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王镛先生山水画中看“新文人画”思潮中“递弱、代偿、衍存”的哲学原理

时间:2024-05-19

李莹波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首先在写这篇小文之前,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在中国画这方面,我是特别关注文人画现象的。但是,我们知道,标题中的“新文人画”又绝不等于传统的文人画,而光从两个概念的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肯定有莫大的联系。当然,我对“新文人画”关注的程度远不如传统文人画关注得多,所以,新文人画作为一个美术运动、思潮的代表人物,我其实也没有一一认真研究过——除了其中我特别喜欢的几位外。这特别喜欢的几位当中,有一位便是王镛先生。

先谈谈新文人画。

新文人画,即“中国新文人画”指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

1986 年北京画家边平山经常同福州画家王和平、河北画家北鱼在边平山先生的“平山书屋”聚晤聊天,由于在艺术见解和追求上有许多共同之处,故萌发了发起中国画联展的想法。后又与南京画家王孟奇、方骏等商定,由天津画家霍春阳在天津美院展览馆操办此次展览,这样,便是“新文人画”的开端。后来全国各地的画家如:朱新建、李老十、王孟奇、胡石、刘二刚、王镛、徐乐乐、朱道平、陈平、田黎明、江宏伟等响应并加入进来,成为一种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新文人画”同“85 新潮”、“星星画展”等成为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中国艺术史的辉煌一页。

进入21 世纪,“新文人画”画家群体已成为中国国画界的主导和中坚力量。

以上的百度词条中关于“新文人画”的简短介绍。从以上有限资料可以看出,“新文人画”的“新”,其实就是时代的新,它标榜的内容,其实还是落在“文人画”这个命题上。由于从“新文人画”运动产生的背景来看,它是与“85 思潮”等当时最流行、最前沿的美术思潮背道而驰的一股“保守”的力量,所以它的内涵势必相对狭窄、含蓄,其偏重继承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当然,它也不是简单复制传统文人画,而是提倡在传统基础上的继承。至于这种思潮在当代美术史上的作用到底是积极的还是反动的,是进步还是倒退,据我说知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当然也不会有定论。我们姑且不去管它,只需要强调的是,它对于我个人来讲,意义是积极的,深远的。这样就够了。

王镛先生就是当时“新文人画”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先生书画印全能,艺术修养全面高深,本质上就具有传统文人的文化气质,所以,先生的这种艺术主张就不足为奇了。下面,我就我稍稍熟悉点的先生的山水画谈谈我对这个运动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1)相对于日新月异、波涛汹涌的现代思潮来说,传统文人画走向没落不可逆转。这种“递弱”的趋势是必然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近代社会的巨变,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巨变。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后,对世界各地文化艺术的冲击尤甚。对一些新文化区域的文化冲击可以说是洗劫性的革命,而对根基深厚的传统强势文明区,也可以说是暴风骤雨式的。中国正好处在百年积弱的社会形态的末期,刚刚走出封建专制的阴影,“五四”后新文化运动的风头还没退去,“十年浩劫”后传统文化正好一蹶不振,而“后现代”思潮来得正是时候。西方文化一前所未有的巨大优势占据传统文化固有的版图、吞噬改开以来数量庞大的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心。可以说,传统文化的递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是“递”得太剧烈了,甚至可以说是“遽弱”。

“新文人画”思潮则是在那种文化逆境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自觉的卫道士似的反抗。从文化意义上讲,它避免了一个文化传统的遽然断裂,保持了当代文化的多样性,是值得肯定的。它在自发地保持传统文化延续性的同时,也在自觉地创新中保持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活力,避免了走向“伪文人画”的极端。

作为时代潮流中的风云人物,王镛先生在对传统文人画精神的继承上,那些观念是在递弱状态下的必然表现呢?

传统文人画程式化语言的打破,这是必然的。尤其是传统山水画,受到明朝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提倡以及清初四王以来的大力发扬,形成了僵化的模式。各种树法、叶法、山石的皴法、水云的勾法等等,极尽装逼之能事。这些绘画语言,本来是在历代画家实践中自然产生和总结出来的优秀艺术成果,但是,在过分强调的过程中,最后变成妨碍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后来的画家,已经深染“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的积习不能自拔,完全背离了文人画当初那种解放思想、表现性灵的初衷。在强调自由、强调个性的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看起来固若金汤的文化堡垒自然被冲散得七零八落。对于新文人画来讲,这种冲击之强,僵化的程式语言是不得不弃守的阵地。所以,“新文人画”运动中的山水画家,在传统文人画程式语言的打破上都做得比较明显。

2)新的思潮取代一部分旧的思潮,这是历史的必然。

虽然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外来的和尚确实还是有些会念经的。我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往往不排斥外来会念经的和尚。历史上我们的文化就曾成功地吸收了外来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比如汉魏西来的佛教文化。当然,轰轰烈烈的现代以及后现代思潮席卷全球,必然有它优秀的成果,所以,我们合理吸收其中的精华,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自身的加强。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代偿的结果。王镛先生的山水画,哪些方面是“旧瓶换新酒”的表现呢?西方当代思潮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思想是强调个性的表达。在王镛先生的作品中,这种“颠覆传统”式的“个性”是不明显的,但是不代表他不重视。其实,了解先生山水的人,往往一眼就能从众多名家中分辨出他的作品。比如就其位置经营上来说,王镛先生的山水多借鉴西方构成意识,爱用点、线,平面化处理画面,弱化空间层次,避免了传统山水画构图中的一些死板的模式。

3)传统文人画思潮经过一段时间沉淀、蜕变后,一部分精神得到了继承,但一定是换了一种新的面目的。传统文人画讲究气韵、意趣,通过书法、诗词、用印等流露文人的思想,绝不是唯技法论。传统文人画经过时代的洗礼,首先在思想上就摈弃掉了许多糟粕,体现在“新”的方面就是加入了新的时代元素。但由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一贯性,有些时代元素,实际上是从传统元素里改头换面而来的。比如诗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但是到了当代,很多场合会被新诗取代。但是,无论是新体诗还是旧体诗,其实文人骨子里那种悲天悯人、心怀天下的情怀是不变的。那么,可以说,当代流行的新诗就是旧体诗“代偿”了的形式。

如今,“新文人画”作为一个特有的艺术运动的概念被提及得越来越少了,它在形式上已经走向衰弱。但它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其影响力还是很大。现在一些新的美术思潮,其实还是在这个思路上的变种。从哲学的角度上讲,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衍存”呢?

[1]苏涛.朝花夕拾——再话“新文人画”[J].

[2]《“新文人画”闲话》文范[J].美术观察,1997.

[3]汪盛伟.灵光独耀 万取一收——王镛先生山水画中的禅心禅境[J].

[4]冯远.文人画艺术对未来中国画发展的影响及其价值[J].美术,1990,10.

[5]百度百科新文人画[O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