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本科高校不断向应用型转变,本文针对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集“学、训、研、产”四位一体下“三双培养”的应用型实验室建设创新模式。“三双培养”即“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双能力培养、“工程师+教师”双师资教学、“实验室+云平台”双课堂学习,以实验室建设为契机,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关键字】应用型;三双培养;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2-009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45
【Abstract】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era, an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 to application-oriented one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this paper proposes to establish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laboratories under the four-in-one system of “learning, training,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which named “Three pairs of training”. “Three pairs of training” means “application ability+Innovation ability” double ability training, “engineer+teacher” double teacher teaching, “laboratory + cloud platform” double classroom learning. Tak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s an opportunity, we should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educate people, carry out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Application type; Three pairs of train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1 實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向应用型转变
当前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1],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时代。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近年来各本科高校不断向应用型转变,“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是国家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工程[2],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3]。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型能力的重要手段[4],实验室是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5],具体包括:课程实验教学与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实践、课外学科竞赛及科技研究创新等活动,实验室建设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必须把实验室建设与实践教学向应用型转变,重视实验室建设[6],搭建综合性软、硬件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
2 高校实验室的特点
近年来,各大高校大力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陆续建立完善校园云平台。高校实验室已经从过去单一的学生实验实践场所逐步转变为集实践教学、培训考试、自主开放、科研创新、学科竞赛等为一体[7],拥有多种软、硬件资源的综合性共享平台,具体有以下特点:
2.1 公共服务功能
实验室公共服务功能涵盖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功能多,除了承担众多基础或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等实践任务以外,还服务于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如学科科技竞赛、培训考试、自主开放等,同时也服务于教职工的教研科研等学术活动;二是服务对象多,不但涉及本院系相关专业的师生,还涉及到全校其他专业的师生乃至校外社会人员等[7]。
2.2 需求多样
为提高设备利用率,一个实验室常常承担多门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且具体的实验项目内容层次各异,需求多样,具体包括一般的验证性实验、开放的综合性实验、创新的课程设计及综合实训,同时兼顾学生学科科技竞赛训练及教师教科研项目研究等,实验室的建设要协调好各种层次的实验硬件设备与软件资源之间的需求和矛盾。
3 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办学经费来源不同,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与公办院校相比,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3.1 建设经费紧张
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经费自主盈亏,没有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学校办学经费整体紧缺的情况下,实际投入用于实验室建设的资金偏低,实验室建成数量不足,实验设备台套数偏少,高端实验设备短缺,难以满足实践教学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3.2 实验仪器设备相对陈旧
实验仪器设备厂家质保一般为3年,本着节约的原则,一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超过5年就需要置换更新,但现状是民办高校实验室存在大量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仪器设备,故障率高、稳定性状差,实践教学效果无法保证。
3.3 实验管理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学校不够重视等原因,民办高校实验管理人员普遍编制不足、薪资待遇低、工作任务繁重,极大挫伤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人员转岗流失严重,无法形成稳定高效的实验管理队伍,实践教学保障效果大打折扣。
3.4 实践教学队伍人员单一
目前学校实践教学任务主要由校内专兼职教师承担完成,理论知识扎实,但普遍缺乏企业项目实战工作实践经历,对前沿技术及应用了解较少。尽管学校也出台鼓励政策引导教师寒暑假期入驻企业顶岗锻炼,但受限于时间较短,实际效果不佳。由于实践教学队伍人员单一,缺乏有着丰富一线项目实战经验的企业中高级工程师参与教学,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型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践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4 民办高校应用型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针对民办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遵循实践教学规律,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一线实验室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与思考,通过确立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硬件投入与软件平台统筹兼顾、实践教学队伍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协同育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并重发展的指导思想,实现实验室“功能集成化、使用模块化、产出成果多样化”的建设目标,建立集“学、训、研、产”四位一体下“三双培养”的应用型实验室建设创新模式(图1),深度拓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4.1 功能集成化
实验室集成实践教学服务的各项功能,可以满足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各类需要,同时服务学生学科科技竞技赛及科研创新研究,且承担学生兴趣开放及行业资格认证培训开放任务。
4.2 使用模块化
首先,在实验仪器设备选型上充分选用模块化扩展设计,支持扩展插拔,即实验主设备存放于实验室,学生可将附属开发模块借用带离实验室持续性学习。其次,借助学校校园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部署实验中心软件资源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按照专业课程模块分期建设网络共享访问云平台,支持手机终端接入访问,打破学生实验实训空间及时间上的局限,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便于推广模块化教学。
4.3 产出成果多样化
依托实验室建设,与实验仪器设备厂家及供货集成商开展二次校企合作,谋求合作共赢,拓展校企合作内容,广泛推行校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将企业项目移植嵌入课堂,引入企业工程师直接参与教学实训,丰富教育教学产出成果,产出成果涵盖校企合作共编实验讲义(教材)、研发专利成果、双师型培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学生行业资格认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等多种成果。
4.4 四位一体
实验室建设充分体现集“学、训、研、产”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模式,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4.5 三双培养
以实验室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双能力培养、“工程师+教师”双师资教学,“实验室+云平台”双课堂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满足各层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式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4.5.1 “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双能力培养
实验室既满足培养方案中相关课程学习的实践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服务于学科科技竞赛及第二课堂实训开放,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与提高提供了实践平台。通过课程实验、项目实训、培训考证锻炼应用能力,学科科技竞赛、科研项目训练创新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4.5.2 “工程师+教师”双师资教学
以實验室建设为基础,广泛拓展校企合作内容,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引入企业中高级工程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环节,如:共同修订培养方案,承担部分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开展学术报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学科科技竞赛、指导学生研发专利成果、开展学生行业资格认证培训等,将企业工程师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移植嵌入课堂。学校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教学,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实训及创新能力培养环节,互为辅助,互为支撑,实现实践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4.5.3 “实验室+云平台”双课堂学习
实验室主要用于教师指导下的实验实训学习,实践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保证,而借助于校园信息化建设下的校园网络共享实验云平台,可以实现学生移动式学习,打破了学生时间空间上的局限,随时随地地进入云虚拟课堂进行个性化持续性学习[8],学习效果及应用型能力培养得到有力保障。
5 结语
基于“三双培养”的应用型实验室建设模式,进一步拓展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并以此为契机,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积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产出多样化成果,可以极大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学生就业后可以快速顶岗上手,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大大降低,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用人单位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军.媒体融合视角下传媒业新业态动因探析[J].传媒,2018(06):68-70.
[2]谭贞.黄淮学院:聚焦转型发展实现“四个转变”[J].河南教育(高教),2017(09):40-41.
[3]王守忠,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4,16(06):117-119.
[4]戴君化.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学与财富,2013(11):16-16.
[5]冯琴.新建本科高校转型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视角[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4):116-120.
[6]李艳.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21):199-200.
[7]汪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校机房管理与实践教学保障的探索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8):201-203.
[8]李曦.大学英语读写译翻转课堂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187-18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训中心”(批准号:201702109075);安徽新华学院校本研究项目“基于‘三双培养的应用型实验室建设模式研究”(批准号:2018xbxm008)。
作者简介:汪强(1982—),男,安徽休宁人,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计算机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