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9
袁正兰
(高邮市图书馆,江苏 高邮 225600)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农村文化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时期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实现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加快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的利国惠民工程,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就是要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和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近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本文就我国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思考。
“农家书屋”工程正是在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下,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大力推进的一项公益性文化工程。工程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建立农民读书借阅场所来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旨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农家书屋”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利国、利民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是利国。构建全国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有一些重大工程作为支持,以工程的实施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网络的建立。农家书屋工程具有覆盖面广、受益者众、影响深远的特点,作为国家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将在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利民。实施农家书屋工程是为农村基层办实事,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好事,将使广大农民群众更进一步享受到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为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提供帮助,为他们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提供智力支持。这对于当代农民,以及他们子孙后代都大有好处。三是有利于政府开展工作和促进行业发展。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实现“三贴近”和服务“三农”等方面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大发展大繁荣包括了农村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没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也谈不上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城乡文化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很贫乏。我们要借助农家书屋贴近基层、贴近农民这个优势,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通过农家书屋,为更多的农民群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使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农家书屋”是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以和谐社会为核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农村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点和难点,并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新时期指导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整个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
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很快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各行各业如何为“三农”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课题。2007年3月17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
2007年 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总体思路、组织领导、实施方式、建设要求等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和说明,成为指导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的纲领性文件。从此我国“农家书屋”有了正式性指导性文件,开始步入了全国性实施发展的快速轨道。“农家书屋”工程,这一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旨在惠及全国 9亿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与力度全面推进。
2007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当前要大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实施“农家书屋”工程等5项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从而从更高层面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做了解释,为“农家书屋”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政策空间。从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拨付专项资金34.7亿元,中西部地区配套资金和东部地区投入资金达30多亿元。从2010年起提前启动了“十二五”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总结大会 2012年9月27日在天津举行,农家书屋工程在中央财政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比原计划提前三年完成。截至 2012年8月底,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了“农家书屋村村有”的任务。全国共建成达到统一规定标准的农家书屋 600449家,投入资金 180多亿元,共计配送图书 9.4亿册、报刊 5.4亿份、音像制品 1.2亿张、影视放映设备和阅读设施60多万套,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还带动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农民工书屋、连队书屋等基层书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基层书屋也达到 9万多家,缓解了基层群众读书难、看报难的矛盾。
我们江苏省在采取省级资助重点建设农家书屋和各地自建农家书屋相结合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出了多种有效形式进行书屋建设,通过与有支农、惠农工程的相关民政、文化、供销等部门有机衔接,一些企业冠名捐建,地区结对帮扶,社会捐款、捐赠出版物等形式推进了农家书屋的建设发展。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认为 “江苏的农家书屋建设投入大、速度快、质量好,为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带了好头,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我国东部地区树立了典范。”。我们高邮市委市政府对农家书屋建设非常重视,通过我们图书馆全体馆员的共同努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目前我市共有106个村农家书屋,为乡镇村的文化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政府领导重视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规定,要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所必需的资金,财政部门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来为农民办实事,在资金等各方面对工程实施给予了极大支持,各级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要利用有关政策,把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更加具体化、实在化。社会参与是农家书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注意利用各种资源,开辟各种渠道,鼓励各种形式的捐助,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参与农家书屋建设,把爱心献给农民。
认真抓好农家书屋建设规划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各级政府要详细规划,合理安排进度,合理选择建设地点,确保长期有效。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一是,要保证农家书屋的建设质量,要保证出版物到位、管理到位,挂农家书屋的牌子,不能只重数量、只赶进度而忽视建设质量。二是,要进行检查验收,要利用我们自已的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做好每年的检查验收工作。
农家书屋建设过程中,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定期召开书屋建设协调会,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依靠宣传部门、新闻出版部门的关心支持,为书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积极与村以及社会单位等洽谈协商,联合多方资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共建多赢局面。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个机构可由市文化局和市图书馆共同完成;在欠发达地区,则由省文化厅和省图书馆组成,对欠发达地区的农家书屋进行重点扶持。一方面要规范业务工作,包括文献的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配送,也包括自动化借阅服务平台的统一标准和技术。另一方面是规范管理,在农家书屋的选址上,要有合理的选址标准,注意到的便利性和人口密集度,提供的书屋面积是否能够保证正常服务的开展等。
农家书屋能否发挥实效,能否让农民真正受益,关键在书。一要选好书、配好书,选择那些农民看得中、用得上、留得住的书配备到农家书屋中来。选配的出版物要结合本乡本村的自然条件、产业状况和民情民意,图书采购前要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农民的阅读能力,掌握农民的阅读需求。既要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还要能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农业科学类、文化教育类、医药卫生类和文学艺术类等都要占合适的比例。书屋发展馆藏要宁缺毋滥,不能把农家书屋工程变为消化行业库存的工程,当成一些出版发行单位既甩包袱又买名声的工具。对农家书屋而言,其馆藏发展的方向应是质重于量。二要添好书、换新书。图书馆是生命的有机体,而农家书屋更应是有机体表现生命力最旺盛的地方。要保证农家书屋的长久生命力,在馆藏的发展上,要求加速其新陈代谢,维持最适用、最精华的部分,使有限的馆舍摆放真正有用的资料,才能不断满足读者的需要,达到一定的服务水平。
加强共建共享,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打造良性环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农家书屋建设要加强与县图书馆分馆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农业科技部门的科技书屋建设相结合,打破部门观念,善于利用其他部门的一些活动平台,如学校教育,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共同做好农家书屋建设和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农家书屋与机关学校图书室、书屋与书屋之间的出版物交互流动机制,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文献交流,逐步建立图书的更新流转机制,促进图书流通,盘活农家书屋文献资源,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指导农民阅读,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活动,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应以指导基层文化活动作为业务辅导工作的延伸。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增强农家书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譬如与各类学术机构合办培训班,内容涉及农业、畜牧等各个方面;举办农民书画展、民间原生态展演活动、体育竞技活动;组织说书、征文活动;组织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图书互换、分享阅读”交流活动。真正满足农民及其子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培养广大农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和借助信息发展自我的观念,使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马上想到去图书馆寻求帮助,让农民自己感到身边的书屋给他们带来的便利,主动参与到农家书屋的建设中来。
抓好队伍建设是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群众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参与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党组织的作用,做好管理人员的选择等工作。特别是吸收一些爱书、喜书、惜书、热心服务的退休老教师、老工人做农家书屋管理员,充分发挥他们时间充裕,责任心强的优势。农家书屋是县域图书馆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区域中心馆的作用,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帮助管理人员做好农家书屋的服务工作。
[1]钱静.对农家书屋建设发展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12-115.
[2]吴桂明.农家书屋现状及持续发展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17):155-157.
[3]姚秀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农家书屋建设:关于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2013(5):129-131
[4]李锦兰,王天亮.以地方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发展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4):79-8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