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学习绩效研究

时间:2024-05-19

王春媚

【摘 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在线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拓展深化教法学法及配套改革,促进形成网络化、全时空、交互式、多样化的教育新模式,并探索提出适应职业院校特点的在线教学实现与有效的学习绩效管理途径。

【关键词】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学习绩效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8-008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8.037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in detai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bri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online course platform in Vocational colleges,aiming at 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effectively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supporting reform,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a network,all-time, interactive and diversified new education mode,and exploring the proposals.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nline teaching and effective learn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pproach.

【Key words】Online course;Blended teaching;Teaching mode;Learning performance

1 研究背景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都已开展了基于在线课程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1],在线开放课程的关键是学以致用,如何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优质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在线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在线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旨在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拓展深化教法学法及配套改革,促进形成网络化、全时空、交互式、多样化的教育新模式,探索提出适应职业院校特点的在线教学实现与有效的学习绩效管理途径。

2 相关评述研究

在线课程起源于远程教育,经历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MOOCs、SPOC等发展历程,现今主要指在线开放课程。下线课程不是简单的教育在线化,而是代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是技术推动教育产生革命性变革的基础[2]。今年,许多专家学者和教师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其中以在线开放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居多。但大多数基于在线教学实践的研究成果仍停留在表面,真正具有普适性与操作性、满足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较少[3],且已有的教学模式大多缺乏对学习者学习绩效考核的有效机制的研究与讨论。

贺斌等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SPOC的“时间—空间—学习形式”的关系结构,指导SPOC在高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是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的创新实践[4];徐真提出将大学生在线学习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在线学习准备阶段、在线学习开展阶段和反馈与评价阶段。然后,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中,在线学习者的不同学习特点及学习需要,制定相应的动机激励与保持策略[5]。李小娟等提出了四点提高在线学习绩效的策略,包括注重在线学习环境、强调目标—任务—技术匹配的线上活动设计、注重教师参与指导、改革学习评价内容[6]。

分析已有研究发现,尽管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学习绩效管理的研究在不断丰富,但仍存在教学模式可操作性不强、实践打折扣、成果不深入等问题,而在线课程学习绩效方面也普遍存在教师缺乏课程管理权利、学生自主学习受制约、考勤考试制度僵化、学习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此外,多数研究是从不同理论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理论演绎或经验总结,且大多为学校层面、课堂层面。可見,现阶段关于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的实践较少,真正成熟的实践模式尚未形成;而从课程视角出发,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实践的则更为缺乏。

3 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该模式由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部分组成。其中教学流程是核心,师生活动是为提高该模式的可操作性而针对对应教学流程的相应环节而提出。通过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模式的有效性,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持续进化。

第一阶段:线上学前准备

1)教师确定初始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规划时预先确定教学性目标,也就是预先规定学生在学习后应该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等,因为表现性目标不可能与教学性目标完全对应,因此教师在确定初始教学目标时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使教师在后期关注课程目标需求时,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2)学生熟悉资源并初步生成。在教师分析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现有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内容相结合,发布适量的课前任务。每个学生带着任务去认真研读学习资料,展开思考,对自己思考获得的内容进行记录,获得初步的生成内容,这里的生成内容既可以是自己对于学习内容的想法,也可以是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将生产内容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心得”类栏目里。

第二阶段:线下课堂学习

1)教师知识讲授,学生建构生成。线下的课堂学习,教师有针对性地对重难点进行讲解,运用多媒体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且对课前任务中收集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解释。学生通过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新构建相关知识的体系。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产生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生生交流、协作沟通彼此的想法,完善认知,将想法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的“学习笔记”类栏目里。

2)发布课后任务。当学生将一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后,就需要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应用。教师向学生阐明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并且以小组形式认领任务。教师设计的话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并且话题要能够留给学生一些“空白”,让他们有思考和分享自己想法的空间。

第三阶段:线上协作任务

1)协作生成,求同存异。课后时间的安排问题导致学生很难经常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安排小组任务,因此采用线上协作的形式完成课后任务。前两阶段学生已进行独立的思考,并生成自己个人的想法,在小组成员的在线交流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并从同伴的想法中获得灵感,补充自身想法的不足之处,将其记录在平台“学习成果”中。

2)监督引导,评价反馈。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時候,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监督引导,若发现学生思考的方向产生偏离,要及时提出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生成提供反馈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在成果汇报之前对自己已生成的内容进行完善。

第四阶段:线下成果汇报

1)分享成果,获得评价。教师安排学生的成果汇报,学生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提出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组间,其余的同伴可以对分享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方案,帮助学生完善认知,更新“学习成果”。

2)促进内化,引发反思。教师对每一份成果汇报全面细致的反馈和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第五阶段:线上学后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使用平台各环节的“点评”功能,从多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地生成,课程获得动态的发展。

2)生生互评与自我评价。学生从交流协作的学习活动中认识并了解彼此的学习状况,能够从旁观者和协作伙伴的角度对同伴进行“点评”。

4 在线课程学习绩效研究

通过混合式教学实践,对高低不同的绩效结果的学习者的进行比较与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

1)在线课程学习绩效与学习者线上线下交互程度显著相关

通过分析线上课程中学习者的交互行为,我们看到,学习者不仅仅要实现教师预设的初始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成为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的学习者。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资源分享、推送、订阅、引用等方式进行观摩与初步的资源生成;随着学习的推进,为满足学习需求,学习者将自觉进入深入的交互阶段,如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自评、互评等,从而进行了实质意义上的交互化学习活动,建构社会化学习方式。通过对预设学习目标的交互参与及贡献,进行知识的生成,推动学习者逐步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创造。

2)在线课程学习绩效与学习者自主建立的学习通道的数量、质量密切相关

学习者的学习内容通过在线平台的交互功能不断拓展,学习绩效高的学习者不断的积累在线学习经验,是自己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捕获的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进而建立起更多的学习通道,也更加促成了深度交互和知识创新。

3)在线课程学习绩效与学习者的知识生成、知识贡献密切相关研究认为,知识具有动态性、隐性和生长性,只有建立更多、更优质的管道,才能联通高品质的知识网络,进而产生高品质的知识分享与创新。[7]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习者的学习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逐步发展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并伴随学习者的交互行为逐渐复杂、深入。

5 结论

在线课程混合式教学整合了线上学习和线下讲授,把传统面授的优势和信息化学习的手段相结合。在“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越来越成为常态,在线课程学习绩效研究也逐渐被研究者关注。

本研究尝试构建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框架,对在线课程学习的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后续的研究将把混合学习的绩效评价指标予以详细设定,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生成、检验评价体系。由于混合学习的具体实施情况不尽相同,开展混合学习绩效评价难度很大。后续将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使评价过程更科学、公正、完备。

【参考文献】

[1]李红英,丁建党.工程类本科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4):3-8.

[3]孙雨生,程亚南,朱礼军.基于MOOC的高校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65-71.

[4]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9.

[5]徐真.大学生在线学习动机的激励与保持策略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2016.

[6]李小娟,梁中锋,赵楠.在线学习行为对混合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9-85.

[7]王志军,陈丽.联通主义学习中教学交互研究的价值与关键问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5):47-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