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的社会效用分析

时间:2024-05-19

罗茹

【摘 要】巴马是世界长寿之乡,长寿养生旅游资源富集,发展生态养生旅游条件优越。同时巴马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扶贫任务艰巨,发展生态养生旅游的社会效用更为重要。文章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的社会效用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扩大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社会效用的策略。

【关键词】巴马;生态养生旅游;社区参与;效用

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6-010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6.046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普遍提升,发展康养产业成为了时代的呼唤,生态养生旅游在此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生态养生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养生旅游的有机结合,凭借旅游目的地优美的生态景观、养生手段和养生设施,打造出的集观光、休闲、养生、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方式。

巴马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世界长寿之乡,长寿养生旅游资源品位高,拥有发展生态养生旅游的优越条件。近年来,巴马依托独有的资源条件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也由此产生了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本文试图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对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的社会效用进行分析,探讨进一步扩大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的策略。

1 巴马生态养生旅游业发展概况

1.1 旅游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巴马县旅游业发展迅猛,无论旅游接待人数还是旅游总消费都以高于20%以上的速度增长。巴马旅游接待人数从2010年的147.2万人次,增长到2017年的529.8万人次,社会旅游总消费则从2010年的9.35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7.58亿元,增长势头迅猛。另外,每年到巴马的养生候鸟人群超过10万。

1.2 具备一定的景区接待能力

表1 巴马主要旅游景区一览表

经过十来年的建设,巴马县景区接待能力在不断提升中,产生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品质的旅游景区和景点(见表1),旅游资源优势正在向经济效益转化,成了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

2 巴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产生的社会效用

巴马虽然长寿养生资源丰富,但同时巴马也是贫困地区,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规模小,财政收入少,居民收入低,全县贫困人口近5万人,贫困是制约巴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产业是一个地方实现经济发展和脱贫的核心途径,也是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的关键。而最应该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得能靠自身的价值创造来甩掉贫困帽子的,恰恰是当地贫困社区居民。要想实现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和真正脱贫,必须让贫困社区居民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巴马的自身条件,决定了不能走大规模工业化的传统发展路径,但其具有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产业的突出优势。

2.1 社区参与生态养生旅游有利于缓解贫困

巴马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农耕经济为主,而恶劣的农耕条件,造就了大部分家庭贫困。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关联度,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在大量提供就业机会方面优势巨大, 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成为贫困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巴马长寿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模式通过旅游扶贫,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农耕方式,对具备条件的村屯,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生态养殖等产业,改变了社区贫困农户的种养结构和收入来源结构,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减轻贫困程度。

2.2 社区参与生态养生旅游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保护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的责任感

环境恶化与贫困关系密切。巴马县是贫困山区,贫困是制约该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问题。因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恶劣,农民没有可靠的、持续的收入来源,只能依赖于非常有限的自然资源。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向有限的自然环境索取,由此必然容易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是极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只有通过环境恢复和减轻贫困的干预,提高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帮助贫困户寻找可替代的资源和可持续的、不破坏环境的创收途径,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压力,才能实现恢复环境、保护环境的目标。生态养生旅游是特别致力于社区经济发展并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旅游方式,自然成为贫困地区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生态旅游鼓励最大限度的社区参与,当社区居民成为利益主体时,其主人翁的意识就会增强,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就会增强,从而就会自觉维护旅游目的地形象。

2.3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利于社区旅游形象的打造和旅游品牌的提升

旅游形象是旅游目的地的生命,也是旅游营销的亮点所在。社区居民是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创作者和继承者,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内涵理解更透彻,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规划才更符合当地人的意愿,从而获得居民的支持。只有居民支持了,才可能用心真诚为游客服务,热情友好待客,从而让游客享受到人情美带来的愉悦。并且,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其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能体现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从而使游客获得满意的旅游经历,才可能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好的综合印象,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才可能获得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利于当地旅游品牌的提升并形成销售优势,使社区获得良性发展。

2.4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有利于社区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发展变革是在多种因素助推之下才发生的,而人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社区的发展同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人拥有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能力,才可能保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4.1 社区居民的发展观念和行为发生转变

社区参与生态养生旅游发展,各参与主体都是生态养生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社区的发展、减轻贫困和改善环境,必须主要依靠自己,而不是完全依赖于政府。观念更新了,行为自然跟着发生转变,由被动参与服务转变为自觉参与服务和管理。

2.4.2 社区居民自我发展的信心增强了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一个重要的效用,就是使社区居民在他们熟悉的环境中,把他们的知识及技能,充分地运用到生态乡村建设中,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并根据自己的乡土知识,去分析和解决自己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潜力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增强了他们自我发展的信心。

2.4.3 社区居民自我发展综合能力提高了

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当地居民通过参与生态旅游的规划、执行、管理、监测与评估等环节,跟其他利益相关者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当中,村民的个人素质都将得到提高。

当社区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中,村民就有机会自由发表意见、自由选择自己的工作,于是对这种参与模式表示信心和满意。在讨论决定一些公众利益时,村民可以根据多人的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村民的分析和决策能力都将有所增强。

