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巧用突发事件 打造化学精品课堂

时间:2024-05-19

杨永明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上好实验是教师工作职责,但在课堂上,有时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师若能巧妙事件,将学生的思维或兴趣引向事件的另一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突发事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能否从突发事件中发现有用素材并加以利用,使后续课堂更精彩,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突发事件;提炼素材;精品课堂;探讨

化学实验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实验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让教者防不胜防,不过,若教者能机智巧妙的利用这些事件,将学生的思维或兴趣引向事件的另一面,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能否从突发事件中发现有用素材并加以利用,使后续课堂更加精彩,是教师应尽力做到的。本文摘取实践中的几个案例,写出来与广大同仁们探讨。

1 实验中的突发事件

1.1 氢气燃烧爆炸实验

取一个底部有小孔的塑料瓶(原是盛装豆腐乳用的,容积约500mL),收集满氢气,教师按教科书的要求进行演示操作。开始看到淡蓝色火焰,过一阵听到巨大的爆炸声,但是塑料瓶并没有弹起。我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是因为我用手将瓶子按住。在学生的要求下,我进行了第2次实验:用纸团将塑料瓶底部的小孔堵住,瓶口朝下,将导气管直接伸进塑料瓶内收集氢气,因时间关系,没有等到收集满,在学生的要求下,我用火柴点燃,立刻听到巨大的爆炸声,同时,塑料瓶被气浪顶起重重地打在天花板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现象惊呆了,全班学生被惊呆了。值得庆幸的是当时没有打在灯管上,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确保这个实验安全,又能看到明显的现象,如何对这个实验进行改进?这个问题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将你们的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1.2 镁带燃烧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化学理论,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确信定律的正确性,教科书安排了四组实验,经实验验证,前三组实验没有问题,第4组镁带燃烧后,我把得到的物质连同石棉网一同放到天平上,这一端明显升高,说明反应后质量减小,连教室最后排的同学都能看到天平两端不平衡。氧化镁的质量“小于”镁的质量的猜想得到验证,这一组的同学兴高采烈。此时,其他两组尤其是猜想“大于”一组的学生提出质疑,其中一个学生说,实验前只称了镁带,并没有称氧气,经反应,氧气加了进来,所以反应后氧化镁的质量怎么会小于镁的质量呢?“大于”组和“小于”组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双方互不相让。终于一个“等于”组的同学出面进行调解,建议让老师进行评判。此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用目求注视着大家(以示征求意见),全班同学都同意这个建议。两组同学都有正确的一面(我说)。同学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所以,同一件如果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观察,就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解释说),我们在观察实验现象时,一旦出现与事实不符时,要分析产生的原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观察的现象是什么?充分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1.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由于学校搞建筑,因此,校园内的戈壁石随处可见。一次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学生帮我收拾实验用品回仪器室的途中,其中一个学生随手将用过的废液倒在一堆沙石上,顿时直冒气泡,学生问我这是为什么,我启发道: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二氧化碳(学生答道)。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应该属于哪类?(我追问)学生一时不能回答。你可以抽空到网上搜索一下,整理好答案后再回答(我建议道)。过了两天他跟我说:“网上说,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碳酸盐。”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下可好了,我们再做这个实验时,只要抓一把戈壁石就可以了。”是这样的吗?你随便拿上10粒跟我到实验室试试看。他挑了10粒大小差不多的跟我到了实验室,洗净后逐一放入盐酸中,最后只挑了1粒是碳酸盐的。

2 启示与反思

教育安全是头等大事,课堂上谁都不希望突发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教学事故,但有时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问题的关键是,在事件一旦发生的情况下,我们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或巧妙地利用这个事件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2.1 氢气燃烧爆炸实验

这个事件,应该说不仅在我一个人身上出现过,除非不做这个实验,只要做就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新手。它给我的启示是在课前应多演示几次,并且要更换不同条件进行演示,以便找到最佳的实验数据指导课堂教学。同时我因此也得到启发,制成了“氢气爆炸演示”装置,我给她命名为“氢气爆炸演示器”,我相信:不仅我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件,我的学生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因为它的发生,震憾了我们的心灵,印象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脑海。

2.2 镁带燃烧实验

案例2这个事件,没有做过实验的人,都会认为燃烧后的质量大于燃烧前镁带质量,但只要做过这个实验人都不会这样认为,因为这个实验如果不改进是不会成功的。由于这个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小于”组与“大于”组的激烈争论,在两组学生激战不休,期待具有绝对学术权威的老师进行裁决时,教师又以“都有正确的一面”这个看似矛盾的表态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接着教师用一个小故事作比喻,使学生理解了“都有正确一面”的辩证道理,最终达成共识,使课堂顺理成章的转入要探究质量减小的原因、白烟的成分及如何收集白烟等教学环节。同时,网络资源又为课堂延伸起了重要作用;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

尽管教师再三强调,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违反操作规范是屡见不鲜的事,教师要善于从这些违反常规的操作所导致的后果或产生的现象中发现有用素材并加以有效利用,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育机智。本事件没有造成伤害,但我不失时机的抓住戈壁石遇到盐酸冒气泡的现象将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猜想戈壁石的可能成分;上网查寻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除了戈壁石能作实验代用品外,生活许多废弃品也能作代用品,就看我们平时是否留意过。

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戈壁石有了初步认识:某些可以作为我们实验室里代用药品,有些还具有欣赏价值,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及化学能为人类造福等思想情感。

总之,化学实验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这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不是唯一途径。网络资源,信息技术手段同样达到上述目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还具有实验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整合起来共同为课堂服务。

[责任编辑:杨玉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