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氯胺T在总氰化物测定中的影响

时间:2024-05-19

穆宏芳

(固原市环境监测站,宁夏 固原756000)

氰化物为剧毒物质,氰化物进入机体后分解出具有毒性的氰离子(CN-),氰离子能抑制组织细胞内42种酶的活性,其中,细胞色素氧化酶对氰化物最为敏感。氰离子能迅速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结合,阻止其还原成二价铁,使传递电子的氧化过程中断,造成组织细胞窒息。

水中氰化物主要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简单氰化物包括碱金属和其它金属的盐类,在碱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中,氰基以CN-和HCN分子形式存在,二者之比决定于pH,大多数天然水体中,HCN占优势。

自然水体中一般不含氰化物,水中氰化物的主要来源为工业污染。氰化物和氰氢酸是被广泛应用的工业原料,采矿提炼、摄影冲印、电镀、焦炉、煤气、染料、制革、塑料、合成纤维及工业气体洗涤等行业都会排放含氰废水[2]。

国家对饮用水以及排放污水中的氰化物含量均有严格的限制标准。测定水中氰化物一般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由于氰化物在一般水体中含量极微,所以定量检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影响检测结果的可能性。作为参与反应的氯胺T,其在测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关于测定中氯胺T的配制、保存及其用法用量,都需要引起重视。

1 实验原理及试剂

1.1 实验原理

总氰化物是指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Na2-EDTA,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能力比与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色度与氰化物质量浓度成正比。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800W的可调电炉、500mL全玻璃蒸馏器、100mL量筒、25mL比色管,TU-1900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10mm石英比色皿、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

1.2.2 试剂

如方法要求,准备以下试剂:1.00μg/mL浓度的氰化钾标准溶液、0.1%NaOH溶液、1%NaOH溶液、2%NaOH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1%氯胺 T、异烟酸—吡唑啉酮混合液(5+1)、10%Na2-EDTA、磷酸(85%)、过程中,化学试剂均为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

2 实验方法

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8支25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氰化钾标准使用溶液0.00、0.20、0.50、1.00、2.00、3.00、4.00、5.00,各加0.1%氢氧化钠溶液至 10.00mL。得到的结果如表1所示。

2.2 氯胺T对氰化物测定的影响

2.2.1 氯胺T用量对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取5个体积为1.00mL的CN-标准溶液,其浓度为1.00μg/mL,按标准方法进行测定:即分别加入5mL磷酸缓冲溶液,塞好塞子,混匀,迅速加入不同体积配好的1%的氯胺T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混匀。放置3-5min,加入显色剂5.0mL,混匀,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35℃水溶中放置40min,立即在638nm波长下,用10mm比色皿比色,零浓度空白液管作参比,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2。

表1 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

表2 氯胺T用量实验

从结果来看,氯胺T的加入量在0.2-0.3mL之间时,吸光度最大,氯胺T用量过小或过大,均导致吸光度降低。本实验氯胺T用量为0.2mL。

2.2.2 氯胺T储藏时间对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影响

取1.00μg/mL浓度的CN-标准溶液1.00mL,加入5mL磷酸缓冲溶液,塞好塞子,混匀,迅速加入0.2mL配好的1%的氯胺T溶液,立即塞好塞子,混匀。放置3-5min,加入显色剂5.0mL,混匀,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在35℃水溶中放置40min,立即在638nm波长下,用10mm比色皿比色,零浓度空白液管作参比,测定吸光度,并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相应氰化物的含量。两星期内间断性地按上面的步骤用配好的试剂进行试验,期间,将配好的氯胺T储存于4℃冰箱中。结果见表3。

表3 氯胺T稳定性实验

从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标准来看,氯胺T要临用现配,而从该实验可以看出,一周内浓度变化不显著,而储存至第8-10天时检测结果表明总氰化物含量明显降低。因此,氯胺T在4℃冰箱中大约能稳定七天。

3 结论

水中总氰化物的测定是环境监测中必测项目之一。本文通过对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中氯胺T的储藏时间及用量的实验,得出:1%的氯胺T在4℃冰箱中大约能稳定一星期;其用量在0.2-0.3mL之间比较合适。影响水中总氰化物测定的因素有很多,如蒸馏时间、蒸馏温度、吸收液的浓度等,这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实验确定其影响程度,以指导我们准确地测定氰化物的含量。

[1]余超凤.浅谈水中总氰化物的影响因素[J].环境保护,2014,1:5-7.

[2]黄洁娥.测定水中总氰化物的影响因素研究[M].广东化工,2013,13(40):188-18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