在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活动中,农户获得了接触市场的机会,这会让他们比以前更加喜欢思考社区问题,分析风险,学会关注成本和收益分配。对于风险方面的承受心理也较为成熟了。社区居民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技能都将提高。

3 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的社会效用不可否,但低水平、低层次也让其面临不少问题。

3.1 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健全的机制是影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出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权利和决策权力,而参与式旅游模式却是让社区居民亲自参加旅游项目的实施管理,这就削弱了乡镇干部的某些权力,政府工作人员势必不太支持。社区居民由于缺乏合理的参与机制而无法投身于旅游决策过程中,社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不够畅通,社区参与只是表现为低端的雇佣关系,会使社区难以从生态养生旅游中获益。

3.2 社区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意向不明确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权威和官本位,受其影响,农民普遍惧怕上级和权威,民对官言听计从,且不会变通。巴马地处偏远山区,居民的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闭塞的生活环境, 使得群众的思想观念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少,惧怕上级和权威的情形更加严重,大部分社区居民基本不考虑参与决策,他们更多的习惯于“服从安排”,民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意向不明确。

3.3 社区居民综合素质不高,参与能力不强

巴马由于长期的交通不便,闭塞落后, 教育不发达,居民整体素质低下,绝大多数社区居民文化程度较低,对旅游理解不足,对自身在旅游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明确,从而制约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而文化素质的低下也决定了他们参与能力的不足,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从事报酬丰厚的管理性和专业性工作,只能从事低端且技术性不强的工作, 经济地位和收入较低, 在收入和就业方面无法得到平等的利益分配,即使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生态旅游的规划、管理、执行、决策与监测中,他们最终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

4 提高巴马社区参与式生态养生旅游模式社会效用的建议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保障机制

有效的社区参与制度,可以激励和保障社区群众参与旅游发展。在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养生旅游,其效益考量应该更多地关注其社会效益,即生态养生旅游带给社区的扶贫功能和提供的就业机会。基于此,巴马的旅游开发不能完全依靠经济机制运作, 否则旅游业对贫困人口的扶助和发展机会的创造将很难自动达成 ,社区居民将被排除在利益主体之外,达不到社区全面、整体发展的目的。因此,巴马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社区参与的保障机制,完善社区参与体系 ,实现社区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当地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和旅游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参与旅游开发、规划和实施的各个环节。

另外,还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巴马是贫困县,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缺乏旅游开发启动资金,政府通常以招商引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为了能吸引外来投资商,政府在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赋予他们很多优惠权,包括放弃社区相当部分的分成权利,使社区群众未能获得应得的利益回报,从而削弱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降低了他们支持旅游的热情。因此,在利益分配制度方面,必须保证社区获得均衡的利益回报,才更利于社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巴马的生态养生旅游开发而言,可采用“政府+旅游企业+合作社+农户”筹资入股的发展模式,旅游资源、土地(含农田、水利)、道路等均评估、作价,折算成相应的股份入股,要增加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股份,提高控股权。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的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保证社区居民优先被雇用,使社区居民既成为旅游开发经营的股东,又成为旅游经营中的劳动者,从而成为旅游开发的真正主人,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保护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的自觉性 。

4.2 加强旅游宣传教育,改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是受教育影响的。巴马的生态养生旅游发展应重视对当地居民的教育。旅游对于贫困落后地区来说属于新生事物,只有通过旅游宣传教育,才能使社区居民对旅游和旅游业有足够的认识,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旅游意识,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愿望。当他们观念发生了改变,其行为自然跟着发生转变,对旅游的参与就会由起初的被动参与生态养生旅游服务转变为后来的自觉参与旅游服务和管理。同时让他们知道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能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激发他们参与旅游发展的热情,并主动保护好旅游资源和社区环境,形成生态养生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态势。

4.3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能力受其綜合素质的影响,居民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又直接影响参与者的受益程度。如果社区居民光有参与旅游的热情而缺乏参与旅游的能力,同样不能实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目的。巴马目前的社区参与主要是依靠经营农家乐或在景区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清洁工、服务员、治安管理员等工作人员。这既影响了社区群众的利益分配,同时也极不利于生态养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持巴马生态养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社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旅游参与能力。而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教育和培训。政府可委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或地方高校等单位对社区成员进行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旅游规划、餐饮管理、服务礼仪、经营方式、旅游交通、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的旅游专业知识培训,力求使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社区居民都能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参与旅游发展。并在社区居民中精选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年轻干部,经过培训后进入旅游领导班子, 使社区参与多元化和全面化,社区居民在旅游各项工作中也会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培养社区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开发利用社区资源的水平也相应提高,使得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高俊等.生态旅游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

[2]马勇,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5]潘琦.广西红水河文化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

[6]潘建民,杨昌雄.广西发展特色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全方位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1(4).

[7]邱云美.封建林.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与措施[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6).

[8]周鸿,黄良宣.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参与式农村社区发展模式探索[J].

[9]蒋艳.关于欠发达地区社区参与旅游收益分配的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