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付效梅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衣食温饱的需求,而是努力拓宽自身视野、追求生活的美与享受。生活观念的改变和对教育工作的发展与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不断结合实际的教学效果采取更为科学、先进的改善措施。本研究针对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探讨,全面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针对性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4;J5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4-0088-002
0 前言
高职院校开展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具备艺术设计与创作能力的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产、管理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项目化教学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断改进与完善中发展出的一种教学策略,本研究针对其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详细探讨,总结了较为有效的改革措施。
1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现存的具体问题
1.1 就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高
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还存在较多不足,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就是实际就职教学的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高。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较为明显的起色,但是由于社会和管理工作人员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偏见,我国大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普遍不高,不仅严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而且也极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长远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与其它专业相比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其既要求任课教师熟练掌握艺术设计与创造的专业知识,也需要老师有相对丰富的设计工作经验,在项目化教学的课堂上,老师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针对性的设计工作经历帮助学生更充分理解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创造艺术设计作品。但是实际任课的任课教师往往是直接毕业后就被聘为任课教师,虽然掌握了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并没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不能很好地运用和实践项目化教学,教学效果也远远不能达到早期的预想目标。
1.2 學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
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也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都没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较为宽泛、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没有老师和家长的束缚时,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应付课堂教学工作,缺乏对专业知识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不仅不能有效锻炼和培养自身的设计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且也不利于后来实际参加工作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项目化教学是指在计划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任课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完成要求的教学项目,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使老师和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实现共同成长和发展。但是由于学生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不能主动参加设计、创造工作,既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锻炼和成长,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1.3 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选择范围不够广泛且缺乏代表性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艺术设计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是出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以及企业招揽人才的规划等目的,虽然教学工作者和企业管理工作人员都对教学项目投入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实际参与项目学生的自身能力所限,教师在选择教学项目时有诸多考虑,往往只局限于艺术设计创造过程的部分工作,并不能有效发挥项目化教学方法对学生发展和成长的关键影响。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选择范围不够广泛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无法普及应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而选择的教学项目缺乏代表性也是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优化措施
2.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就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不可否认,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认识的不到位或相关经验缺乏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结合问题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改善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培养出设计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培养就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毫无疑问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虽然项目化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了选择、做主的权利,但是任课教师仍在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上占据着较为明显的主导地位,就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直接决定了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践效果。所以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这个问题的关键性,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强调任职教师文化水平的同时,也应更加重视教师的专业素质,聘请有较为丰富的艺术设计实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人才,创建出一支专业实践能力较高的教师团队,从根本上改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效果。
2.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是从外部原因入手、较为有效的改进措施,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则是侧重于改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内部影响因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往往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能动性地将被动化为主动、积极探索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中的未知领域、形成自身对艺术设计较为完善的认知,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加快对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掌握。选择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普遍不高,因此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分别从两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通过举办比、学、赶、帮、超等类似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创造出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任课教师也应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不再刻板地讲解PPT或照读课本上的知识,在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指导下,选取生动、有吸引力的教学主题,从主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扩大专业项目化选择范围,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其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为项目化教学主题的选择范围小、缺乏代表性,项目结束后的教学考核工作也不够严谨。因此任课教师除提高自身和学生的专业素质外,也应积极改革和创新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法和考核制度,扩大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选择范围,不再只局限于艺术设计个别工作流程中,而应不断深化项目化教学的主题,侧重对艺术设计的整体认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项目化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应结合教学工作的具体流程进行有效的完善,不能再仅依靠简单的纸质版记录和报告进行整体的评价工作,结合艺术设计创作项目的不同阶段,设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定期检查和监督项目流程,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加老师的教学指导任务,充分保证项目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模式和教学设想
3.1 借助日本“模块单元制”建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
结合上文总结分析出的针对性改进措施,本研究也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课程模式和教学设想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划。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不仅仅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更注重学生个人艺术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日本“模块单元制”是目前较为通用和适合的课程任务安排模式,通过将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目的按照时间尺度分成不同阶段且易于实现的教学任务,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课习惯分别安排每个学期的教學任务和课程内容,合理且严谨的专业课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也可基于专业课程的安排情况对应设计项目化的教学主题,辅以有效、合理的教学实践内容及时巩固学习过的专业知识,有力保证艺术设计专业实际的教学效果。
3.2 借助“双导师制”建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想
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工作都有较明显的特殊性,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和校企联合教学的优势,设立双导师制,完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设想[1]。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实际进行基础的专业知识学习之前都会被安排一名专业的任职教师,辅导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中疑惑。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应侧重各种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所以除教学导师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还应适当安排相关企业的专业设计员作为技术指导,提供学生专业设计技巧的辅导和教育,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即将面临的社会工作。
3.3 借助校企联合优势建立实训基地
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项目化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应用还可以通过借助校企联合优势建立实训基地,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和发展,提高项目化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与本科教学目标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更注重学生工作技术的掌握和操作,所以高职学校应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安排项目教学主题、建立实训基地,提高学生艺术设计的创作动手能力。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是近些年随着我国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对美的追求日益增加而新发展出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出了一批设计能力强、技术娴熟的创造性人才,为我国艺术设计与创造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能力。但是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认识的不到位以及工作经验匮乏等,其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具体的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明兰,廖建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171-173.
[2]高玉萍,刘玉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研究,2011(29):44-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