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王 静 董亚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时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资本市场的融合使人类不知不觉步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时代。资本与市场的跨国交流引发人们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众所周知,教育与经济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经济社会的变革对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教育也被烙上了国际化的烙印。
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教师素质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就坚持“以师资为努力奔赴之第一事”[1]。Ginkel[2]也曾经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强调国家间学生的流动,更重要的活动在于教师和研究者的流动和交流。”
2011年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河北省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并明确提出要“提升国际化水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在政策的引领下,我省在推进教师国际化进程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在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高校虽然树立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但是在普通教师中还存在国际化意识淡薄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容易受传统办学观念禁锢,导致定位倾向于本土化,错误地认为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履行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职能,殊不知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然成为了高等教育的第四项职能。
伴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高校国际化工作,尤其是教师国际化已然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层和外事部门忧心的问题,而应被列入全校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当中,并需要全校教师的共同参与。毋庸置疑,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主要取决于领导的决策,只有管理层高屋建瓴的做好引领工作,明确师资国际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对于学科长远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重要作用,才能做好长期规划,制定科学的战略,全面系统的为高校在国际化浪潮中的发展掌舵。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要使国际化意识深入人心,如种子一般植根于每日的教学、科研,则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毕竟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国际交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国际化工作。因此,各学院和每位教师都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落实学校的规划,真正融入国际化的教学和科研中来。要实现这一目的,高校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激励机制,创造国际化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参与交流,提升自我。
高校教师国际化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高校用于国际化的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在线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朱国斌[3]教授在介绍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经验时曾指出,“一所教育机构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综合的硬件系统支撑应包括:在线图书馆,校园网和语言中心等,否则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化”。另外,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交流中心的经费预算也明显不足,缺乏明确的拨付指标与重点建设项目的支持、重大成果的奖励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动经费。
经费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少。河北是教育大省,但在众多高校中,只有分校设在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直属教育部,其它的都是省属或市属院校。缺乏相关部委资助,政府投入也很有限。有数据显示,我省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仅为北京的1/4,上海的1/3,江苏的1/2,制约了高校国际化的进程。很多高校,尤其是普通本专科院校用于国际交流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校拨款、留学生创收、汉办拨款,渠道有限。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在规划中要设立专门经费预算用于满足国际交流需求,每年要设立校级和院级专项基金,保障对外交流持续不间断的有序进行。同时设立校长基金支撑涉外重大项目、成果及突发事件;设立校级留学基金,鼓励中青年教师短期专业研修和优秀学生留学交换。可以适当依靠国内外一些基金会和民间教育、学术组织、企业团体等,或者吸引省内的跨国企业加大对高校的科研等项目的投入或金融方式融资。以此来拓宽国际交流资金来源,建立高等教育投资的新机制,满足教师和学生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求。
尽管我省高校在留学生、外籍教师数量,派遣留学生和教师对外交流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交流的手段略显单一。建议继续拓宽交流渠道,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是很有效的途径,可以拓宽师生视野,更新专业前沿知识。建议建立短长期讲座交流机制,确保交流有序进行。还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参与国际会议、提高科研能力。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建立境外实验室,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发科研项目。除了与个别高校建立友好往来,还可以与国际性高校联盟建立联系,有力保障师生国际交流互访。并通过与国外的公司、政府、民间组织建立联系,寻求合作可能。其它有效的交流渠道包括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提高学校图书馆外文图书和数据库数量,利用免费的网络公开课程、教育延伸项目、教育平台等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推广汉语教学、承办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利用知名教授和学者的国际影响力,通过他们的高端引领作用,争取与更多的国际知名学校建立联系,探索实质性学术和科研的合作关系,如引入国外知名教授学者来校进行短长期讲学,担任名誉教授,与国外院校合作科研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力争通过合作,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生作为后备力量,在国际舞台上为有识之士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展现自己的风采,彰显学校的实力。同时还要看到具有海外留学和培训教师在推动师资国际化工作的巨大作用,通过他们与留学学校,导师,机构的联系为学校教师对外交流提供更多的渠道。
要真正提高教师国际化工作的积极性,除了要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教学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毋庸置疑,扫清他们的语言障碍首当其冲。其次,还要提高他们交流的软实力,即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审视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能力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多元价值观。
在高校建设中,师资建设对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尖端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科研国际化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高校国际竞争力。
[1]王杰宇.甘肃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7.
[2]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3]朱国斌.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经验[C]//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31-23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