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福州人文古迹公示语在英汉文传播中的作用——以三坊七巷及附近相关景点为例

时间:2024-05-19

黄竞娴 苏薇薇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长乐 350202)

1 公示语

1.1 概念及特点

公示语,又称标识语,指面向公众提供告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态等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和强制性四种应用功能。[1](吕和发,2003)。公示语的主要使用对象是那些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旅游商务人员、体育休闲者和涉外交流人员等。从语用功能角度来看,旅游标识语属于应用类文字,具有“公众服务性质,满足的是旅游者、社会公众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1](程尽能、吕和发,2008:355)。其应用范围广,涉及食宿、娱乐、购物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丁大刚,2008:106),意义重大,能够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塑造与提升城市形象等等。

其特点带有以下几个性质:

①指示性标识语向游客提供信息服务,没有任何限制或强制意义。通过标识语提供的信息,游客可以明确自己的方位、目的等。人们可以根据标识语有目的地获取其所提供的信息。例如:设立在三坊七巷主干道南后街各处的售票处,信息服务大厅等。

②提示性标识语,顾名思义,提示旅游者应该怎样行动或要遵守哪些行为规范,它仅起到提醒作用,无特指意义[2]。游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执行或不执行。例如∶设立在三坊七巷的公厕里可见“小心地滑”、“小心台阶”等字样。

③限制性旅游标识语主要对游客的行为提出限制与约束,语气和语义直白。例如:“凭票入场”“游客止步”。

④强制性标识语要求旅游者不得采取某种行动。这类标识语语态强硬、意思表达直截了当、游客们必须遵守。例如:“禁止吸烟”“严禁拍照”等。

⑤介绍性标识语主要是对某一景点进行简要明白的介绍,从而使游客了解到某一特定景点的历史由来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作用。例如:在林则徐纪念馆里对林则徐的简介标识语。

1.2 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交流”。文化传播也被认为是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必不可少的交往活动。而公共标示语就担任着文化传播大使的重要角色。因此,其传播的作用显而易见。

1.2.1 提供基本信息,体现文化特色。景区内的公共标识语就好像一张名片,其基本作用就是传达出两个初次见面的人之间的信息。但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一个景点的基本信息,更要传播意味深长的悠久文化历史。根据我们组员在三坊七巷的调研可以了解到,景区内的大多数公示语都涵盖了中英对照的标识语。景区内的标识语如“游客中心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洗手间toilet”就是很好地向游客传达着基本信息的表现。再如林则徐纪念馆内有着“一代伟人林则徐”的中英文对照的公示语无不向游客透露着浓浓的历史韵味。

1.2.2 规范社会行为,维持社会秩序。文化传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且其范围广历时长久。景区内的公共标识语不仅影响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同样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及思想文化。景区内限制强制及指示提示性的公共标语都具备这样的影响。例如,景区内二梅书屋前“游客止步”的标语,限制了游客对其进一步游览的行为,使景区内文物免受破坏并维护了公共秩序。

1.2.3 制造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形象。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与福州这座历史名城休戚相关,且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及鲜明的地方风貌。景区内的一些指示提示性标语就具有这一影响。如街巷两旁宣传栏上的关于三坊七巷各个景点的历史由来及历史名人的介绍向游客散播着一种特有文化的氛围。它们在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为一个城市文明的生生不息做出巨大贡献。

2 公示语在主要研究景点中的体现及影响三坊七巷

2.1 三坊七巷

简介:三坊七巷,这一片人杰地灵并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的沃土,是福州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三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七巷-朱紫坊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2.2 林觉民、冰心故居

简介:林觉民故居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四面风火墙。前门临后街,门头房曾作为“万升桶石店”。主体建筑三进,占地面积694平方米,大门改在杨桥路。原冰心与父母住在二进左厢房,祖父住在右厢房,前为书房,后为卧室。正座南侧隔墙外,自东起为紫藤书屋,与正厅前廊相通。墙外西南角又有一小院。院中小屋双间,一厅一房,是当年林觉民夫妇的居室,南面小天井,花台上植有腊梅树。这正是林觉民《与妻书》中描写的情景:“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你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对于大院,冰心晚年在《我的故乡》中,也有一段形象的记述:“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京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这所大房里,除了住人以外,就乎所有的厅堂和客室、书房的柱子上、墙壁上都贴着或挂着书画。

故居内有着中英双语的介绍,但一些似乎不太起眼但却同样是对于室内的介绍却只有中文,而恰恰这些标语也起到引导游客的作用。

2.3 严复故居

简介:该故居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郎官巷西段北侧20号,坐北朝南,主座与花厅两座毗连,占地面积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规制,门内三面走廊,前设有插屏门。大厅面阔三间,正间分前后厅,左右边间为前后厢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门通花厅。花厅前后走廊、栏杆均仿西方建筑纹饰。

严复曾译著《天演论》,曾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给北洋水师学堂带去了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和教学理论。可在此故居内对严复的介绍却无一英文翻译字样。严复对于推动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有关部门需要对严复故居内的一切标语进行双语介绍。

2.4 林则徐纪念馆

简介: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筹建于1961年,1982年对外开放。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和“林则徐史绩展”两大部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是全国林则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则徐精神展示中心、林则徐资料研究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禁毒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福州主要的4A旅游景点之一。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伟大的中华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高尚情操,时刻激励着我们。

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曾与外国息息相关,且翻译过许多书籍,对世界的了解与接触频繁。在林则徐纪念馆内,与外国有关的介绍是必然的,从开放指南开始,还有对语音导览机的租用方法,都有详细的英文介绍。但是林则徐本人的生平介绍,并没有相应的英文翻译。

而在之后的展厅里,对他平生所发生的事件有着分段的详解及翻译。但不难发现,除了对他故事的解说完整外,一些关于对林则徐的评价如毛泽东手书等,其内容没有用英文翻译出来,只是简要介绍了手书的来源。

3 总结

坐落于繁华的八一七北路西侧的三坊七巷,浓缩了整个福州悠久的历史,令海内外有识之士垂青不已。经过本次对该主题的深入研究及调查,我们发现了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工作的投入,但也存在不少细节问题。文化传播,不仅是在一个民族间的影响,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及传递。所以,三坊七巷,这样一个对外开放的名胜古迹,官方的对外宣传及说明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其肩上担负着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任务异常重大。作为新一代中华文化传播者的我们更应当为其声名远播、万古流传尽一份绵薄之力。故全体组员通过外出调研与在校的探究,做此文章,以便阅者能有所获。

[1]吕和发,戴宗显.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2005,38.

[2]岳峰.职场笔译[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312-313.

[3]三坊七巷官方网站[2012-9-05].http∶//www.sfqx.gov.cn/Articles[OL].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