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时代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有效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19

李欧萍 王成营

(湖北工程学院 教育与心理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对于大学生而言,宿舍是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学习的加油站、第二课堂,更是集学习、娱乐、休闲、成长、教育、管理于一体的教育主战场。据统计,“大约60%的学生一天呆在宿舍时间为14 小时,大约15%的学生呆在宿舍的时间竟长达16 小时,”[1]这说明宿舍管理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进步,传统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已经滞后于90 后大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瓶颈。 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获取信息日益方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针对宿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探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新型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方依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宿舍卫生、宿舍安全、宿管员素质、宿舍成员结构,宿舍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探究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宿舍管理的有效策略。

1 细化卫生考察标准,达到管理与教育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已经滞后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首先,现在的大学新生大多是90 后的孩子,他们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很好,很多学生在高中没有住过集体宿舍,而是住在家中或者父母在学校周围租房子陪读,在家中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所以很多人进了大学之后不能自我打理生活,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不知道大学宿舍的和谐环境是需要他们自己去创设的,这对当前的大学生宿舍管理提出了挑战。其次,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规模不断扩张,大学生宿舍越来越紧张。 据统计,全国只有5%的高校宿舍是完全符合标准的,剩下95%的高校基本上都存在着16~20 平方米住着9~10 人的现象,平均下来每人的活动面积仅有2~3 平方米。 在这种拥挤的环境中,宿舍卫生问题便成为了宿舍管理的重点与难点。 最后,传统的宿舍管理重视宿舍卫生检查,但检查往往是“运动式”、“突击式”、“应付式”的,而且存在标准脱离实际,评分随意性大的问题,虽然对改善学生的起居、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逐渐引起学生的不满,会由主动的配合转变为被动的应付。

为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实现宿舍管理与宿舍教育的统一。(1)转变宿舍管理观念,重视宿舍管理的教育功能。(2)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学生广泛参与下,细化宿舍卫生考评检查标准,使检查标准贴近实际情况。(3)充分发挥寝室长与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负责监督日常宿舍卫生状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改正。(4)学校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将存在的违规问题及时拍照, 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班级QQ,进行网络公示,由宿舍长定位到个人。 (5)对各种违规行为分宿舍集体和个人进行量化扣分, 并与年终评选奖学金、 评优评先等挂钩。(6)班主任要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自身卫生管理,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检查,发现自身的缺点,有目的的进行改正。

2 健全宿舍的规章制度,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舍风

在传统宿舍管理模式下, 高校宿舍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例如,2004 年连续发生了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徐州某大学的“刺死女友案”、北京的“2 名大学生出租房内被杀案”等三起恶性案件,而每年宿舍被盗、被烧等安全事件更是屡有发生。有学者将其归因于高校住宿管理的力量薄弱,没有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在学生校外租房的管理问题上采取了放任的态度,导致高校宿舍管理出现安全问题。[2]但有学者分析大学生校外租房的原因,认为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更应该从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本身寻找根源——我国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着宿舍硬件条件较差、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对新时期宿舍管理的研究滞后等问题。[3]也有学者认为高校学生宿舍中的突发事件有“人员密集性、主体特殊性、参与群体性、事件严重性”[4]等原因。更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宿舍管理就是宿舍管理员与学生之间的博弈。 ”[5]

笔者认为,宿舍安全问题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和不现实,没有反映当前大学生宿舍发展变化的现实,导致规章制度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虽然大一新生一入学便接受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但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生活体验与经验,因此这些规章制度并不能为学生所理解、更不会自觉地在生活方式上实现转变。为此,我主张从修改完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入手,狠抓舍风舍貌建设,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宿舍安全事件的发生。 首先,要根据当前大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本校宿舍条件实际情况,对现有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制定出大学生普遍接受、切实可行的宿舍管理规则,增强宿舍管理工作的育人功能,建立健全应急机制和心理救助机制。其次,规章制度的文本要细化、明了、人性化,尽可能用引导和建议性的语气语词,少用禁止、要求性的语词,使大学生乐于接受、愿意接受。 例如,建议所有同学在11 点半前关灯,不要影响大部分同学的休息;建议所有同学不乱搭乱接电线、不使用大功率电器、最后离开的同学切断电源等,以防电路断路,引发火灾,造成重大损失。最后,要强化舍风舍貌建设,要狠抓规章现行的落实,使规章制度的条文转变为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管理人员应深入各个宿舍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用民主化的方式争取学生的意见,激发学生自身能动性,通过强化管理,让广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遵守规则好习惯,提高学生们的自律能力,形成一个作风优良、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集体,将宿舍发展成为一个文明、整洁、温馨、干净、和谐自然的大家庭。

