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州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现状浅析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4-05-19

黄宇亮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0 前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十年来私人购车的比重和档次在不断提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内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截止2012年底,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208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5308万辆,比前一年增长22.8%。因此导致大部分城市居住区停车难的问题已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居住区及单位集资建成的居住区,多数没有考虑私家车的停放问题。停车泊位的供给增长速度远比不上车辆增长速度,现全国机动车拥有量与停车位之比现状约为5:1,停车矛盾十分突出[1]。

前人对道路交通,特别是铁路和公路交通流等动态交通有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停车问题的这类静态交通的关注则刚刚起步,研究成果不多。因此,研究停车问题,充实静态交通研究的成果,近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研究的体系,是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1 广州市汽车拥有量情况

广州是中国第三大城市,经济发达,汽车保有量巨大。根据来自广东省政府统计局官方网址(http://www.gdstats.gov.cn/)的数据显示,2012年末广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04.1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9.9%;其中乘用车164.69万辆,增长10.6%。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110.28万辆,增长10.7%;其中私人轿车98.52万辆,增长10.9%。停车难问题伴随汽车增长而增长迅速。当前广州众多住宅区的停车位与住户数比严重不符。车辆的增长远远高于停车泊位的增长。小汽车保有量年增长幅度达23%,而新增泊位幅度则只有4%,停车缺口高达49万个。广州的停车难问题,已经到了一个很严重的程度了。

根据统计数据,美国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1,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也达到大约1.25:1。与之相比,广州市停车位缺口非常大。当地近几年兴建的商品房规划的车位非常少,有的户数与停车位之比通常是5:1或6:1,甚至十几比一,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车库或车位。

2 各国关于停车问题的研究成果

汽车在家庭的发展是在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解决汽车问题是实现“美国梦”即住宅迁移到城市外围去。地广人稀的特征使之出现“摊大饼式”的城市形态[2],以及“放射线+环线”的高速公路网。同样的原因,停车问题只是出现在高密度开发的城市中心,而住宅区的停车很少出现明显的问题,因此,关于住宅区停车问题的研究从未被摆上日程。然而,以欧洲、日本、新加坡为代表的人口密集的发达国家,地少人多使他们不得不尽量利用立体空间。住宅停车成为一个非常占用城市空间的问题。因此,西欧、日本比较早就有相关的研究。

汽车的出现,汽车交通的发展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街道的理解,街道己不再是公共场所了,它变成了汽车驾驶的专用通道。改善住宅小区居住环境,使住宅小区免受城市汽车交通的影响是这一时期规划师对交通规划的研究重点。20世纪20年代,住宅小区规划思想在“社区运动”的影响下,规划师们开始考虑建立拥有各种必要公用生活设施的居住建筑群问题,并注意预防汽车给居民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比较有影响的规划思想有1923年佩里的“邻里单位”和克拉伦斯?斯泰恩等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页的“雷得朋体系”[3],他们的思想对后来汽车交通时代的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理论和实践都有很深的影响,40年代苏格兰的交通专家屈普在他的 《城市规划与交通》一书中提出了“划区”来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

欧洲自60年代初开始,许多国家纷纷研究小汽车交通的出路。这些研究主要包括1964年英国交通部发表了题为“城市交通”的《布坎南报告》,该报告被认为是制定小汽车使用的交通环境政策的理论基础[4]。1963年荷兰的波尔关于人车共存思想的荷兰庭院式道路设计的研究,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儿童游戏与汽车停放共存的矛盾,这一思想在1979年美国芝加哥市中心的第阿邦公园小区在规划设计中提出的“交通安宁”的规划思想中得以发展;随后,公共交通、步行交通等传统的交通方式又重新受到重视,Tod(Transit-Oriented-Design)和(Pedestrian-pocket)理论成为“后小汽车交通”时代的研究成果。

3 国内关于停车的研究

在国内,城市出现停车问题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住宅区的停车问题出现得更晚。因此,关于停车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而且主要集中在四个研究方向:(1)停车方式的选择;(2)对汽车使用的相关政策和导向;(3)公共交通;(4)停车指标的制订。对于停车方式的选择,也就是研究“在哪里停”和“怎么停”的问题,对不同停车方式进行横向比较。国内研究者徐多在他的《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调研及对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里对现代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作了阐述。

在20世纪后期国外居住区停车问题中的“公共交通社区”理论对我国建设符合国情的公共交通居住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持,国外居住区交通也已进入了与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阶段,大量公交居住区的建设充分反映了公交至上的理念,这对汽车发展和使用有一定控制作用[5]。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解决我国居住区的汽车停放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多数相关理论的是以定性来进行,对地下停车、户外平台下停车、住宅小区底层停车、集中绿地下停车和多层汽车库进行分析比较[6];在定量方面则提出了小汽车密度概念,并指出路边停放、住宅底层停放等方式,并对不同停车方式进行了经济性比较[7]。

4 广州停车现状调查

目前,广州市的停车现状是:根据服务对象,停车场可分为三大类:(1)住宅停车场;(2)配建停车场;(3)社会停车场。其中配建停车场是指各类公共设施以及政府机关大院、工厂、行政事业单位附属建设,为特定的与之相关的人员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社会停车场是向社会车辆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包括公共商业停车场、路边咪表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等。

