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马千里
(武夷学院旅游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变迁的日益加剧,使得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化,更容易引起和爆发一些危机事件。特别是近年来微博的迅速发展,我国步入了微博时代。微博传播的及时性、草根性、裂变性等特点促使危机事件在传播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在新形势下,高校在危机事件面前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相对落后,极易造成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化,损害学生的切身利益,使高校本身的形象受损。因此,如何化解微博时代下高校的危机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建设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调查表明,微博已成为第二大舆情源头,在舆情和突发事件的转移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①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体,这几年发展迅猛。其以140字只言片语的表达,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展示出了它无与比拟的优势。其草根性、及时性、裂变性等特点让原本就复杂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处理上更加困难,给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微博之所以能成为仅次于新闻成为第二大舆情源头有其必然原因,笔者认为草根性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不管是谁,只要有一台能连得上网的电脑、手机或者其它终端,就可以注册微博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微博。这种极强的草根性导致微博的用户良莠不齐,就很容易使一些“害群之马”的存在、活跃于微博之中。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首要的任务就是找到危机事件的源头,才能着手进行化解。而在当今微博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一发生,微博往往成为危机事件传播的主要媒介。如果有人故意发布干扰危机事件的微博,对学校危机事件在寻找“源头”时就产生阻碍,同时也会造成一定范围内学生的不安定现象。
微博客户端在手机等网络终端上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较之以往的高校危机事件传播方式,往往是一人传一人传播开来,容易造成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失真。而且有时候会因为信息传播的延误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微博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结合,使得高校危机事件在传播方面的得到了质的改变,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如果信息虚假或者有人故意夸大曲解事实,就会造成大范围内的人心恐慌和社会对高校的误解。
微博的传播功能主要是依靠微博用户粉丝的阅读和转发实现的,它并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而是一对多、多对多的裂变形式。有学者将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负面信息的发布更为即时和便捷,迅速印发危机;(2)负面信息的聚合力更强,危机扩散更快;(3)衍生新的负面信息,危机不断升级。②所以微博在高校危机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将会使本身就复杂的高校危机事件变得更加棘手。
微博本身的特殊性使高校危机事件在传播上发生了质的改变,给高校危机事件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但是面对这一新兴的形式,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建设微博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对于高校在处理和化解校园危机事件上就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
就目前来讲,高校在校园危机事件这一方面的管理机制尚缺乏专业化和常设的机构来管理。危机发生时,普遍的做法是从相关的职能部门中抽调一部分工作人员组成应急机构来处理,这些人员虽然有些是富有学生工作经验的老师,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仍然缺乏系统的危机事件处理技能。而且临时组建的组织在处理危机事件时往往会出现协调不力,各持己见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到了危机事件的处理及时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微博广泛应用的今天,在国内的高校中,极少有哪所学校有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微博危机事件处理预警方案和机制。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微博的广泛传播,往往是导致束手无策。
微博时代下,高校的危机事件管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挑战,而不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使高校在处理危机的时候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一来可能使学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更严重的影响;二来可能会对学校造成负面的影响,导致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感产生怀疑,对于高校来讲是致命的。所以,如何及时、有效地化解高校危机事件,是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议题之一。
危机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且绝大多数是与学生的生命财产等方面息息相关。对于高校来讲,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和迅速地反应,才能将学生、高校的损失和高校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与其到危机爆发时临时组建应急处理组织,先建设高校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则是“未雨绸缪”,当然在危机发生时,处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在微博上的只言片语便会铺天盖地,如何正确地甄别信息的真假,正确的引导舆情的风向便至关重要。有研究者提出,新媒体时代,必须树立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4小时”法则。③微博时代下,高校工作人员在迅速做好危机事件的处理时,更应该注重微博的信息发布和沟通渠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假如高校危机事件能在爆发之前就监测得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那么无疑是最另人满意的结果。因为高校本身情况就比较复杂,不管是内部还是社会环境都可能会影响到高校本身的稳定。而高校内部的矛盾经常是高校危机产生的来源,这些矛盾往往会在微博上“初露端倪”。假如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建立信息收集网络,将那些分散的、潜伏的信息进行准确判断,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做好危机预防和管理高校,高校危机管理模式从事件响应的反射型,转变为预防、准备、响应迅速、协调综合系统模式,改被动应对为积极防范,已成为现代大学危机管理的趋势。④在校大学生现在几乎人人都有微博账号,越来越多人习惯把自己的心情或者一些遇到的事情通过微博表达出卡,因此微博危机事件预警机制在防控高校危机事件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高校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建设,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改变当前一旦发生危机临时抽调人员组成应急处理小组的局面,组建一支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的队伍,建立在微博体系下的危机事件管理小组。首先,成立校级微博危机事件管理领导小组,可由一名校领导分管,具体由与学生相关的学工部门或负责宣传的宣传部门主管,负责微博危机事件管理的最高决策。其次,要成立危机事件决策小组,由校办、宣传、保卫处、学工等部门领导组成,一旦危机发生,微博蔓延,进行相关探讨,制定对策。三是各二级学院要制定相关的微博危机事件管理工作小组,实时监控学生微博动态,发生事件及时上报。
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还必须具备微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对危机事件的敏感度。学校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对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不能建设一个“空”组织,空有名头而不去落实的组织。
高校危机事件一旦发生,对于危机事件正确的解读,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有助于缓解学生的情绪,避免大范围的人心惶惶影响校园的安定和谐以及社会对高校的负面评价。因此高校就应该设立官方微博,以学校的名义在信息发布上抢占先机,第一时间将真实、权威、公正的信息传递给公众。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D.L.肖在《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指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⑤”
高校校园危机是属于突发事件,但并不是独立事件,高校本身应该明确自身定位,长期保持危机意识,紧绷这根弦。特别是微时代信息传播能力的复杂性更要要求高校不能放松警惕,而应该随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尽量做到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
当危机事件化解之后,并不意味这工作就告一段落,而是要在微博上继续发布相关信息以安抚同学们的情绪。因为危机事件虽然解决了,但是危机的诱因可能还全未消除,或者是同学们之间的心理并未能全部接受,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危机或升级,就需要特别注重危机事件的事后工作。危机发生后,心理救援人员必须抓住黄金时间对受害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尤其是提供心理疏导、人际关系修复等个性化服务;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心理知识交流和心理咨询的微博平台,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多维互动,达到团体咨询和朋辈互助的效果和目的。①
微博时代下,不管是高校还是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和传播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能否有效的化解高校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作用和影响,建立高校危机事件微博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此举不单能够起到“未雨绸缪”,尽量将危机事件“扼杀”在摇篮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发生校园危机事件,微博成为危机事件的宣泄口时,高校能够从容地应对,将损失将至最小。
[1]徐兵,李安英.微博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
[2]钱珺.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应对[J].新闻知识,2010(12).
[3]李鹤.新媒体时代,需树立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N].人民日报,2010-02-12.
[4]叶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
[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注释:
①徐兵,李安英.微博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与舆论引导[J].思想理论教育,2012(21):80-83.
②钱珺.微博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应对[J].新闻知识,2010(12):50-52.
③李鹤.新媒体时代,需树立处置突发事件“黄金4小时”法则[N].人民日报,2010-02-02.
④叶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研究[D].宁波大学,2013:30.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