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机械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时间:2024-05-19

宋文歌 何东伟 邱鹏飞

【摘 要】目前,各省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各高校建设校外实践示范基地,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指标以及合作模式。针对机械类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而言,对口企业多,专业需求量大,合作空间广。加强与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打造示范性实践基地建设,进而与企业合作共赢,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学生,是机械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目标。

【关键词】示范基地;合作模式;合作共赢

中图分类号: TB48-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2-007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33

0 引言

所谓机械类专业,包含机械工程、機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工业设计等专业。这些专业大多属于宽口径专业,目标是培养能在机械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研发、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大部分高校的机械类专业都要求学生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前沿发展趋势,而要真正意义上达到这些目标,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不可或缺。

目前,各高校机械类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类课程主要有:生产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而这些实践类课程的实施都需要校外实践基地的大力支持。随着项目申报、企业税务和科技奖励等相关政策的影响,以及在技术更新与人才需求等自身企业发展的刚需下,国内很多企业也趋向于与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在合作中与学校各取所需,形成良性互动和发展。

1 校企合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模式:

(1)高校学生前往企业参观模式。对高校而言,此类合作模式的目的是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等实践环节,即完成既定培养计划的要求。对企业而言,可以增加社会知名度,让更多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了解企业。但仅限于了解,给学生一个印象,知道这个企业是做什么的。走马观花式参观,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企业各种工艺流程以及专业知识。这种模式是最简单的合作模式,学校、企业投入都相对较小。就效果而言,仅为完成任务而安排,无实质性成果。

(2)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短期(半个月左右)或长期(2个月以上)在企业里面参加实习工作。对学校而言多为了完成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对企业而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优秀毕业生,长期实习的学生可以转化为未来企业优秀人才,短期实习对企业帮助不大。

(3)开展校企项目合作模式。企业提出一些生产需求,学校派出以教师科研团队参与,学生则以科研团队成员方式参与。学生一方面可以积累企业实战项目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等学习任务。企业能够以低成本解决企业技术瓶颈,实现设备优化,产品更新换代等快速高效效益。

(4)联合共建实验室模式。这里的企业多为输出实验设备(教学软件)或科教仪器企业。企业的产品本来就是针对高校需求。学校为了专业实验室建设提出需求,企业捐赠全部或部分教学设备仪器(软件),以企业命名实验室,完成高校基本的教学任务需求。这种模式目前较多,短期企业虽利润不多,但是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联合培养的学生对企业认可度高,由于对实验设备(软件)熟练操作,毕业后成为企业骨干力量后可能会进一步采购企业设备,实现长期的发展。例如SolidWorks是达索系统(Dassault Systemes S.A)下的子公司,专门负责研发与销售机械设计软件的视窗产品,该公司与国内众多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机房),软件免费提供给高校教师、学生使用。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所在企业就会有需求购买对应建模软件。短期来看,企业共建实验室(机房)前期投入很大,但是效果很好,有利于品牌推广。高校里教师一旦熟练使用,以企业的设备(软件)为教学内容,会长期使用,不会轻易更换。

(5)联合培养模式。企业与高校签订联合协议,制定具体专项培养计划(学分),企业派遣优秀工程师或教师团队到高校授课。教学内容上以企业需求为主,目标明确,就是为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学生方面,就业与学习接轨,缩短实习期限,不用走出高校,即可学习企业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企业不用解决学生住宿、实习安全、实习工资、培训场所等问题,学校也乐意看到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6)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是指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机衔接、统筹安排,将三个阶段的时间提前,并融合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状态,负责完成8—10名学生三个阶段的全程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能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毕业实习难、学生毕业设计创新不够、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对学校也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等问题。于企业能节约员工培训时间,节约企业成本,招聘到更多优秀员工。一体化模式是一个三赢的模式。

2 机械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案例

下面以某地方高校(独立学院)为例,列举几个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嘉兴某橡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