3 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与教育者的角色转变

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素质是提升高校宿舍管理质量的保障。 近年来,宿舍管理人员被告上法庭、宿管人员与学生争吵打斗的事件数见不鲜。 有人认为,现在90 后的孩子叛逆心理强,做事刁钻、投机取巧,责任应该在学生身上,但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样一种现实: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存在者很大的差异,他们不能够及时的适应新环境,如果宿舍管理员强制要求学生去适应统一的要求和规范,产生矛盾有其必然性。另外,学校领导往往重视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作用,忽视宿舍管理的育人功能,对宿舍管理人员与大学生之间的矛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对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具体要求。研究表明,宿舍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尚待提高,他们大部分是低文化、低学历的妇女或者教师亲属,未曾受过专业的宿舍管理培训,对宿舍管理知识了解不全面,使宿舍管理失去了它的科学性和必要性。[6]因此,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为此,笔者建议提高宿管人员素质,实现由管理者向服务者、教育者的角色转变。首先,宿舍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宿舍管理的教育功能,而是简单地约束、限制、禁止大学生的行为,而应建立服务意识和教育意识,实现由管理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转变。其次,学校应加强宿舍管理者的培训,引导其逐步承担起教育者角色和责任,能够洞察高校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学生的精神活动命脉,使大学生们真实地感受到她们的关爱与照顾。最后,逐步提高宿舍管理员的待遇和地位,招聘有专业管理背景的管理者,提升宿舍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事实上,学生在宿舍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正是学生们内心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机,宿舍管理人员的管理应该做到贴心、亲近、全面,积极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增进之间的亲密度,通过以身作则,遵守规则、爱岗敬业、热爱集体、勤劳善良来感化学生,引导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做宿舍的主人,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宿舍中感受到“家”的温暖,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的宿舍!在不久的未来,如果一大批文化程度高、政治素质好的青年人如果能够成为学生宿舍管理的主力军,必将提高学生宿舍管理的地位和层次,为发挥宿舍管理的教育功能提供保障。

4 创新宿舍成员搭配结构,实现知识结构的交叉融合

目前,高校宿舍通常都是按照专业抑或院系来分配的。 同一院系的班级分配在同一寝室、同一楼层。在这种分配模式下,宿舍成员结构比较单一,同学之间初始的异地热情会慢慢减退,对话交流明显减少,每天萦绕在耳边的都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一成不变的话题,每天重复着单调、枯燥,缺乏活力的内容,活在一个自己出不去、别人也进不来的小世界里,很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笔者建议改革宿舍分配体制,打破院系和专业界别,依据学科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意愿,有目的地将不同专业不同院系的学员安置在同一宿舍,将各专业学生散落在宿舍各个角落,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全方位的汲取各种知识,运用知识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必要时,可定期进行转换和调整,使大学生能够在大学四年中接触到不同性格的人,接触到不同学科的知识,形成学术交叉,从而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彰显大学生时代精神和个性风貌

好的宿舍文化既是实现宿舍有效管理的标志,也是建设安全和谐文明宿舍的保障。 只有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学习与研究,也才能发挥宿舍管理育人的积极作用。有学者指出,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2)信息时代的呼唤;(3)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4)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7]

那么,如何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呢? 首先,加强生活文体建设。日常生活中,宿舍用品的摆放与整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宿舍管理者组织大学生进行个性化寝室设计比赛,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热情与动力,引导学生们用心去营造一个安心舒适的宿舍环境,使自己真正成为宿舍的主人,使宿舍真正成为自己的家。 其次,加强活动文化建设。 在学习之余,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既可以放松心情、活跃气氛,也可以有效增进同舍成员感情,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意识,还可以丰富知识面,提高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学生自尊自强、友爱同学、勤奋好学的品质。比如,组织宿舍英语沙龙、英语词汇竞赛、书法比赛、有奖竞答、真心话大冒险、我是发明家、我爱记歌词等活动。最后,加强楼道文化建设。宿舍管理者可在楼道中设立学习展廊,张贴时事热点、新闻娱乐等报刊杂志,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综上所述,宿舍管理工作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层面,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同时,牢牢抓住宿舍这一育人阵地,创新性地改造传统宿舍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1]马银亮,许海明,陈钢.改革宿舍管理 加强服务育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03:43-46.

[2]于盛军.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

[3]朱虹,杜学元.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83-84.

[4]罗永全.高校学生住宿管理中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4:165-166.

[5]林勇娟,倪水雄.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博弈思想明[J].高教论坛,2004,2.

[6]马银亮,许海明,陈钢.改革宿舍管理 加强服务育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03:43-46.

[7]彭倬平.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创新[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86-1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