当下广州在配建类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建设非常缓慢,二十一世纪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2001年开始,陆续有新的商业区建成配套的商业停车场,但建成速度和数量都不能和城市汽车增加数量成正比。到目前为止,新建成的公共停车场仅有5个,市区现有专门的公共停车场12个、提供泊位3530个。因此,由于私人乘用车的数量大量增加,公共停车场的建设相对来说滞后严重。停车供需矛盾凸现,公共停车场将不是居民车辆的首选停放处。停车难问题已成为全市关注的一个新的城市问题。

住宅小区是居民的生活场所,所拥有汽车的家庭都计划把汽车停放在住宅小区内,因此住宅小区停车场的将是非常必须的。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汇景新城、华南理工大学南秀村经行调查研究。共派出问卷1000张,回收的有效问卷850张。将所得数据制成表1,为了清楚地了解影响居民选择公共停车场的主要因素,将影响因素转换为对驾驶员选择当前停车场理由的调查分析,设置了“距目的地近”、“停车费用花费支出”、“入库等待时间短”和“其它”等四个选项。综合调查研究,住宅小区停车者主要关心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认为“距目的地近”、“停车费用花费支出”是最主要原因的分别有697张和272张。其他两项分别只有119和102张。

图1 影响居民选择停车场因素权重图

由调查数据可见,超过半数的居民对停车场选择的最大因素是停车场距其的远近程度,而停车花费也占领大约四分之一左右。

因此住宅区的停车场状况将是影响居民的最主要因素。为了解住宅区停车场数量状况,设计了关于住宅停车场的调查,其设计选项包括:充足、恰好、较少、紧缺这几个选项。经过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者有六成以上的认为他们所居住的住宅小区停车场紧缺、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觉得较少;认为恰好的只有百分之十五、认为充足的只占到不到百分之五。因此,绝大部分的居民认为在现阶段,住宅小区的停车场位置趋紧。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市近年来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尤其是小汽车的增长更为迅速,已进入小汽车社会。2012年末,广州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04.17万辆,2011年是205.3万靓,比上年减少11300辆,减少了0.55%。但是其中小客车167.4万辆,是5年前的2.5倍,年均增长率达19.0%。由此可见,虽然进入到2012年,广州市的机动车总量在微弱下降,但是乘用车的数量特别是私家车的数量却是在增加,而且增加速度很快。但是与此同时,市内停车场的建设,特别是住宅小区的停车场建设速度缓慢。而根据广州市政府网站的数据显示,市区内的停车场到2011年为止,基本上与汽车保有量保持1:2的态势,即有一半的车主将找不到停车位。

5 广州停车的对策

如何缓解车位与快速增长汽车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应该把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统一考虑[8]:(1)在道路与停车场的连接处及其附近设立更多指示性标牌,通过引导的方式引导驾驶员方便进入停车场并实时显示停车场数据;(2)利用夜晚时支线道路特别是靠近住宅小区的支线道路行车稀少,可将其设置为临时停车场,并设定时间限制,把小区多余的汽车引导至道路上,缓解停车难;(3)在停车场设立更多的出入口与停车场环线,方便汽车的离场与进场;(4)用统筹的思维建设与完善停车与道路设施。停车后车辆还将要出行,停车是为出行服务的,停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直白的看,为了更好地出行就该考虑如何安排好停车。另外,方便居民使用停车场距离所服务居民的距离不能过长,车位离家太远时,居民就会感到不方便,由于在小区中还存在垂直交通距离,所以汽车停车场距离住户的距离以不超过35m为佳[9]。此外,停车场应该尽量安排方便居民使用的设施,比如遮雨器材和简易的车辆清洁设施。保证停车场出入口的人车分流和避开人流是保证住宅小区居民居住安全的方法[10]。

另外,通过政策性引导,监管部门对新建住宅小区停车泊位数量严格把关;大力支持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11];完善小区各项配套设施和住宅小区停车配建指标体系;建立停车基金[12];完善住宅小区车位车库租售管理机制;合理征收车位管理费;多渠道努力建立立体车位和禁止“天价车位”的出售。

6 结论

从上述研究得出:近几年广州市随着私家车日益增多,住宅小区中出入和停放的小汽车日益增多,已对现有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和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借鉴国外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针对广州市进行的调研,探讨了相应的问题及提出了建议,为构建适合广州市的住宅小区停车指标体系提供粗略的数据支撑和简单战略保障。

[1]王健,王震远,张蕊,等.居住区停车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6,(2):26-29.

[2]刘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2):45-47.

[3]田东海.新加坡组屋规划的指标和结构[J].国外城市规划,1997(2):35.

[4]王丹,王士君.美国“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发展观解读[J].国际城市规划,2007(2):60.

[5]栾峰.深圳市住宅区机动车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66.

[6]叶亮.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相互关系探析:以淮安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7(2):32-35.

[7]赵文慧.太原市居住区停车问题与对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

[8]徐文卫.成都市居住区停车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9]许多.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调研及对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J].价值工程,2012(29):5.

[10]谭巍.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空间及停车设施的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4.

[11]段清超,宋新生,段清霞.城市居住小区停车设施规划初探[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3.

[12][美]Marco Childs,编.停车场设计[M].彭楚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