学校与A公司合作开始于2010年,A公司是一家日资企业,该基地的面积、空间、结构布局科学合理,安全、环保符合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软硬件设施完善,满足教学需要。出于社会责任感,企业找到学校,希望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生、学业优秀学生等。2010年至2018年累计发放奖学金56万元,资助学生240余名。2010年至今,一直提供机械类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项目。2015年,有4名同学通过面试进入该企业实习,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项目合作,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为企业生产项目实际课题,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学生非常满意,学生对企业各方面待遇也比较满意,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经过4年,目前仍有2名同学留在企业,学生即将提拔为科室负责人。

合作八年来,双方还开展了联合申报校级校外实践基地(获批),省级校外实践基地(未获批),2018年学校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撰写《金工实习教材》,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共同指导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

(2)上海某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

学校与上海某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始于2014年,合作始于B公司录用了学校一名已毕业学生,学生踏实认真,在企业成长极快,改变了B公司对于独立学院类高校的看法,在用功成本增加的背景下,找到学校,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人才资源支持。于2014年开展了第一次合作,B公司到学校,通过宣讲会的形式选拔了10名同学,该10名同学同样采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经过4个月的时间,最终有7名同学留在了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之后2015年,又有10名同学进入该企业,学校毕业学生占到该部门所有员工的60%。后来由于企业薪资待遇等各方面原因(学生反馈),学生陆续离职,目前仅剩3名学生。通过联系跳槽后学生,由于在企业得到锻炼,在项目中成长迅速,跳槽后工资待遇很多都翻倍。该类型企业,基本工资待遇一般,工作比较辛苦,学生能够获得丰富项目经验。

(3)嘉兴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公司)

嘉兴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企业规模不大,产品比较单一,由于产品技术上有提升需求,于2017年找到学校,希望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该合作方式得到公司领导大力支持,一起联合申报市级科研项目(未获批),未获批原因主要由于该企业当年度有安全事故,一起联合针对产品进行研发,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合作形式一度良好。后来由于企业主要对接人员离职,合作目前处于停滞状态。该合作方式较单一,企业对学校人才需求少,由于工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不大,学生对企业也不感兴趣。

(4)某市(县级市)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D局)

某市(县级市)经济实力雄厚,全国百强县前列,该市经济开发区目前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区内已有日本电产、JFE、日新制钢、日清食品、夏普、丸红、伊藤忠、铃木、三井物产、丰田、三菱、森永、韩国三星、SK、浦项制铁、美国嘉吉、巴西石油、法国FM、瑞典SKF、德国德西福格、波勒、伊维氏等众多知名企业投资落户,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有18家。截止2015年底入区企业达10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超300家,投资总额约45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该市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要为开发区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该开发区企业众多,人才需求旺盛。2017年与学校建立合作,每年到校开展专场招聘会,集中组织并展示该开发区企业供学生选择。目前正积极酝酿成立特色订单班。目前这类与政府人社局开展的多企业+学校的合作模式较少。合作两年来,效果显著。

3 机械类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思考

目前各省也出台了一些文件,鼓励各高校建设校外实践示范基地,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指标以及合作模式。如: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实践项目,共同指导实践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共同管理实践过程,共同评价学生,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注重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工作状况,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建设能实现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校内模拟训练和校外真实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实验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资金使用等规章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校企深度融合,构建一套完整的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共同开发系列课程、教材和实训项目库;实践教学成果丰富,有校级教学(课堂)改革项目等。

机械类专业具有特殊性,主要服务于制造类企业,而制造类企业目前短板在于研发相对薄弱。这类企业薪资待遇一般,工作较辛苦,往往不受学生青睐。学校是培养人才,而企业需求人才,作为学校,要积极对接企业,谋求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质校外实践基地。

【参考文献】

[1]庞丽丽.高校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新西部(理论版)[J].2015(3).

[2]邱鹏飞.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科技视界[J].2016(1).

[3]周庆元,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0(3).

[4]李剛.SolidWorks软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机械管理开发[J].2018(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