内容。学习这部分课程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化学核心素养,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培养化学思维。
化学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生物化学基础、化学信息与检索、化学专业英语、毕业论文共5门课程。
化学专业核心课程和化学必修课程是为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化学学科思维和学科能力,建立起完整的化学学科观念和化学学科本质认知而开设的课程[4],是每一位化学人所应具备的素养。
化学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选论、中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选论、有机波谱分析、材料化学概论、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化学信息学等课程。化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至少修4门课程。化学专业选修课程是为学生化学学科认知与思维更高层次发展而设计的。
教育专业课程主要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也可以类似化学学科课程的设置方式,将其分为教师职业核心课程、教师职业必修课程、教师职业选修课程以及教育实践课程四大模块。
教师职业核心课程是所有化学师范生都应该学习的最基本的课程内容,具体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化学教学论、普通话,共4门课程。
教师职业必修课程,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要求,为了让学生具备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板块,具体包括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中学化学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化学发展史共8门课程。其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将师范生的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连接起来的有效纽带,可以让学生从认知层面理解基础教育的发展状况,发展进度,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学习提升的方向。我们都知道,历史使人明鉴,化学发展史亦是如此。通过化学发展史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情怀,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并且在了解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体会化学精神和化学态度。除此之外,对于理解化学知识也可以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将这些化学史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也可以让自己的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增加化学课堂的有趣性。
教师职业选修课程,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了解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增强学生在课程设计方面的能力[5]。具体有教育哲学、教师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化学教学法、班级管理、中学化学微格教学、中学化学教学案例分析、教师书写技能、有效教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化学与社会等课程,学生需要在这些课程中至少修2门。这些选修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而更重要的是以目标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教育实践课程,化学师范生未来是要进入中学等进行化学教学的,这毕竟是需要实践能力的,因此实践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这是能够让化学师范生真正成为化学教育者的必备环节,也是专业认证中“目标导向”的最好的实现方式。在这些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化学师范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体现和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情怀,并进行反思改进。这不但是提高学生化学教学技能,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理解与感受教师职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检验教育理念,能够坚定教学信念,除此之外,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沟通合作能力的过程,是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的过程,也是发展终身学习意识的过程。总而言之,教育实践课程能够帮助师范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能达成专业认证的有效途径。专业教育具体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这三项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化学教学技能竞赛、化学实验技能比赛、参加课外学术活动、发表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育研习等专业实践活动。
3 结论
以核心素养理念进行师范专业认证的培养,既符合基础教育和师范生改革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通过专业认证的现实需要。选择一个好的有效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培养,是一个不断改进发展的过程。我们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反思与改进,根据目标和标准检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要想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与教学活动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课程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课程的合理性,并持续改进。总之,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将化学师范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中从事化学教育的教育者,是我们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对化学师范生共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燕平.试论师范生专业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提升策略[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2:143-152.
[2]郝建华,王明贤.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01):213-214,217
[3]彭双印.核心素养视阈下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研究与分析[J].北京教育,2018,2:50-52.
[4]邓阳,万坚.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18,33(9):33-37.
[5]傅玉琴,李晓冬,李冠峰.基于就业导向的高师化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11): 37-40,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